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5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一款专为小学三年级设计的语文课件,包括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互动活动,以及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丰富资源,助力教师提升课堂效果。
第1篇: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主题围绕“祖国河山”,选编了四篇文体多样、语言丰富的课文,生动描绘了令人向往的大自然风光。本次习作将以“这儿真美”为主题,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描述身边的美丽景点。通过这样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观察能力,还能学会如何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感受。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表达技巧,按顺序介绍所描述的美景,清晰表达其特点,并流露出对美景的喜爱。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并用所学方法围绕一个主题写出相关描述。

2. 学生能够自主纠正错别字,愿意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美景,为汇报准备相关照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播放优美风景图片,邀请学生分享感受。

2. 引导学生意识到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如公园、田野、小河和果园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周围的美景。

3.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表达欲。

二、内容确定

1. 展示习作要求,鼓励学生读出来。

2. 小组讨论,确定要介绍的美景。

- 交流提示包括:可以介绍的美丽地点(如公园、校园等),介绍的顺序,喜爱原因等。

3. 小组合作根据提示进行详细描述,分享相关照片。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开阔思路,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

三、写作指导

1. 讲解不同写作顺序,回顾课文中的例子(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2. 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通过例段分析写作方法。

3. 强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写作,展示适用句子以启发学生思考。

4. 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

5. 结尾时表达对所描述景物的喜爱。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从而顺利完成习作。

四、动笔与互评

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写作,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2.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3. 选取几名学生展示习作进行全班评议,并根据反馈完善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不足、对比学习,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范文引路

示例:美丽的小河

在我家附近,有一条小河,它四季变换的景色令人陶醉。

春天,小河的冰融化了,柳树抽出了嫩芽,桃花在春风中悄然绽放,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花朵的身影,燕子轻快地飞过,仿佛在迎接这个温暖的季节。我常在河边嬉戏,随风飘散的花香回荡在我的记忆中。

夏天,河岸边绿树成荫,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点点涟漪。与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捉小鱼和采集水草,繁忙而快乐。夕阳西下,微风送来阵阵凉爽的气息,让我们依依不舍地回家。

秋天,河中的鱼虾开始丰腴,傍晚时,我和爸爸去捉鱼,常常能满载而归。夕阳照耀下的河流,仿佛在记录我们的快乐时光。

冬天,河面结冰,我和小伙伴们在上面欢欢喜喜地滑冰,整个小河热闹非凡。

我深爱着身边的小河,它伴随着我成长,见证着我的快乐与梦想。

教学反思

课堂初始,通过 familiar 的主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介绍环节中,鼓励学生准备自己的照片,增强课堂互动。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观察和描述景物的技巧。同时,强调词语积累与修辞手法的使用,培养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敏感性。这堂课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也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2篇: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课文学习,理解“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 教师与学生提前各自搜集一些能测试观察能力的有趣图片,或者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以便课堂使用。

教学环节

A案:观察画面,激发兴趣

1. 教师开场引入:老师这里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图片,可以测试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你们想不想来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更强?

2.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图片或课件,开展观察能力竞赛。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积极参与。

3. 教师引导: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观察,认真思考,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找骆驼》这个故事正是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同学们是不是特别想学习呢?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体验课文的情感。

2.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 商人失去骆驼后做了什么?

- 老人观察到了哪些细节,得到了哪些信息?

3. 教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寻找课文中的答案,观察阅读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期间,可以请几位同学把他们的答案写在黑板上,共同交流。

4. 在交流中逐步完善答案,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文本。

比较分析,寻找异同

1. 启发性思考:看完商人与老人的表现,你认为他们的行动有什么不同?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 组织全班进行分享,谈谈各自的见解:

- 商人在失去骆驼后因心急而到处寻找,结果仍未找到骆驼。

- 老人却能细心观察,发现了地上的骆驼脚印、脚印的深浅与方向,以及周围的植物被啃咬的痕迹。这位老人能够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思考,因此了解到了骆驼的很多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评价:如果你是旁观者,看到商人与老人找骆驼的情景,你会对他们分别说些什么?

角色朗读,展示水平

1. 小组内分配角色,讨论商人和老人的对话应如何用适当的语气进行朗读,并开展角色朗读活动。

2. 每个小组展示角色朗读,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提高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

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朗读的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思考。

第3篇: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12个新字、相关词汇及认识7个新字。

2. 能够流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课文的描写手法,想象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声音。

3. 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朗读时要有感情,体会大自然的美,能够背诵喜欢的段落。

2. 了解大自然中美丽的声音,分享新的发现,体验声音的魅力。

课前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里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我们可以看到花草、蝴蝶、小鸟等各种动植物。但是,你们知道在大自然中听到什么声音吗?请同学们仔细聆听!(播放大自然的声音)除了这些声音,还可以听到哪些美妙的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那来自自然的美丽声音!

2. 板书课题,齐声朗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与理解内容

1. 请同学们翻开书,尽情朗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发音与课文的流畅度。

2. 检查反馈:

- 为了体验大自然的音乐会,我们需要带上这群小伙伴。请大家自由阅读吧。

- 生字词有:演奏、温柔、雄伟、威力等。

- 一起来读这些词,我们发现许多表达声音的象声词。听起来多么美妙呀!(老师范读)

3. 当大家读到象声词时,感受它们的节奏与韵律。

三、整体理解文本

1. 现在大家已经读得不错了,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板书:风、水、动物)

2. 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第一自然段就概括了全部内容,大家齐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讨论风的声音, 请大家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句子数。

2. 请四位同学分别朗读每句话,看看描述风的乐曲与乐器。

3. 教师引导:风象征着一位音乐家,他的演奏在大自然中是如何表现的?通过树叶的翻动发出的歌声,各种音符让我们聆听。

4. 课堂互动:你们能模仿那些美妙的声音吗?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一段所描绘的音色。

五、小结

1. 风是无与伦比的音乐家,他用柔和与雄伟的声音共奏出大自然的美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季节与天气中风所带来的变化。

2.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将更深入探讨水的声音与动物的歌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大家要知道,大自然是一个充满音乐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去参加自然的音乐会。(齐读课题)

2. 大家准备好了,要去听大自然的声音。

二、探讨水的声音

1. 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寻找其中水的美妙声音。

2. 讨论:你们听到了那些水声?小雨滴的声音多么有趣,有“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等。

3. 配合课堂活动,进行声音模拟,感受雨滴如何敲打大地,流向河流与大海。

三、感受动物的声音

1. 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动物们好似不甘示弱,它们也在音乐会上展现出各自的声音。

2. 大家来模仿不同动物的声音,看看我们能否找出课文中描述的动物。例如小鸟的歌声。

3. 我们一起齐读这段,感受动植物的生机与快乐。

四、总结课程

- 大自然中有着多么美妙的声音,正如诗中所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每一个声音都是一场动人的音乐会,让我们用心去倾听与领悟。

- 课后请同学们记录下你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可以是任何有趣的发现,用心去观察,将透过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 风

- 水

- 动物

美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声音之美。操作中注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既让学生参与其中,又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通过模拟与回味,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现能力,促进了对声音的感知与体验。

第4篇: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认识并能够书写“桦、胸”等5个生字,掌握“郊、散”等1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相关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语句。

3. 理解列宁用深爱鸟的情感感染孩子放鸟回归自然的故事,深入体会列宁对鸟和孩子的爱的表现,明白知错能改的诚实品质。

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上下文中的主要意思。

2. 体会列宁对小鸟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孩子教育的用心,理解诚实的意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两课时。

教学方法

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课前准备

1. 准备生字卡片。

2. 利用教学挂图展示相关内容。

3.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辅助教学。

4. 收集有关列宁生平及故事的资料。

---

第一课时

一、资料交流与合作学习

1. 向学生展示列宁的照片,介绍他的身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询问学生们对列宁的了解。

-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信息,教师参与其中,寻找交流中的亮点。

- 全班分享讨论,教师进行简要总结,说明今天的学习将围绕列宁的一个特别故事展开。

2. 板书课题,简单引入故事主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句子的流畅性,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2. 邀请学生逐段朗读,全班进行同步纠音。重点强调“散步(sàn)”、“胸脯(xiōng pú)”、“白桦(huà)树”等字词的正确发音。

3. 组织读书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读活动,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朗读能力。

三、逐段分析,重点理解

1. 请学生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探讨自己的理解。

2. 讨论课文如何描写三只灰雀的特点,找出关键字词进行深入分析,利用多媒体帮助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词语。

3. 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指导朗读该部分内容。

4. 设悬念:第二天,神秘的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消失了。引发学生对下一节课内容的期待。

四、课堂作业

1. 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和词语。

2. 标出不懂的词或句子,准备在下节课讨论。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展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活动的插图,引导学生回忆昨日的学习。

2. 清晰叙述这只灰雀的失踪,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

1. 自由轻声阅读第三至十自然段,找出列宁与小男孩各自的对话并进行标注。

2. 针对特定段落请学生体会列宁的话语,鼓励交流感受并讨论:

- 例如,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印象最深的句子,或用朗读来表达情感。

- 集中讨论列宁的关心、担忧,提炼出“爱”这个关键词,强化对比。

3. 引导学生思考灰雀的去向,找出4、8、10段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指名朗读并指导突出表达情感。

4. 讨论小男孩的心态与行为,分析他对灰雀的态度与列宁的区别。

- 强调列宁的爱是让鸟儿自由,而小男孩的行为却是对自然的束缚。

5. 角色分配,分层朗读第三至十自然段,体验不同角色的内心感受。

三、感悟交流

1. 描述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的情景,展示多媒体内容。

2. 自由朗读11至13自然段,鼓励学生针对内容提问。

3.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深度思考列宁对孩子和小鸟的爱。

4. 总结并交流感悟,鼓励每位学生分享学习后的思考。

四、收集故事

1. 教师提问:学完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2. 鼓励学生收集列宁或者其他名人的故事,提升自己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列宁 —— 小男孩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和词汇,更深入理解了爱与自由的深刻涵义,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生们在情感的交流与探讨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第5篇: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幻灯片
拓展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理解10个新的生字,同时学习书写“目”、“耳”、“头”、“米”这4个字,并了解新偏旁“点横头”和“反文旁”的构成及意义。

2. 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3.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特别是对夜空的观察,并鼓励他们阅读与自然相关的课外书籍,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教学重点:

1. 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2. 古诗的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

1. 在朗诵古诗过程中深入理解诗的含义,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2. 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实施夜空观察和阅读相关课外书籍的实践活动。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

1. 提醒每位学生关注夜空,并观察到的事物进行记录。

2. 鼓励学生收集与李白相关的资料及其他诗作,进行课前阅读。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

通过展示夜空的美丽图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看到的夜空景象,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揭题、释题

1. 解释“思”字的意思,探讨思念和想念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在什么地方,思念着谁?

3. 交流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讨论李白的生平和作品。

三、初读古诗

1. 利用拼音进行自由朗读,确保每个字音都准确。

2. 列出诗中的生字,单独朗读,增加识字的信心。

3. 进行读音检查,确保学生掌握字音。

4. 朗读后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对于古诗的认识与疑问。

四、细读古诗

1. 进行诗歌朗读,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表达情感。

2. 尝试配乐朗诵,提升古诗的表现力。

3. 在课堂上进行古诗的试背,巩固记忆。

五、认记生字

1. 分享各自识记生字的技巧与方法。

2. 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认读练习。

3. 组织“摘苹果”游戏,让学生将所认识的生字摘下,组成词汇并大声朗读。

六、练习写字

开展写字练习,帮助学生加强对生字的掌握。

七、课外作业

1. 鼓励学生再次观察夜空,分享他们新的发现。

2. 继续收集和阅读与李白及其诗作,以及描写夜空或相关天文学知识的书籍,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促进相互学习与借阅。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希望学生对古诗有更深的理解,还要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能力,以及对文学与科学的浓厚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