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音乐导入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壮丽风光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图片。请同学们在欣赏完歌曲和画面后,分享他们的感受。
问题引导:观看这些美丽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2. 课题揭示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草原》,请同学们指名读出课题。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一起跟随伟大的作家老舍,走进草原的世界,感受那里的独特魅力。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阅读课文前,相信大家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作者老舍在前往内蒙古草原时观察到的景象,引发了许多思考。
1. 疑问提出
请同学们说出在预习课文时,想要了解哪些内容或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 问题整理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展示在课件上,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 自主朗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提出的问题,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鼓励他们标记下重要词句,并在文中留下个人的体会与感想。教师在旁提供适时指导。
2. 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彼此的读书体会,讨论时形成共识,准备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教师深入各组,观察和指导他们的讨论进展。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老师参与了各组的讨论,看到每位同学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真是让我欣喜。
1. 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理解的草原美景及其中的重点词句。
- 通过课文中的描绘,大家对草原的景色有什么看法?可以将体会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2. 感情朗读
随机选择一些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
3. 读出感受
鼓励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融入其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 角色体验
假设自己是一名访问团成员,面对美丽的草原和热情的款待,大家会说些什么?结合自己家乡的特色,能否邀请草原的朋友们来访问?
2. 感动离别
今天的课程即将结束,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明白了草原的美与人情的深厚。最后,齐读作者的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其内涵。
六、课内外结合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与图片,展示出草原在如今的巨大变化,并在下次课上进行交流分享。通过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自然美,也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带他们走进文字的世界,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与众不同地理解草原的每一份秀美与热情。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认读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并背诵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
2. 通过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并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内涵,从而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熏陶。
3. 在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的美感,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难点
- 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精彩场景,体会语言的深意。
-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内涵及其在文中表达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 带着想象,结合生活经历展开层次分明的朗读,以获取身临其境般的感受。
2. 借助音乐的情感引导,体会文中描绘的美景及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
第一课时
一、音乐导入,营造情感氛围
1.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分享歌曲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草原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他们对草原的认知和美好印象,从而拉近文本与现实的距离,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关注生字、词语的正确发音,流畅阅读是重点。
2. 让学生以“旅行伙伴”的身份,游览草原美景,尽情欣赏,感受文字的魅力。
3. 组织交流,让学生分享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出个人感受和看法。
三、分层朗读,领悟美景
1. 找出描写草原美丽自然风光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
2. 引导讨论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带来的感慨,分析其特征。
3. 学生分组朗读描写天和地的句子,分享个人感受,体验课文美。
4. 齐读和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品味与练笔
1.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草原美景,或画出心中的草原。
2. 交流和展示同学们的创作。
五、巩固与练习
- 进行热情朗读与背诵,强化对第一自然段的记忆。
---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草原的自然风光,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深入探讨。
二、朗读理解
1.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分享看到的景象。
2. 描述草原上行驶看到的画面以及蒙古人民的欢迎场景。
3. 通过感情朗读,交流感受,理解热情的迎接对照合适的文本段落。
三、读中体会
1. 自读第三到第五自然段,圈出感受深刻的部分。
2. 引导学生讨论主客见面的热情,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描写。
3. 齐读并讨论关键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意。
四、总结与感悟
- 总结全文,表达个人的感受,强调民族团结的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五、练笔拓展
1. 鼓励学生联想今天的草原景象,运用想象力,用生动的文字描述现代草原的美丽面貌。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感受课文内涵,还能激发对草原及其文化的深厚兴趣。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4个生字词,以及正确读写以下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中句子的深意。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培育热爱祖国和倡导民族团结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4. 积累和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1. 通过语言文字的描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动情景。
2. 重点体会课文中的静态与动态描写的结合。
教学难点
理解和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检查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生字新词,鼓励质疑和探讨。
2. 初读课文,整体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
3. 梳理课文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谈话引出话题,介绍内蒙古的草原及其美丽的自然景观,课文是老舍先生在内蒙古草原的见闻。
- 观看与《草原》相关的电视教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 鼓励学生分享观看后的感受。
2. 布置预习
- 指导学生仔细学习生字新词,关注字的音形义。
- 要求学生读课文,想象草原的景象,圈出美丽和深刻的句子,尝试理解其含义。
- 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中讨论。
3. 检查自学与质疑
- 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并正音。
- 理解新词的含义,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
4. 理清课文的线索
-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草原的景象变化。
- 确认课文的自然段划分及主要意思,进行小组分享。
-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讨论草原的美景、热情款待等主题。
5. 布置作业
- 抄写生字和词语,加深记忆。
- 熟读课文,准备下一课时的学习。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句子的内在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感受草原的自然美与人情美,培养民族团结的意识和爱美的情趣。
4. 积累优美的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1. 复习检查
- 听写生字新词,检查学习效果。
- 逐段阅读课文,总结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第一段
- 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理解草原的独特景色特点。
- 讨论“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含义,探讨作者的描写方式。
3. 学习第二段
- 通过自由阅读,理解草原的景色变化,分组讨论并分享见解。
- 重点分析关于马与人的描写,通过具体词语感受活泼的画面。
4. 学习第三段
- 默读,找出表现主客见面温情的一句话,提升朗读技巧以表达情感。
5. 学习第四段
- 讨论主人热情款待客人的细节,提高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6. 学习第五段
- 齐读最后一段,分享个人感受并反复朗读以深化理解。
7. 总结
- 通过总结课文,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草原的美。
8. 布置作业
- 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 选择或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朗读与交流,真正理解课文的精髓。同时,要鼓励他们表达对草原及民族情感的看法,从而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刻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