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杏花绽放的第一瞬间》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杏花绽放的第一瞬间》(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课件围绕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展开,旨在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了解杏花的美丽与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1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杏花绽放的第一瞬间》
拓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深刻的句子,领会其中的含义。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严谨认真的态度,明白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 能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简述各段大意,理解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句子,针对学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在阅读中的思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理解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一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挂图:展示杏花的图片,询问学生对杏花的描述。讨论图中三个人物及其讨论内容。

2. 拼读“竺可桢”:指导学生准确读出名字的拼音,并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 自主阅读:自读课文并注意以下几点:

- 轻声读两遍

- 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进行朗读

- 标注段落序号,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学情况:

- 利用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 指导学生朗读长句,注意停顿和断句

- 指名朗读课文,共同纠正错误阅读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 分段讨论:根据时间顺序将课文分为两段,讨论第二段的作用。

- 第一段(1-5):竺可桢想知道杏花的开放时间,孩子们不明白原因。

- 第二段(6-15):次年孩子在竺可桢的指导下,准确记录下杏花开放的时间。

- 第三段(16):通过长年观察,竺可桢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生字书写指导

五、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竺可桢的故事,准备下节课交流分享。

---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确认课文的主人公是竺可桢,进行人物简介。

2. 讨论课文中竺可桢观察杏花的情景发生在几次?分别是何时?

二、逐段学习

1. 学习第1-5自然段:

- 自由读,讨论所理解的内容以及不明白的地方。

- 进行重点的朗读指导,特别是第三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情感表达。

- 小组合作朗读,角色扮演,增强参与感。

2. 学习第6-15自然段:

- 介绍小孩带着竺爷爷的嘱托再次观察杏花。强调春天的景象。

- 指名读出重点词汇,强调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对话中各自的情感。

- 讨论激动的原因,加强对话的朗读。

三、理解第16段

1. 小组讨论竺可桢的科学态度,通过文本理解“精确”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2. 出示影像,强调竺可桢的名言与观察的重要性。

四、总结与迁移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巩固朗读技巧。

2. 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竺可桢的科学家精神和观察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向竺可桢学习,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五、作业布置

再次搜集有关竺可桢的故事,准备下节课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观察自然的经历。

板书设计

```

第一朵杏花

精确

观察

一丝不苟

```

第2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杏花绽放的第一瞬间》
拓展

新标题:春天的见证:竺可桢与第一朵杏花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自然万物复苏,花儿竞相绽放,尤其是一朵朵杏花,宛如天边的云霞,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美好和希望。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将要深入探讨的就是关于杏花与竺可桢爷爷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识记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会按时间顺序对课文进行合理分段。

3. 初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那种一丝不苟、精细观察的态度,认识到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子,以初步理解角色的品质特征和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跟学生谈论春天的话题,出示一幅关于杏花的春联,并请学生对下联,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联想。

上联:又是一年芳草绿

下联:依然十里杏花红

2.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并展示杏花的美丽图画,询问他们用一个词来描述杏花的样子,激发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接着,我们来认识一位对杏花充满热情的伟大科学家——竺可桢爷爷。他在气象学和地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将会引导我们进入故事的主体。

介绍竺可桢: 浙江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先河。他不仅创建了第一个地学系,还有助于气象研究的发展。

4. 在简要了解竺可桢后,总结出他在科学探索上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是成功的基石,并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故事《第一朵杏花》。

5.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6. 指导学生用心读题,让他们感受到杏花的芬芳与春天的生机。

二、识字与新词学习

1. 通过出示文中的生字和新词,激励学生把它们读出来,练习发音,提高识字能力。教师适时纠正和指导。

2. 对于如“郑重”等难字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在文中是如何使用的。

例如:“竺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并引导学生用分辨句子中的词汇(如“声明”,“考虑”等)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理清文章脉络

1. 带领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竺可桢爷爷在不同回合观察杏花的情景,逐步理清情节的发展。

2. 引导总结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尝试为文章分段,帮助他们理解如何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叙述。

- 第一个阶段描述初看杏花的情景。

- 第二个阶段则描绘了第二年春天,孩子如何告诉竺可桢爷爷杏花的开放。

- 第三个阶段则揭示了竺爷爷依靠细致观察掌握气候变化规律的过程。

3. 学生朗读这些段落后,讨论其中的时间关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4. 激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杏花开放时间的猜测,培养他们的科学推理能力,引导他们在文中找到答案。

最后,师生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感受到春天的魅力,激励学生在下节课继续探索杏花与科学的奥秘。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像竺可桢爷爷一样,保持对自然的观察与热爱。

板书总结:

- 第一朵杏花

- 初看杏花

- 再看杏花

这样,通过对《第一朵杏花》的学习,不仅让学生领悟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希望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成为观察生活的小小科学家。

第3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件:《杏花绽放的第一瞬间》
拓展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3. 细致品味文中关于杏花的描写,感受其中的美。

教学重点:

- 理顺全文,理解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察图像:展示杏花的图片。提问:图中是什么花?大家可以描述一下杏花的特征吗?

2. 经验交流:杏花通常在什么时候开放?请分享你的想法。

3. 板书题目:《第一朵杏花》。请大家共同朗读课题,并产生疑问。

二、初读课文:

1. 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由读文,通过课文后面的拼音帮助自己读通。

2. 思考问题:杏花是在什么时节盛开的?为何故事会特别提到“第一朵杏花”?请大家分享读后的感想。

3. 生成新问题:读完课文后,你是否产生了新的疑虑或想法?可以和同伴交流。

4. 内容概括:请简要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讨论:

1. 自主讨论:分组交流各自的理解和问题,将疑惑整理起来。

2. 全班汇报:

- 指名读生字,组词。

- 分节朗读课文,注意语调与情感。

四、深入赏读:

- 重点赏析关于杏花描写的句子:

- “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了一片淡淡的粉红……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 “春风吹绿了柳梢,吹绿了小草……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所带来的感受,并进行情感朗读。

五、作业安排:

1. 熟读课文:思考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抄写生字词,理解其用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竺可桢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

2. 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及分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 请同学们分享: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 深入理解:阅读1-5段,分析竺可桢爷爷的性格特点。

- 自由讨论,从哪里看出爷爷的细致和严谨?

2. 引导互动:理解“习惯地问”等词句,体会细致观察的意义。

三、情景演示:

1. 分角色朗读:6-15段,体验当时的情绪。

2. 表演反馈:同学们观察演示,讨论人物的语气和神情。

3. 精致化对话:为对话加上提示语,促进情感表达。

4. 再读感悟:通过朗读体会竺爷爷内心的年轻与激情。

四、理解新词:

- 齐读最后一段,分解“精确”一词的意义,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举例说明。

五、总结反思:

1. 自由朗读全篇,讨论标题“第一朵杏花”的深意。

2. 总结讨论:在科学研究中,竺爷爷展现了怎样的态度?从他身上我们学习到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 进一步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资料,拓宽视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