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5篇)

时间:2024-12-13 课件 版权反馈
【摘要】:这篇文章介绍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的特点与设计,强调了通过生动的图像和互动元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以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第1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拓展

新标题: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纲要与活动设计

新内容:

单元学习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从数数到理解数字的过程,体会数字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将能够准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如一一数、十个十个、五个五个等)进行数数;初步理解十和百的概念,掌握数字的位值和顺序。

2.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将逐步理解百以内每个数的意义,掌握十进制的基本计数法。学生能够读、写并用学具表示100以内的数字,能够比较这些数字的大小;学习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上和减去一位数的基本运算,并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 培养学生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数学的视角来看待周围的世界,提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 100以内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初步理解十和百的概念,以及数位和位值顺序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 学会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比如:“请你们说出一个100以内的任意数字。”接着,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具体的物品(如雪花胶片),让学生猜测数量,然后再通过实际数数来校正他们的估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为接下来的课程奠定基础。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教学新课

1. 教学实例: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例如小松鼠和小兔在海边捡贝壳的情景),激发他们的讨论和思考,询问他们想到了什么以及怎样判断小松鼠和小兔各自捡了多少贝壳。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的观点,让他们集思广益,最后我们再在全班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

3. 数的比较:引导学生将38和46进行比较,使用数学符号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上黑板表现出这种比较的过程。

4. 实践练习:提供几组数字,请学生在书本上完成比较,并汇报结果,使教学内容得以巩固。

三、巩固和深化

- 引导学生完成各类练习题,帮助他们理解数的比较。

- 进行互动活动,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习效果。例如,让学生体验两个数的顺序,讨论个位和十位的含义,甚至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来识别数字的大小关系。

教学后记:

本节课中,学生在小组互动中表现出色,但合作能力有待加强,课堂时间的安排也需进一步优化。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2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拓展

一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围绕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小学数学第一册第23-24页的内容进行教学,专注于5以内的加法与数的组成。

二、教学目标:

1. 算法理解: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中,经历5以内加法的不同计算过程,掌握适合自己的算法,能够进行正确计算。

2. 交流乐趣:增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感受交流带来的乐趣与知识的共享。

3. 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他人观点,了解多样的解题方式。

三、教学重点:

引导每位学生清晰表达出计算4+1=5的过程,并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知识,以便进行5以内的加法计算。

五、教法、学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构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2. 直观演示法:利用鲜艳的图画和直观的画面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提升学习的参与感。

3. 合作交流法:倡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探究,创造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合作与互助。

六、教具准备:

准备树林情景图及相关练习的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现生动的树林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所看到的内容。随后,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如“4只小鸟飞来1只,合起来就是5只”,自然引入计算式:4+1=5。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 提问学生:“4加1等于5,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结果的?”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小组探讨。

2. 学生可以分享多种计算方式,例如数图、手指、心算等。老师要对所有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引导学生探索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三)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 第一层练习:通过教科书练习让学生观察图,并进行交流与填数,帮助他们认识到加数交换位置时结果保持不变的规律。

2. 第二层练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法的事例。

3. 第三层练习:通过拼图比赛,鼓励学生组合已知数字,形成美丽的画面,提高合作与计算的乐趣。

(四)总结与归纳

询问学生今天学到了什么,并通过质疑引导他们思考多元解法的重要性。

八、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应当是活跃开放的,鼓励学生成为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需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鼓励他们表达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加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观察和表达的水平,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这种培养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竞争意识,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

第3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以及对数字的认知情况。

2. 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并掌握分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热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学生的数数能力以及分类方法的初步掌握。

- 难点:学会运用分类方法进行物品归类。

课前准备

1. 教具:三幅教学图和数字卡片(1至10)。

2. 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

-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新的数学课。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很多有趣的知识,比如认数字、识图形和进行计算等。现在,请大家认真看这幅图,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2. 学习新课

- 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 教师:请大家观察这幅图,图的上面有什么呢?下面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一起分清楚上、下、左、右的位置。

- 小组讨论:请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多少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左边有多少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又有多少只灯笼?大家的回答都非常棒,这些知识在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 游戏环节:请同学们说出你们座位周围的同学的名字,并明确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的同学是谁。

- 学习数数

- 教师展示开学的情景图:这幅图展示了新学年开学时,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的情景,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内容。

- 逐一引导学生按顺序数数:图中的老师和同学的数量分别是几?图上的花和树又有多少?请从左往右一一数出。

- 参与实践:请各小组数一数自己组里有多少人,教室中的灯、门和窗户各有多少。你们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又有几个扣子?

- 学习分类

- 通过教材上的图,引导提问:图中有哪些物品?(如铅笔与球)为什么把大球和小球归为一类?(都是球)而铅笔与球则不属于同一类。教师会总结出:同类的物品要圈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类的概念。

- 学生互动:请大家看图,哪些是同类物品?回答后,教师带领学生圈出同类物品。

- 教师提问:图上还有哪些东西?哪些可以归为同一类?(如小鸡、母鸡、公鸡)请同学们试着圈一圈。

- 了解学生的认数情况

- 教师出示图,让学生回答各圈中的物品及数量,并观察旁边的数字。引导几名学生数出1至10的物品个数。

- 教师带领学生打乱数字顺序进行复习,确保他们对数字的灵活运用。

3. 巩固反馈

- 看数摆小棒:教师展示卡片,学生按卡片上的数字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

- 拍手游戏:教师出示卡片,学生以拍手方式表达每个数字的数量。

- 练习一:完成第一题,找出并圈出同类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分类的理解。

总结

通过本次数学课,学生不仅在数数和分类上有了初步的认识,还通过互动和游戏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第4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8、7、6加几的多种计算方式,增强对凑十法的理解并能熟练口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类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鼓励他们在群体中交流想法与策略。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着重于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通过视频展示一个场景:8个小朋友到公园买票,随后又来了5个朋友。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前天小文、小丽和小明等8位小朋友决定去公园游玩。他们正在公园门口准备购买门票,突然又有5位同学赶来。现在他们总共有多少人?需要买多少张票呢?是谁想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会如何算呢?

2.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交流想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

- 方法一:直接数一下,总共是13个。

- 方法二:从8开始数到13,依次读取每个数字。

- 方法三:通过组合来凑十,例如将8和5中的2个加在一起形成10,再加上3个,总共是13。

- 方法四:将8分为5和3两个部分,与5加在一起形成10,最后加上3。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询问学生更喜欢哪一种计算方式。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算式,用8加5,即8+5。

2. 学生运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凑十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说明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实现了8+5=13的理解。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分享各自的计算过程。

3. 教师总结凑十方法的运用,强调通过摆小棒的方法,使得学生对8、7、6加几的理解更为深刻。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能否在不使用小棒的情况下直接计算出8+4、7+6和6+5的结果。鼓励学生利用凑十的逻辑进行思考。

4.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总结出凑十法的过程,并将其作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展示。

三、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1. 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凑十法与9加几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抛出一个问题:8+9的计算能用哪些方法来进行呢?

2. 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路,教师对多种方法给予肯定,同时强调数的交换位置不会改变结果的概念。

3. 利用课件展示9+8等式和8+9等式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交换律的理解,增强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 使用课件出示题目,进行圈一圈、算一算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2. 通过具体情境创设,提出多种问题,例如:公交车上的人数变化,帮助学生理解身边的数学。

3. 设计活动,小兔回家的故事环节,让学生根据身上的算式连接到屋子上的结果,为了帮助小兔子找到自己的家,他们需要算出正确的答案。

4. 最后,鼓励学生在图示情境中书写算式,看谁能写出更多且正确的算式,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新的计算方法,还在互动中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5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幻灯片
拓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教学设计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生活,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

2.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使他们掌握基础的数数方法。

3. 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具与学具准备:

-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 1~10的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1.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来到这所美丽的学校,感觉新鲜吗?你们现在都是小学生了!在这明亮的教室里,我们将一起学习、生活,探讨好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兴奋吗?我们先来相互认识一下吧。

- 教师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 教师简要介绍学校情况,帮助学生消除陌生和胆怯的心理,让他们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师打开教科书的第一页,富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重要性。

提问:

你们能从1数到10吗?请大家一起用两只手数一数,看看你们同桌的小伙伴有多少根手指。

2. 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展示教科书第2~3页的挂图,展示一幅“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问题引导:

小朋友们,这里是什么地方呢?

- 学生回答:这是学校。

- 教师:对了,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都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里有什么呢?

- 学生回答:有老师和小朋友、有一座大楼等。

3. 数图中的数量

-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幅图中有几面国旗?

- 教师与学生互动,通过数数活动,指出国旗的数量,并贴上数字卡片“1”。

接下来,引导学生寻找图中其他物品的数量,鼓励他们用数字来表示。

4. 认识1~10的数字

- 完成数数活动后,教师首先领读1至10的数字,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朗读。

- 教师也可以打乱数字的顺序,让学生进行认读,进一步巩固数数的能力。

5. 数身边的事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中的事物数量能够用数字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呢?

- 请学生说出他们的铅笔盒、铅笔数量,教室里的同学人数等。

提问示例:

- 你有几个铅笔盒?

- 第一行有几位学生?

-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

- 黑板上贴了几个字?

总结:

本课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在观察和数数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快乐地学习数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