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情丰富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 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联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
聚焦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有效朗读,并在朗读中体悟出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作的迁移训练,使他们能灵活表达自己对扫路人及其工作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从“天游峰”入手,重点强调“险”字,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这一名山的险峻,进而引出扫路人这一角色的重要性。
(二)朗读与体悟:
1. 从整体上认识扫路人这一角色。通过教师的提问,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比如他是否勇敢、他承担什么责任等。
2. 深入分析作者的外貌描写:
- 指导学生读出文本中对扫路人外貌的两次描写。
- 提问学生:从这两次描写中,你认为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 引导学生思考这两次描写的异同,以及作者为什么会仔细观察这个扫路人。
- 带着情感地朗读第6节和第7节,抓住关键词,如“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并在语气中展现出对扫路人的佩服。
3. 深化对扫路人的理解:
- 指导学生读懂第10节,体会“悠然”的含义,借此进一步感受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 齐读第11节和第12节,加深整体理解。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1. 师生互动,讨论假如作者在返回住地后,会对偶遇的扫路人产生怎样的念念不忘的心情。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扫路人的感受和想法。
3. 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描写扫路人这个角色,并写下自己与扫路人相遇时的感受或想象中的对话。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不仅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更能够从中感受到扫路人所象征的责任与默默奉献精神,同时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社会角色的理解与尊重。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学会本课的9个新生字,其中绿线内的5个字只需识记,不必书写;同时理解文中出现的主要词汇。
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的情感表达。
4. 从语言的朗读中品味天游峰扫路人展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他自信、开朗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 准备小黑板以便于展示生字和句子。
3. 准备课文录音磁带,用于听读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武夷山的天游峰,领略那里的险峻风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将认识一位特别的老人,成为我们这次旅程中的一部分。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检查
- 出示生字: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 学生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词。
- 指名读出、互评,讨论哪些字书写较为困难。
2. 朗读课文
- 指名朗读课文,可以分小节,请同学们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3. 梳理文章脉络
-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和登顶的喜悦;第二部分中“我”在小溪边发现扫路人的情景;第三部分则是“我”与扫路人交流中感受到的他对生活的信心。
三、精读第一段
1. 听读
- 播放第一段的录音,学生倾听作者是如何描绘天游峰的。
2. 齐读与讨论
- 齐读第一段,之后讨论天游峰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他们对天游峰的感受。
3. 语言品味
- 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描写天游峰险峻的句子,如“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并讨论这句中的比喻意图。
4. 情感体验
- 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感受坎坷的旅途与不屈的攀登精神,体会“我”在登顶时的欢喜及身处险境的激动。
5. 朗读指导
- 通过示范,鼓励学生用激情的语调读出天游峰的昂扬与攀登时的兴奋。
四、作业
1. 朗读实践
- 要求学生课后认真诵读课文,达到流利和有感情的标准。
2. 生字练习
- 写出以下字的笔画数:攀( )、瘦( )、鞋( )、眉( )、慈( )、宿( )。
3. 词语巩固
- 抄写词语,确保学生掌握: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通过此次课程,不仅希望学生们能懂得生字词的含义和书写,更想让他们学习到扫路人艰苦奋斗、无畏困难的精神,激励他们在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用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每一天!
小学四年级语文《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比感受天游峰的险峻与扫路人的坚韧。
2. 领会扫路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3. 学习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 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2. 检查预习:
- 出示生字词:游兴未尽、颇有节奏、循声、沏茶、自在悠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豁达开朗。
- 理解词语“循声”和“望而却步”的意思。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 讨论天游峰的特点: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描述天游峰的句子,感受它的高和险。
- 出示第2节,指名朗读其中描述天游峰的关键词句。
- 生交流:如何通过“九百多级”这个具体数据感受到山的高度,通过“一根银丝”的比喻体会到它的险峻。
- 再次让学生朗读相应的段落,感受其气氛。
- 展示天游峰的图片,共同感受这座山的伟岸与险峻。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生活态度
1. 过渡:天游峰的高和险,与打扫这条路的70岁老人形成鲜明对比,这位老人究竟是怎样的人?
- 默读第32自然段,思考他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标出相关词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交流分享:
- 外貌描写:请同学们寻找关于老人的外貌的句子。
- 生交流:从“精瘦、褪色、黝黑、慈善、炯炯有神”等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的朴实和健康。
- 注意体会老人的精神风貌。
- 动作描写:提到老人引领人进屋、沏茶等动作,感受到他热情好客的性格。
- 生交流:体会热情和关怀。
- 语言描写:阅读老人的对话,感受他的积极态度。
- 生讨论:老人为什么说自己不累?通过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忘却疲劳,体现乐观精神。
四、总结与升华
1. 从生活态度中看到老人的自信和豁达,让我们不仅理解了他的个性,也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通过“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的话,我们可看到老人对未来的乐观展望。
3. 课堂总结:这位扫路人不仅在清扫山路,更在用他的人生哲学教导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眼前的美好。
五、写作方法总结
1. 反衬写法的运用:以高险的天游峰衬托扫路人的坚韧,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人的不凡。
2. 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现老人的性格,让我们在写作中也应注意这些描写方式。
六、生字处理
1. 出示本课生字:夷、褪、帚。
2. 教导学生正确书写和理解这些生字。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侧重通过细致的角色分析与情境体验,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及其人生观,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希望在后续的课程中,继续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具体的事例,来提升他们的观察与感悟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