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课活动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自尊自爱的重要性,培养羞耻感,以爱惜自己的名誉为目标。
2. 引导学生体会,缺乏自尊的人无法称得上真正的人。
3. 从小树立学生对自尊的意识和重视。
活动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自尊自爱和珍惜名誉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让学生深入体会,真正具备自尊的个体意义。
活动准备:
准备名人名言的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角色表演,引发思考
1. 通过表演《抽屉里的钱》,鼓励学生边说边演,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
2. 提出思考问题:“那张‘给了我一生尊严’的纸条上究竟写了些什么呢?”
3. 进行小结并揭示主题:“自尊,从我做起”。
二、联系生活,反省自我
1. 结合教材故事和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
- (1)展示第一幅图,询问学生:“这幅图传达了什么信息?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 教师引导:无论有无监督,面对是非时都应坚持正确,抵制错误。
- (2)讨论第二幅图,如如果你是画中的小女孩,你会如何选择?推测小女孩可能做出的选择及原因。
- 教师强调:贪图小便宜,损害他人利益是缺乏自尊的表现。
- (3)展示相关同学的选择,询问:“如果你是那位同学,会作何选择?为什么?”
- 联系生活实际,问学生是否有过相似的经历,分享当时的想法。
- 教师总结:考试作弊既是自欺欺人的行为,也反映了缺乏自尊的特点。
- 引导学生综合四幅图,谈论自己对自尊的理解与认识。
2. 交流小结:生活中会面对许多小事,正确的选择能维护自尊与名誉。
三、真诚表白:
鼓励学生分享在生活中曾经犯过的错误,并讨论如何提醒自己避免再次犯错。
四、名人名言卡片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名人名言,鼓励他们从中汲取智慧。
五、活动延伸
收集同学们写下的名人名言,展示在班级中,共同学习和领悟名人促自尊的智慧。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反思与提升自我尊重意识,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一家人
教学目标:
1. 理解家庭的概念,明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和关系。
2. 认识家人的职业、兴趣和生活习惯,培养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 自豪于自己有这样优秀的家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 能够清晰准确地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
课前准备:
1. 学生需要观察并了解自己家人的工作、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
2.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家庭生活照。
3. 教师准备一张自己童年时的家庭生活照,以引入课堂。
教学设计:
一、导入部分
- 导入谈话: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构成。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谁能告诉我你的家里有哪些人?”这时,教师将学生事先收集的家庭照片通过投影展示,让全班同学共同欣赏。
二、新课学习
1. 观看教师的家庭照片:
- 教师首先展示自己童年的家庭照,并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这是我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拍的照片,大家能猜出哪个是我吗?”
- 随后,教师详细介绍照片中的家庭成员及其生活情况:“这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是农民,平时喜欢种一些农作物。爸爸爱在树下和伙伴们一起下棋,而妈妈则喜欢在空闲时观看电视剧。有时,看到感人的剧情,妈妈还会跟着一起流泪、欢笑……我的姐姐现在在读小学四年级,各科成绩都很优秀,平时也喜欢阅读课外书。抱在妈妈怀里的小妹妹那时刚学会走路,活泼可爱。”
2. 小组活动:
-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家庭照片与家人的情况,促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了解。
- 在小组互动中,教师巡视指导,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表扬,特别注意那些表现出色、表达流畅的学生,鼓励他们进一步分享。
3. 全班分享:
- 小组内选出一位表现突出的同学,走到教学前面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人。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表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总结与反思
- 在课程最后,教师可以提问:“通过今天对家人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样的感想和收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和尊重感。
教学反思:
本课主题为“我一家人”,能够引发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和认同。通过介绍自己的家人,学生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关系。同时,教师借助自身的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他们对家人情感的热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创新课堂形式,增强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家乡的巨变:体验与感悟
在我们的心中,家乡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这里承载着祖辈们的记忆和生活的点滴。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目睹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感受到了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单元的课程安排旨在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体验各个行业的生活,从而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
单元目标
在这个课程单元中,我们希望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
-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家乡变化的美好,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关怀,初步形成尊重劳动、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乐于奉献于社会与家乡。
- 能力发展:在调查和实践中锻炼查找资料、进行访谈的能力。
- 知识拓展: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主要行业及其与本地资源的关系,以及交通设施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课程内容
1. 城乡巨变
教学目标:
- 通过找寻和聆听家乡故事来了解历史。
- 对照过去,深刻感受家乡的变化。
- 在实践中提升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 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故事。
- 探索家乡的变化。
- 运用互联网和图书资料收集信息。
教学准备:
- 准备与家乡相关的故事和传说资料。
第一课时总结
- 音乐导入:教师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与学生交流家乡的美好变化。
- 历史故事分享:学生观察与讨论有关北京的历史故事,了解从明朝到现代的重大变迁。
- 家乡故事探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故事,讨论如何收集家乡的故事素材,并使用图书馆、互联网和长辈的经验作为资源。
第二课时概述
- 故事交流:学生分享他们收集的家乡故事,按书面、录音和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探索家乡的变化。
- 主题接龙:围绕家乡的不同方面(如老街、地标等)展开主题故事,学生展示各个时代的变迁。
-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家乡的历史与现状,感受变化的巨大,鼓励他们展望未来,为建设更美好的家乡共同努力。
结语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家乡,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情感。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探索家乡变化的过程中,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小学生思想品德课件
教学目标
认知:
1. 理解诚实的基本含义。
2. 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讲信用。
3. 明白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更加重要。
情感:
1. 愿意成为一个讲信用的人,鄙视虚假和失信的行为。
2. 对于自己不诚实或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愧疚。
行为:
1. 努力做到说话做事都实在,表里如一。
2. 积极参与学习、评比、竞赛,不弄虚作假,遵守考试纪律。
3. 坚持实事求是,讲究原则,承诺后努力兑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主题是《诚实守信》。首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立木为信》。这个故事中,商鞅以立木为信的行为让大家铭记承诺和信任。请问大家,你们觉得商鞅变法成功的关键在哪里?
(引导学生探讨季布守信的精神,强调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隐瞒、讲信用,才是一个人值得信赖的表现。
二、学习新课,引出观点
1. 接下来,我们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这个故事注重了什么呢?
(学生们讨论后,明确信任的重要性和一个人的信誉是立身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诚实守信,就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努力做到这些,就能塑造良好的品德。
2. 观看录像《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同仁堂为什么能历久弥新?
(讨论市场经济中,企业信誉作为关键因素。)
老师提醒大家,信誉比物质更为重要。就如著名的多米诺皮公司,他们为了维护信誉宁愿承受高昂成本。信誉是企业生存的命脉。
小组讨论与展示
请各小组分别分享你们收集的关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的事例。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有些人明知应当诚信,却仍选择不这样做。
3. 还有很多历史故事强调诚实的价值,比如《诚实的晏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 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关于诚实守信的体会呢?请分享。
2. 观看小品,讨论“不抄答案”这个情境。虽然可能一时成绩不理想,但这是一种诚实的表现。成绩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而品质则弥足珍贵。
3. 进行多个小品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情境下的诚实与守信。要强调在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守诚实。
总结与激励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自我要求,同时要表扬那些在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以此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这次学习,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理解并实践诚实守信,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教学内容:学习礼貌用语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到“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日常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以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课题。
1. 师:小朋友们,每天上学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和爸爸妈妈道别的呢?
2. 即兴表演:模拟上学的情景(老师扮演家长,学生与家长告别)。
3. 师:你们在上学时对爸爸妈妈说“再见”,这就是一个有礼貌的表现哦。
4. 导入新课:懂得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才是真正有礼貌的好孩子。那么,除了“再见”之外,还有哪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礼貌用语》。
二、自学课文,初步明理。
1. 学生自由查看课文中的插图。
2. 提问:通过看图,你们能说出还有哪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吗?(学生回答: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一) 出示第一幅插图。
1. 师:这幅图中的小朋友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板书:您好、你好)
2. 师: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些用语的呢?(板书:见面时)
3. 师:你们在过去的哪个场合使用过“你好”或“您好”呢?
4. 教师总结:每天和老师、同学、朋友、客人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关心地问候对方。
(二) 出示第二幅插图。
1. 师:画中的小朋友使用了什么礼貌用语?(板书:再见)
2. 师: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再见”的呢?(板书:分别时)
3. 师:你们在何时说过“再见”?
4. 教师总结:每天上学时与家人分别,放学时与老师、同学分别,与客人道别时,都要记得说“再见”。
(三) 出示第三幅插图。
1.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 师:他们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板书:请、谢谢)
3. 师:什么情况下应该说“请”,又是什么情况下该说“谢谢”?(板书:请求别人时用“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
4. 小表演:学生分组指导,正确使用“请”和“谢谢”两个礼貌用语。
a. 向同学借铅笔;
b. 邀请同学参加生日派对。
5. 教师总结:在请求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请”;而在感激别人时,务必要说“谢谢”。
(四) 出示第四幅插图。
1. 师:这幅图中发生了什么?小朋友们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板书:对不起、没关系)
2. 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使用“对不起”和“没关系”呢?(板书:打扰别人、别人道歉时)
3. 师:你曾经说过“对不起”和“没关系”吗?
4. 教师总结:如果给他人带来了麻烦或困扰,一定要真诚地说“对不起”。当别人道歉时,也要说“没关系”,以示宽容和理解。
四、联系实际,导之以行。
1. 想一想。(布置课后练习)
2. 演一演。
① 小玲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她去办公室请教老师。
② 小刚被评为班上的“三好学生”,他开心地打电话告诉远方工作的姑妈。
3. 玩一玩。(布置课后练习)
五、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1. 学习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礼貌用语记心中;你拍二、我拍二,得到帮助说‘谢谢’;你拍三、我拍三,提出要求‘请’在先;你拍四、我拍四,打扰别人要赔不是;你拍五、我拍五,见面问好真和睦;你拍六、我拍六,分别说声‘再见’了;你拍七、我拍七,礼貌孩子笑嘻嘻。”
2. 今天我们学习了“你好、您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大家要注意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用语,从而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朋友!希望同学们将礼貌用语牢记于心,常挂嘴边,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讲礼貌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