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探索《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探索《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3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该课件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理解《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课件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
第1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探索《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课件

教学目标:

1. 认识18个生字,掌握其中15个生字的读写。能够正确使用以下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对话部分,能够表达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在相互激励中坚定信念,共同战胜困难的过程。

4. 培养学生多读多想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整体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主题

1. 同学们,有谁爬过山呢?能分享一下你爬山时的感受吗?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朋友爬高山的故事,那就是《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生字要多读几遍。

2. 查字典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弄清楚不认识的词语。

3. 再次阅读课文,为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4. 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在书上,准备提问。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指认生字词,进行认读。

2. 请同学们顺序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人物及情节。

总结:故事发生在暑假,爸爸带“小我”去爬天都峰,途中遇到一位老爷爷,两人相互鼓舞,最终共同登顶。

(四)提出疑问

请同学们把事先标记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归类与理解。

(五)布置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3. 课后查找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怎样的词句能体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如何理解的?

- 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么一起爬上天都峰的?对“奋力”“终于”“居然”等词汇有怎样的理解?

- 到达天都峰后,我与老爷爷为何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又是怎么解读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继续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把握人物的语气与心情。

2. 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我”和老爷爷间的相互鼓励和坚定信念。

3. 学习多读多思的阅读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爬天都峰》。

(二)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段落提供了什么重要信息。

明确:故事描述了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的情景。

2. 研读第二自然段。

- 自由阅读,思考这部分讲述了什么。

- 讨论中找出描述天都峰高和陡的词句,进行理解分析。

- 教师总结,明确“云彩上面”、“发颤”等词汇所传达的情感与景象。

3. 学习三至五自然段。

- 指名朗读,问同学们这些段落又说明了什么。

- 理解老爷爷的出现对“我”的鼓励作用,让我不再犹豫。

- 进行角色朗读指导与评估。

4. 学习六至七自然段。

- 讨论“我”和老爷爷如何努力攀登的过程,分析词汇“奋力”和“终于”的意义。

- 总结出只有奋力向上,才能成功到达顶峰的道理。

5. 学习八至九自然段。

- 自由阅读,讨论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的原因,解析“居然”一词的用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 参与角色朗读活动,分享理解。

6. 学习第十自然段。

- 讨论爸爸对“我”和老爷爷的评价,分析“汲取力量”的含义。

- 讨论互相鼓励的实例,推进至自身的体验分享。

(三)课堂练习与总结

- 完成词语组词与理解,造句练习。

- 总结《爬天都峰》的主要内容和启示,强调在面对困难时应相互鼓励,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

结束本次课的学习,期待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汲取他人的力量,勇敢面对各种挑战。

第2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探索《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认识和书写“陡”、“链”等6个生字,以及“爬”、“峰”等11个生字。能够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在对话的部分,能够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和情绪。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我”和老爷爷在相互鼓励下克服困难、增强信心的过程。

4. 学会从他人身上获取力量,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课前准备

- 生字卡片

- 教学挂图

- 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和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1. 引入新课

- 复习二年级学习的《黄山奇石》,邀请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感受黄山的美丽。

- 介绍天都峰,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关于天都峰的资料,如图片和文本,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 听教师朗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如小组内相互阅读和认字。

- 确保每位学生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式。

3. 理解课文大意

- 逐段通读课文,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上下文的联系。

- 确定课文的整体结构,分为“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三部分,并用自己的话总结内容。

4. 书写指导

- 示范生字“辫”,并强调书写要紧凑。

- 观察、书写其余生字,确保掌握笔顺。

布置作业

- 正确朗读课文。

- 抄写生字和词语。

- 将对天都峰的描写句子抄写并记忆。

第二课时

1. 讨论课题

- 探讨为何作者使用“爬”而非“登”,强调“爬”更能体现出艰难的特征。

2. 深入文本

- 尝试将文中描写变为脑中的“画”,引导学生分享感受。

3. 理解角色心理

- 合作讨论“我”的心理变化,找出表达畏惧、自信心不足的句子。

- 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挣扎。

4. 描述爬山过程

- 自由阅读,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分析爬山的艰难性。

- 结合上下文理解与感受“奋力”一词的深刻含义。

5. 老爷爷的启发

- 探讨老爷爷爬上峰顶的原因,理解他受到“我”的鼓励,展现互相支持的精神。

总结课程

- 通过讨论“汲取”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互相学习和相互鼓励的重要性。

课外延伸

- 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一周课外活动,写下感受和收获,并在班级中分享,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3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课件:探索《爬天都峰》的精彩内容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1. 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师生齐声朗读。

2. 开展课前交流,分享关于天都峰的相关资料。

-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为险峻的三座奇峰之一,海拔高达1840米。登顶所需石阶长约1.5公里,其中最险之处为鲫鱼背,这是一个宽仅1米,长约十几米的光滑石脊,石脊两边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发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

2. 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标记,利用字典或上下文进行理解。

3. 检查学习情况:

- 读音。

- 难写字形,如“颤”的结构和书写。

- 词义理解:

- 犹豫:拿不定主意。

- 奋力:竭尽全力攀登。

- 终于:表示经过努力后达成的结果。

- 居然:表示意外。

- 汲取:吸收、获取。

4.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主要叙述的事件。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自然段

1. 读第一自然段,讨论该段内容的主旨。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深入阅读,思考天都峰给人留下的印象。

- 画出形容“高”和“陡”的句子并大声朗读。

2. 引导学生分析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方式。

三、对话分析

1. 学生自读老爷爷与“我”的对话,划出关键句。

2. 分析“也”字的含义,讨论这一点表明相互的怀疑和敬佩精神。

3. 角色扮演,带着感情朗读对话。

四、学习后续自然段

1. 提问“我”在攀登过程中使用的动作词汇。

2. 分析“奋力”和“终于”在句子中的作用。

五、总结与反思

1. 探讨“我”和老爷爷的互致感谢的原因。

2. 分析“互相汲取力量”的内涵。

六、课外延伸

1. 学生分享自己在爬天都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感受。

2. 汇报假期活动,分享关于天都峰的险峻、个人的攀登经历和登顶后的心情感受。

七、交流与分享

1. 记录课余生活的点滴,交流学习反思。

2. 学生展示记录成果,进行班级间的评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主要聚焦于老爷爷与小作者的互动对话,分析其中的心理变化。“小姑娘,你也来爬天都峰?”和“老爷爷,你也来爬天都峰?”这两句的“也”字,反映了双方的羡慕与敬佩,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间的情感纽带。这样的体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在他们心中埋下勇敢攀登、不断追求的信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