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平分生命

如何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平分生命(3篇)

更新时间:2025-01-18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平分生命》的教学设计,第3篇教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激发他们的思考与讨论。
第1篇:如何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平分生命
拓展

标题:小学四年级语文《心灵的奉献》教案

教学目标

★ 学习和掌握“献、瘦、忍、知、选、焕、念”7个生字,会写“愿、心、意、献、尊、箭、忠、感、绽、荣、知、忍”12个字。

★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内涵,感受小男孩的无私奉献以及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领悟亲情的可贵。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探讨情感的表达方式,从中感受文本的深意。

★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鼓励他们在朗读中表现自己的感情,让文字更生动。

教学难点

★ 理解小男孩从犹豫到坚定的心理过程,鼓励学生联想自己的类似经历,分享内心感受。

★ 在朗读中充分表达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与情感深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

1. 教师展示课题,问学生:关于“心灵的奉献”你们会想到什么?(如:什么是奉献?谁的奉献让你感动?等)

2. 齐读课题“心灵的奉献”,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

二、自主学习,识字练习

1. 学生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利用字典自查解决疑难。

2. 自由朗读课文,帮助彼此纠正生字读音。

3. 教师总结检查,重点指导书写难点字,确保每位学生掌握。

三、讲解新课,感受情感

1. 指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的印象。

2. 讨论:小男孩展现了怎样的品质?(如:无私、勇敢、关爱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文本中传递的关爱与责任,强化这种情感的印象。

四、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1. 分段阅读,分析小男孩在关键时刻的表现。

(1)图文结合,分析小男孩在抽血前的犹豫与决心。

(2)引导学生体会内心的纠结,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份犹豫和最终的勇敢。

2. 深入解析男孩抽血时的镇定,讨论他内心的期望与担忧。

3. 组内探讨小男孩在抽血后不仅保留微笑,还展现出怎样的无私。

五、情感交流,会心分享

1. 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与领悟,讨论奉献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奉献给他人带来的快乐,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

3. 提供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自己如何能更好地关爱他人。

六、课堂总结,拓展思维

1. 通过情感回顾,讨论生命的价值及亲情的珍贵。

2. 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写下自己的新认识和感悟,鼓励他们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每一份情感。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不仅学习到生字和句子,更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无私奉献的美好,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传播这种精神。

第2篇:如何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平分生命
拓展

教学计划: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分享与爱的真谛》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识记13个新生字,掌握10个生字的书写。

2. 深入理解课堂文本,体会男孩无畏的精神,感受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3. 通过分析描写男孩情绪和行为的句子,探索其在作品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个人理解通过生动的朗读展现出来。

教学难点

理解男孩心情的微妙变化,并能够准确表达个人体验与感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情感表达练习材料。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1. 板书“分享”。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你们对“分享”的看法,分享的意义是什么呢?

2. 板书“爱的真谛”。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或者想法想要探讨?

3.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步一步来解决,抛出我们对“爱”的不同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教师范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传递了怎样的故事?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正确的发音和语调。

3. 请同学们指名朗读课文,教师配合进行纠正和指导。

4. 收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部分问题,挑选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为下节课的讨论作铺垫。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1.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整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

2. 用你自己的话,按逻辑顺序叙述课文所讲述的故事。

3. 课堂中引导讨论:我们来分析文中一句重要的话:这句话是男孩出于本能的反应吗?(不是,这是对生命的宝贵理解)

4. 思考“诺言”的含义,寻找近义词,分析对这句话的朗读,进行个人练习与指名分享。

二、细读课文,领悟深意

1. 探究医生要求男孩献血时,他内心的挣扎源于何处?

2. 在抽血的过程中,男孩的思维有哪些变化?

3. 通过这些细节理解“分享”的主题。

三、作业

复述课文,强调个人感受和理解。

板书设计

分享与爱的真谛

小男孩的勇敢与付出

兄妹情深的纽带

第3篇:如何教小学四年级语文平分生命
拓展

标题: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爱的奉献》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领悟主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受兄妹之间深厚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

2. 引导学生通过提示句子挖掘主人公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欣赏人间的真善美。

教学重点:理解并品味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用具: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特别的主题——奉献。在你们心目中,什么算是真正的奉献呢?(引导学生思考与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感人的故事,讲述一个男孩是如何为他的妹妹选择奉献自己的一部分生命。

二、理解人物情感

1. 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个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你会选择哪个词?

(出示:这是一个( )的男孩,他愿意与妹妹分享生命。)

学生回应:勇敢的,关爱的,善良的。

2. 教师:很棒!通过细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描写男孩的细节,大家找找看有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他的这一些特质。

3. 学生分享发现并交流:

(1)医生对男孩的奉献感到震撼,真是令人感动。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十岁的小孩,为了妹妹的生命他必须面对多大的心理挑战!

(2)让我们再深刻体会:“此刻他决定的瞬间,充满了勇敢的决心。”这里能够看出,男孩为了爱,他愿意去面对死亡的恐惧。

4. 教师:男孩的勇气何以如此坚定呢?源于他和妹妹之间深厚的情感。可以说,这种亲情是无价之宝。

(板书:亲情无价)

三、体验情感变化

教师:同学们,仔细想想,是什么让这个男孩在面对危机时没有退缩?是信念,是他对家人的爱。这使得他在抽血时能够微笑着面对妹妹,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四、总结思考

教师:生命是宝贵的,能有如此坚定的心愿来平分生命,反映出这个男孩无私而纯真的内心。你们现在对生命和亲情有什么新的感悟呢?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大家交流。

五、推荐阅读

教师:在课外延伸中,我想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爱的奉献》,它将带你走进更多关于爱的故事。

六、课外活动

教师:回到家里,请与你的家人聊一聊今天的故事,分享生活中那些给你温暖和感动的瞬间。

板书:

爱的奉献

男孩 妹妹

亲情无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