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名画背后的故事》课件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名画背后的故事》课件(3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一幅名画的诞生》这一课题,结合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第1篇: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名画背后的故事》课件
拓展

一幅名画的诞生

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自学,逐步深入了解课文《一幅名画的诞生》。我们首先要准确理解一些关键词汇,如“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这些词语不仅是理解课文的基础,也是感受名画深刻内涵的重要途径。

接下来,我们通过读、议、感悟等多项训练,理解关键句段,体会其中的深意。在对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理解上,我们不仅关注画的视觉表达,更关注画背后的情感与社会背景,逐步体会到列宾创作的原因与过程。名画诞生的背后,是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不拔精神的致敬。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深入体会列宾对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与赞美之情。而在学习过程中,关键语段的理解方式成为了教学的难点。我们必须掌握有效的方法,去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领悟作者的用意。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当我们出示课题《一幅名画的诞生》时,大家齐声朗读。随后,我们了解到了画的名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提到“纤夫”,我们讨论它的读音与词义,了解他们作为拉船生计的劳动者,承载着怎样的责任与苦痛。

接着,我们介绍列宾的生平与创作背景,了解这幅画构图上的巧妙:沙滩的地形与河湾的转折使得画中的十一位纤夫仿佛定格成了一组雕像,赋予了画面以力量与生动的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步了解名画的内容后,我们追寻著作的背景,探讨为何称其为“诞生”。我们翻开课文,认真阅读3-7小节,寻找时间线索,理清列宾在各个时间段的创作与映示。通过小组讨论,我们总结出,2025年列宾留下印象,2025年与纤夫共同生活并勤画素描,2025年完成作品,反复修改。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的所见所感被我们细细揣摩。我们找出描绘纤夫艰难生活的句子,让同学们讨论关键词,感受纤夫生活的艰苦与不屈。通过词语“肮脏”“褴褛”,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无情与纤夫对于生存的顽强斗争。

当我们提到列宾内心沸腾的情感时,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描述纤夫的句子,感受那份震撼与同情。我们撇开表面的色彩,深入到那份沉重与压迫的生活现实中去。

我们鼓励同学们进行说话练习,想象列宾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心中默想,这种情景给他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与启发。

四、作业与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深入探索了名画的创作背景与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敬意。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师生共同回顾并布置作业,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名画诞生的过程,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加入个人的想象与感受。

最后,我们再次齐声朗读课文 первой节,在字里行间感受纤夫苦役般的声音,和列宾那炙热的创作激情,在心中种下一颗对艺术与社会深刻反思的种子。这不仅是一幅画的诞生,更是对人性与希望的颂扬。

第2篇: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名画背后的故事》课件
拓展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学习,提高对“肮脏、褴褛”等词语的理解能力。

2. 能够理解文本中带点词语的意义,从而深入体会句子的内涵。

3. 以感情丰富的方式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的第一节或第四节。

4. 理解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厚同情之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中带点词语的意义,体会句子的深意。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了解列宾的生平背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欣赏名画。

1. 板书并讲解课题:“一幅名画”,让学生填写量词,并注重“幅”的正确使用。

2. 完整书写课题,并齐声读出“诞生”二字。

3. 通过预习,学生了解到这幅名画指的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出示作品及画家相关信息。齐读画名并欣赏画作。正音“纤夫”(qiàn),解释纤夫指的是画中那些拉船的劳工,同时让学生知道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主要内容填入下方空白:2025年夏天,在涅瓦河畔,一群 ____________ 的纤夫给列宾留下了 _____________ 的印象。因此,他花费 ______________ 的时间潜心创作,最终创作了名画 —— ______________。

2. 深入思考课文小节的内容,分清哪部分讲述名画,哪部分描述名画的诞生。

3. 理顺课文结构:第一、二节介绍名画;第三到七节详细讲述名画的创作过程。

三、研读课文第1-2节。

1.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1-2节,了解这幅名作的介绍。

2. 结合画作分享个人读后的感受。

3. 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理解“前倾、拼命、沉重”等词,感受纤夫所承受的艰辛和列宾的同情。

4. 指导朗读,体会情感表达。

四、研读第3-7节。

1. 引导学生思考列宾创作这幅作品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2. 指名交流,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创作过程。

3. 小组讨论,共同学习文本中关键小节。

4. 学生通过交流具体情景,思考情感表达。

5. 理解字词在文中的使用以及社会背景,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文本内涵。

五、总结与拓展。

1. 再次欣赏名画,并朗读第一小节,加深印象。

2. 练习写作,从纤夫的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描述他们。

教学效果反馈:

整堂课围绕课题展开,设计填空题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列宾如何创作名画的原因,鼓励学生广泛交流。在研读重点时,抓住关键信息回顾整体,便于学生把握能力的提高。通过此次课堂,学生不仅学习了文本内容,还提高了观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第3篇:小学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名画背后的故事》课件
拓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自学正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的意思。

2. 利用“读、议、感悟”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句段。

3. 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能够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

4. 了解列宾绘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创作过程,感受到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他们不屈精神的力量。

教学重点:

学习名画诞生的背景及创作过程,理解列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力量的赞美。

教学难点:

掌握理解课文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解读,感受名画

1. 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板书课题),在这过程中,大家注意到课题中的“诞”字,和我一起朗读“诞”字,看看它给我们的作品带来了怎样的意义。请同学们说说这幅名画的名字。(学生回答:“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 词语理解

教师:在这里,“纤”这个字可以有两个读音,大家能和我一起把它写出来吗?(学生在黑板示范)现在,对于“纤夫”这个词,谁能告诉我它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解释:纤夫是以拉船为生的人)

3. 绘画背景

教师:这幅画描绘的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伏尔加河,那个时代的俄国是怎样的?(媒体展示那时的历史背景,讲述沙皇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纤夫们为生存而挣扎的场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逐段学习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这幅名画是如何“诞生”的。(学生自由阅读3-7小节,地方注释时间词语,思考列宾所见所感的内容)

2. 时间线索梳理

教师:大家通过阅读提炼出列宾在不同时期的创作过程了吗?请大家分享。(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补充2025年、2025年、2025年的时间事件)

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

1. 找出关键句

教师:我们来找出列宾看到的内容和他是如何行动的句子。(学生在文本中进行快速浏览)

2. 深入理解描写

教师:看这句话“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肮脏、褴褛、凝重”等词词的意义与感受)

3. 同情与观察

教师:列宾看到纤夫的艰难生活后,他心中自然会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让我们再读一次这段话,并试着用不同的情感来读出其中的沉重与关怀。

4. 交流想法

教师:这些纤夫留给列宾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让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媒体出示练习句子,学生进行讨论和填写)

四、全课小结,情感激发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这幅画的诞生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深刻的情感。列宾的每一次描绘都是他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流露,我们在历史的画卷中,看到了他们不屈的精神与希望。让我们再一次带着敬佩的心情,朗读课文第一节,感受那份沉重与坚韧。

五、布置作业

以“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生活中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意与感激,字数在100-150字之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创作背后,蕴藏着的情感与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