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班语言故事教学活动探索
内容:
一、活动目的
1. 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探索主角乌龟如何以智取胜,通过蚂蚁、木球与穿山甲共同击败强大的大象。
2. 鼓励幼儿通过语言与动作体现对故事的理解,练习用不同语气和表情进行对话,掌握新的词汇如“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3. 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并强调在拥有才能时应保持谦逊。
4. 培养幼儿积极发言和完整表达思想的习惯。
5. 教导孩子们以感情朗读诗歌,并积极参与互动讨论。
二、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动物角色头饰、绘本以及相关教具。
三、活动流程
1. 用谜语引入主题。
- 教师提问:“耳朵像大扇子,身体像小山岳,长长的鼻子灵活又强壮。”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是的,今天我们要听听关于大象的故事。
2. 听故事并进行讨论。
- 听故事的第一段,提问:“这只大象走路时是怎样的样子?”让幼儿尝试模仿。
- 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动物对大象的看法,夸赞大象的力量。
3. 分段观看故事课件并互动讨论。
- 在第二段中,邀请孩子们讨论与乌龟相关的对话。引导他们理解乌龟如何用智慧回应大象的傲慢,练习模仿对话中的感情变化。
- 在第三段,探索小蚂蚁与大象比赛的结果。讨论“为什么蚂蚁能赢?”并强化小蚂蚁的聪明与团结。
4. 通过观看木球与大象的比赛,让孩子们亲自模仿相关动作,加深对比赛过程的理解。尤其要引导他们表达大象的挫败感,“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等词汇的运用。
5. 讨论大象为何会屡次失败,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与分享。他们认为大象需要明白:每一种力量都有其极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讨论,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6. 整体分享与总结故事。
- 整理故事情节,让幼儿一起回顾故事,强调乌龟与大象之间的智慧和力量的对比。提醒孩子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能力,骄傲并不能带来胜利。
四、活动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学到了有趣的情节,还明白了谦逊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保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每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珍惜他人优点的品格。
标题:家庭责任与合作的故事
目标:
1. 观察故事插图,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和推测情节。
2. 理解故事的主题,从中感受家庭成员间的责任与合作精神。
3. 帮助幼儿体验并阐述简单的家庭故事,强化语言组织能力。
4. 学习通过声响和动作展示故事的幽默及趣味。
准备:
1. 准备相关的PPT展示,选取部分绘本插图,以及黑板和铃铛等道具。
2. 每位幼儿一本《朱家趣事》的绘本,并用夹子固定在书的后半部分。
过程:
一、引导探索,激发兴趣
1. 讨论拍家庭合影的经历。
- 教师:你们有没有和家人拍过合影?那时候的心情怎么样?
2. 认识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特殊之处。
- 教师展示全家福照片,询问幼儿对照片中人物神情和动作的感受。
- 教师总结:朱太太似乎很疲惫,全家事务都落在她一人肩上。那让我们一起深入《朱家趣事》,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自我探索,揭示故事冲突
1. 幼儿自主阅读书籍前半部分,寻找朱太太不开心的原因。
- 教师引导:你们注意到朱先生和孩子在做什么吗?朱太太又在忙些什么呢?
2. 讨论家庭成员的任务与角色。
- 教师提问:朱太太的心情为什么不好?你从哪一页看出来的?(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归纳家庭成员所做的事情。)
- 教师总结:原来所有的家务都是朱太太一个人承担,而朱家其他成员却毫不参与,难怪她会感到不快乐。
三、逐步理解,感受生活的改变
1. 听故事,了解朱太太离开的原因。
- 教师述说:有一天,朱先生和孩子打开门,却发现家里静悄悄的,留下的只有一封信,上面写着“你们是猪”。
- 教师询问:你们觉得朱太太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 教师总结:朱太太认为他们太懒惰,和猪没有区别,所以才决定离开家。
2. 自主阅读,体验没有朱太太的生活。
-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在没有朱太太的情况下,家里会有什么变化?请翻开夹子阅读后半部分,找出变化。
- 幼儿阅读后分享发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表达。
四、完整分享,理解家庭责任
1. 共同欣赏故事,讨论朱家变迁。
- 教师提问:家里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物与环境又有什么不同?
- 教师总结:朱太太的离去导致了家务堆积,家里变得混乱不堪,像是猪的家一样。
2. 引导表达,共同分担的意识。
- 教师询问: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希望朱太太如何回来?爷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 幼儿讨论后,教师引导重组家务分工的图示,体会“共同承担”的重要性。
五、反思提升,联系生活
1. 故事的完整分享,让幼儿了解合作的快乐。
- 教师询问:现在的朱家是怎样的?大家的表情与朱太太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呢?
- 教师总结:当家庭成员共同分担责任,家庭会变得更加幸福。你们喜欢这种和谐美好吗?
2. 引导实际生活中的体验。
- 教师提问:你们在家里通常参与哪些家务?愿意和爸爸妈妈一起分担哪些事情?
- 教师总结:你们都是家里的小帮手,家庭的快乐源自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标题:幼儿语言启蒙:故事与甜蜜的粽子
在这个充满乐趣的故事活动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故事与互动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情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情感之美。
2. 培养仔细倾听的习惯,使幼儿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思想,同时享受语言游戏带来的乐趣。
3. 通过结合动作和语言的形式,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4. 让幼儿尝试讲述故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5. 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培养细心倾听的习惯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在游戏中感受到使用语言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开展这次活动,我们准备了《粽子里的故事》的PPT、一段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真实的粽子以及一个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入场,回忆与体验
开始时,我们通过PPT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这是什么故事呢?”以及“我们在什么节日时会吃粽子?”随后,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并分享吃粽子的习俗和各种美味的馅料。
然后,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教师以生动的语调向幼儿讲述故事,让他们静心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深入故事,听与说的结合
接下来,我们一同探索故事的不同部分:
1. 听第一部分,让幼儿提问和讨论,例如:“小动物们会讲什么故事呢?”
2. 在故事的第二部分,幼儿会观察小动物们吃粽子后的反应,引导他们表达:“小动物们的故事去哪儿了?”
3. 逐步进入故事的高潮,询问孩子们:“小姑娘会来讲故事吗?小动物们都做了什么呢?”
三、互动游戏,体验乐趣
为了让活动更加生动,教师提议进行三个有趣的游戏,每完成一个游戏,就能“打开”一个粽子,获得一个小惊喜:
1. 游戏一:仔细听老师提问并回答,培养专注力。
2. 游戏二:词语接龙和句子接龙,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和创造,共同建立一个故事。
3. 游戏三:悄悄话,这不仅促进幼儿间的沟通,还增进了他们的记忆力。
四、分享与表达,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欣赏完粽子的美味后,教师引导孩子们借助故事盒,结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进行讲述。“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分享他们的故事,教室内洋溢着笑声与童趣。
通过这次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活动,幼儿不仅在语言方面得到了锻炼,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与朋友们分享的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