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课件(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围绕小学五年级语文课《读书再读书》,探讨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
第1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课件
拓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读书再读书》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 自主积累词汇,掌握并理解“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的含义。

2. 正确朗读全文,理解“商人捡石头”故事与读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 了解读书带来的五种益处,结合自身的读书体验,总结一到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式进行书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与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位巴格达的商人走在山路上,忽然,一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 有同学能告诉我,“懊悔”是什么意思吗?(解释为懊恼、悔恨)

- 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前行,第二天一早,他发现这些石头都是宝石,心里非常高兴,但过了一会儿,他却又感到懊悔。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2. 引导思考:生活中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读书也常常让我们感到既快乐又有些懊悔。为什么会这样呢?

3. 板书主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读书”。

二、学习课文第3、4节,揭示课题

1. 学生学习: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4小节,找出读书的好处以及作者现在的懊悔,用标记划出。

2. 交流讨论:有同学愿意分享你划出的句子吗?

3. 老师总结:为了不在未来懊悔读书太少,我们现在就应该“读书再读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4. 引导进一步思考: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呢?读书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三、学习课文第5―11节

1. 接龙阅读:接下来,我们以接龙的方式读课文第6至10节,其他同学要聆听并划出其中提到的读书好处。

2. 小组学习:课文提到读书的五大好处,作者通过“先概括再具体”的写作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现在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这部分内容。

3. 组内讨论与任务:

- 第6节:请用新句子造句,回答句子中各部分的关系。

- 第7节:质疑并用喜欢的方式朗读。

- 第8节:理解“悄然”和“赏心悦目”的含义,并分析这一节的意思。

- 第9节:思考“偷”和“装在脑子里”的意义,讨论为什么“偷”也可以是好的。

- 第10节:讨论“丰富的人生”具体指什么。

4. 组长汇报:小组学习后,各组长进行汇报,分享各组的学习成果,可以以朗读、问答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

5. 教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最后一句:“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和“捡宝石”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四、拓展练习

1. 采访任务: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家人、朋友或邻居,了解他们的读书体会,记录下有趣的观点和故事。

2.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的第6至10节,使用“总起分述”的写作技巧,整理出读书的好处并写下来,分享给同学们。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将这种乐趣带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共同努力,阅读更多的书籍,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人生的智慧!

第2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课件
拓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读书再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汇的含义。

2. 培养朗读能力,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形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3. 透彻理解书籍的五种好处,并根据个人读书经验,总结出一两条读书给带来的好处,运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进行书写。

重点难点:

-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 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 同学们,有一位不离不弃的好朋友陪伴着我们,这位朋友带给我们无限的知识与快乐,你们知道是谁吗?它就是书本。

- (板书:书)

2. 如果你要给这位朋友打个比方,你会如何描述呢?

- 示例:书如汪洋大海,让我尽情遨游;书如宝库,蕴藏着无数财富;书如花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3. 表达得真好!现在,让我们先来听个故事。

- (展示相关的故事图片,讲述商人捡石头的寓言)

- 讨论商人的心情是为何而喜悦,同时又为何感到懊悔?

4. 通过交流,师小结:

- 作者将读书比作捡石头,得到的好处比作宝石,意在告诫我们,今天所读的书将为明天带来珍贵的回忆与财富。

- 类似的情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时常出现,书籍的价值亦是如此。因此,今天的课题就是《读书再读书》。

5. 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从第5到第12节中找出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并用“”标注出来。

2. 学生积极交流,教师板书:

- 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3. 指导书写“邃”,并通过搭配使其意义更加清晰,如“深邃的思考”、“深邃的目光”等。

4. 师生共同朗读总结:“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的奇妙之处就是不断带给我们机会。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读书的头一好处是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文中列举的五点好处,每一点都独立成段。请同学们多读多感受,找出特别喜欢或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深入探讨。

2. 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随机选择以下选项讨论:

-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 齐读相关章节。思考:读过的书是否让你对某个地方、某种文化产生了深刻理解?举个例子说明你如何感受到了“身临其境”。

- 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 利用泰戈尔的诗句,引导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美好的事物对心灵的影响。

- 读书使人变得美丽:

- 探讨如何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的气质与内涵,以及“书卷气”所带来的内在美。

- 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深邃”的含义,争论为何这是一种积极的特征。

- 读书丰富人生:

- 讨论“丰富人生”的具体含义,从书中获取不同的时代、人物与经验,增加人生的多样性。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 作者在文中同样感受到读书的甜头,大家一起来朗读书中表现读书带来好处的句子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2. 师小结,再次重申读书的重要性,明确呼吁:

-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奇迹,我们要“读书再读书”;未来不遗憾,我们还要“读书再读书”。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读书的价值与乐趣,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常怀读书之心。

第3篇:小学五年级语文《反复阅读的重要性》课件
拓展

小学五年级语文《读书再读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和理解多个相关的词汇,包括“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

2. 正确朗读全文,并理解“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 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够结合个人的读书经验,总结出一到两种读书的好处,并运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 正确朗读全文,理解故事与读书的关系,养成思考习惯。

- 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并能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用以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

-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边读边思。

- 根据个人经验总结读书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 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准备课件和相关素材。

教学时间: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们能说出几条吗?

-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各自了解的名言。

- 师补充名言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并请学生集体朗读。

2. 出示本课题目:“读书再读书”。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 师: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流畅度。

- 学生独立自由朗读课文。

2. 接龙读课文,思考:读书有什么好处?在文中哪些部分提到过?

- 学生交流分享。

3. 指名朗读5到10小节。

- 出示问题:“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_______。”

- 学生准备答案并进行交流。

4. 引导学生用新词造句:

- 例如,“我没有去过非洲,但我依然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那里的神奇与美丽。”让学生根据示例进行练习。

5. 深入理解重点段落:

- 讨论“偷”字的含义,理解读书是如何把他人的智慧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 讨论“丰富的人生”指的是什么,强调读书让我们能够跨越历史与文化,实现更广泛的人生体验。

6. 进行朗读练习。

7. 师提问,书籍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好处?

-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8. 引导学生反思:“读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好处?” 使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表达。

9. 师询问作者的感受,出示问题:“作者懊悔的是__________?”

- 学生指名回答。

10. 制作文末总结,讨论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的关联。

- 讨论其比喻意义,强调读书的价值与意义。

三、拓展延伸

1. 布置课后作业,写下自己的读书体验。

2. 鼓励学生搜集更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文章,拓宽阅读视野。

3. 开展“以书为友,走近名家”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板书:

- 读书再读书

- 故事引入(比喻)

- 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

- 五种读书的好处

- 号召多读书

教学反思:

此次课程通过真诚而深入的交流,展现了读书的多重益处,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热爱。通过作者的个人经历,学生不仅理解了读书的价值,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写作表达也显得更加真实和有深度。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有效,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