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想
本节课遵循“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初读诗句、品读诗句和感情朗读的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诗的节奏和韵味,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通过与诗人心灵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从而为构建真实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 气氛渲染:课堂开始,伴随着悠扬的古乐,师生们共同进入古诗的世界。教师请学生吟诵杜甫的名句,激起他们的兴趣。(生答)在听完学生的吟诵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杜甫的印象,随后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其主要风格。
2. 过渡:引入本节课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杜甫另一种风格的诗作——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诗
1. 齐读课题:要求学生齐声朗读课题,讨论从中能够得出什么样的信息。
2. 诗歌背景:简要介绍杜甫因战乱流浪八年,听到收复蓟北消息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思考他的喜悦之情。
3. 自由朗读:学生自行朗读诗句,进行字音和节奏的纠正。
- 通过点名读、听录音、模仿朗读等方式,反复练习,感受诗的韵律与情感。
三、理解诗意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的大意,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
2. 齐读全诗:在讨论后带领学生带着理解再次齐声朗读诗,增强对诗意的把握。
四、悟诗情
1.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每个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诗人情绪。
2. 寻找情感句子:学生找出表现诗人喜悦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来加强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历史回顾: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心中的喜悦与对国家的思念。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图像,加深感受。
4. 感情朗读:在悲情音乐的衬托下,教师引导学生用浓厚的感情朗读诗句,生动感受每一个字句背后的情感。
五、渲染主题
1. 心灵共鸣:讨论诗人之所以喜欲狂的深层次原因,理解其强烈的爱国情感。
2. 感情朗读全诗: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读全诗,感受诗中的历史与情感厚度。
六、课外拓展
1. 爱国诗篇欣赏:引入其他优秀的爱国诗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欣赏中体会到不同诗人对国家的感情表达。
七、总结
通过回顾历史和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强调爱国精神是中国诗词文化的重要内涵,鼓励学生传承这一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做出贡献,同时在新一代的诗篇中继续书写属于他们的爱国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参与中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的共鸣。课堂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层次明显提升,朗读表现也愈加投入。今后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也应加强与当下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思考与表达个人见解。整体来看,本节课达成了预期目标,反响良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思考方向。
小学语文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并掌握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涕泪”和“洛阳”。
2. 深入了解古诗的内容及其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爱国情怀。
3. 引导学生感情丰富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 理解古诗的内容,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诗人与背景
1. 教师吟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2. 引入课题: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题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解析诗题:讨论诗题的含义,探讨诗人在何种情况下创作了这首诗。
4. 介绍历史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身处乱世,目睹了无数苦难与悲剧。他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在这个艰难时期,诗人的爱国情怀愈发强烈,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 引导学生初步阅读古诗,识记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
1. 针对生字“蓟北”、“涕泪”、“喜欲狂”、“巫峡”、“襄阳”、“洛阳”进行发音练习。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与学生共同纠正发音及理解。
四、深入理解,借助注释解读诗意
1. 学生自由阅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 讨论与汇报:
- 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听到收复战役的消息后,满怀激动和泪水的情景。
- 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在欢喜之余,完全忘却了家人的忧愁。
- 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渴望在大好的春日中尽情欢歌,与青春同行,回到故乡。
- 第四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描绘了诗人决心归家的旅程路线。
五、体会诗人情感,用心朗读
1. 学生再次阅读古诗,找出表现诗人“喜欲狂”心情的词句进行标记。
2. 引导学生讨论全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喜悦、希望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六、品味古诗,增强背诵能力
1. 讨论诗歌的写作特色,鼓励学生表达对诗的看法。
2. 引导学生表达如果自己身处其境,听到如此好消息会有怎样的感想。
3. 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进行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七、质疑与答疑
- 鼓励学生提出对古诗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并引导深入思考。
八、比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讨论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点:
- 《示儿》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喜悦与希望。
九、拓展学习
1. 让学生阅读杜甫的另一首古诗《春望》,讨论其思想感情。
2.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杜甫的其他诗作,激发对古诗的兴趣。
十、作业布置
-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一首杜甫的诗歌,进行学习与背诵,进一步加深对杜甫及其作品的理解。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古诗的内容与技巧,也感受到诗人深情厚谊的爱国情怀,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古诗,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中。它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内心的激动与爱国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经验和反思,特此总结如下。
首先,我强调将“读”贯穿整堂课。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获取理解与感悟的关键。在这节课上,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学生们初步领略了古诗的意境。接着,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学习生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渐渐掌握了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多次的朗读,使得学生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与思想情感,最终达到了能背诵古诗的目标。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换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始终保持与学生平等沟通的姿态,与他们平和互动,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不仅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重视把学习的时间更多地还给学生。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的责任是引导而非包办。因此,我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和思考,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以高涨。课堂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能力。
尊重学生的体验也是我教学的一条原则。我不强求学生找到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注重他们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在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方面,通过自读自悟,学生们成功地捕捉到诗人“喜欲狂”的激动心情以及深厚的爱国情感。同时,我在教学中融入了对教材的灵活运用,以教材为基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鼓励他们尝试自学其他古诗,如《春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通过对比《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学生们体会到同样的爱国情怀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前者用“喜”展现情感,后者则通过“悲”来反衬,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诗歌韵味中深化对爱国情感的理解。
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我将“读、说、悟”贯穿始终,以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比如,有学生探究“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标点用法,或是问“白日放歌须纵酒”中“须”的用法,这些都是他们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
尽管我认为这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也意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未来,我会进一步完善课件的制作,使其更加精良,并灵活控制教学进程。同时,我计划增加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比如让他们尝试写出表达个人情感的四句诗。同时,面对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通晓时代变迁,成为源源不断的知识传递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品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