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探索《灰椋鸟》的魅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探索《灰椋鸟》的魅力(3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灰椋鸟》一文,详细解析了文本内容、主题思想和教学重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第1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探索《灰椋鸟》的魅力
拓展

小学六年级语文《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所构成的词语,能够运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其中的3至5个自然段。

3. 理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学生对鸟类及自然环境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次教学的重点是描写灰椋鸟归林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帮助学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 在黑板上书写课题“灰椋鸟”。

2. 介绍灰椋鸟的基本情况,指出这是种群飞的鸟,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食。

二、自读课文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以下事项:

- (1)读准字音,识别字形,圈出生字新词。

-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不认识的词汇。

- (3)标记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准备提问。

2. 通过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读出生字并组词,接着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发音并理解词义。

- 偶然:指事物不一定发生却发生的情形。

- 郁郁葱葱:这里形容竹林茂盛、苍翠。

- 排空而至:形容灰椋鸟成群飞来,排成一队,遮蔽天空。

- 倾诉:表达内心情感。

- 栖息:鸟类在某个地方停留或休息。

- 呼朋引伴:呼喊并招集伙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述灰椋鸟归林及入林后的句子,鼓励他们朗读这些句子。

2. 指名学生分享这些句子所在段落,并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归纳。

- (1、2段):描述叙述者及同伴前往林场观察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 (3~5段):描绘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 (6段):反映叙述者归来的感想与思考。

四、指导书写与布置练习

1. 进行书写指导,完成课后习题2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完成抄写习题3中的词语,以巩固对新词的记忆与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又增强了他们对鸟类及自然的认识,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热爱,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2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探索《灰椋鸟》的魅力
拓展

教学活动计划:小学六年级语文《灰椋鸟》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并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够使用“好像……又像……、似……如……”等句式进行造句。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 理解鸟类对人类的重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鸟类及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写灰椋鸟归林前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

难点:如何把握作品的情感深度及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时长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 默读第一段,思考:“我”对灰椋鸟的初步态度是什么?

2. 探讨是怎样的因素促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 “我”和同伴打算在哪里观看灰椋鸟返回的场景?

4.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文字之美。

二、讲读第二段

1. 默读第二段,思考:

(1) 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2) 3.5自然段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2. 讨论:

-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

- 第四自然段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 第五自然段展现了它们归林后的状态。

3. “我”和同伴来到宁静的林间等待,突然发现灰椋鸟归林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惊喜感)

4. 惊喜的心情反映在那些词语上,如“忽然”、“翘首遥望”。

5. 指名进行朗读,展现惊喜的情感。

6. 出示第四自然段,思考:作者描写灰椋鸟归林为何采用时间顺序?

- 填空练习:从“一开始”到“几分钟”,从“一小群一小群”到“_______________”,从“先回来的鸟”到“______________”。

- 讨论作者如何描绘“灰椋鸟早先归来和后来的鸟”。

- 探索词语“排空而至”的含义,以及相关的描写句子。

7. 描述夕阳西下时的美景,并请同学们用“……”画出灰椋鸟不愿过早安眠的句子。

- 指名读出相关句子,体会其生动意境。

- 深入讨论“飞瀑落入深涧”和“惊涛拍打岸滩”描绘的场景,感受鸟儿的活动给环境带来的生机。

三、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理清段落的层次结构,同时讲解第一层的叙述顺序,加深理解。

四、作业

1. 背诵课文3.5自然段。

2. 使用“好像……又像……”与“似……如……”造句,鼓励同学们运用课堂所学。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期待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灰椋鸟》,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能力。

第3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探索《灰椋鸟》的魅力
拓展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关于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灰椋鸟》的教学设计。在这节课中,我将以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策略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

《灰椋鸟》是一篇充满图画感的散文,通过描绘灰椋鸟回归林场时的壮观场面,展现了作者对鸟类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林场工人辛勤工作的尊敬。作者徐秀娟是一位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环保工作者。本课的教学目标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设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流畅与正确的朗读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感受字句的魅力。

2. 通过分析灰椋鸟入林与入林后情景的描写,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3. 利用课文中的具体语言,让学生意识到鸟类是人类的朋友,激励他们热爱大自然。

教学的重点是品味课文第4、5自然段,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及热闹场景。

二、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选择强调朗读的重要性,通过以读促讲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采用情境创设、启发引导、想象拓展等方法,帮助学生沉浸在灰椋鸟归林的震撼场景中。

三、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引导他们掌握以下学习策略:

1. 自读自悟,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加深理解,激励他们想象和思考。

2. 圈点批注,培养学生“动笔墨”的好习惯,增强理解力。

3.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分享独立见解,培养个性化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环节设计

根据《课标》,语文教学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创造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鸟类作为开头,过渡到介绍灰椋鸟,板书课题,并强调“椋”的读音和字形。接着,展示灰椋鸟的图片,让学生对其形成初步认识,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设计两个层次的自读: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与句子流畅度,并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同时圈点勾画印象深刻的字词句。之后,学生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词,并利用大屏幕共同确认生字的正确读音。

2. 遵循“书不读熟不开讲”的原则,让学生挑选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并讲述原因。这个环节旨在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精读品味,深化感悟

运用“读、想、悟、画、议、再读”的方法,深入解读课文的重点段落。通过自由阅读第4自然段,学生需体会鸟儿归林时的景象,并划出关键词句。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表现出自己的感悟,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再次朗读,强化理解。

(四)拓展延伸,再悟主题

结合作者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木是它们的栖息地。通过介绍徐秀娟的事迹,深化学生对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的认知,并引发他们的热爱与敬佩。最后,播放与主题相关的歌曲,结束课程。

总的来说,这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实现了《课标》的要求。同时,我相信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力,还能激发他们对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

谢谢大家的聆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