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引导孩子防范陌生人安全

如何引导孩子防范陌生人安全(3篇)

更新时间:2025-01-1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探讨了中班假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儿童对陌生人的警惕意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孩子们认真学习安全常识,保护自身安全。
第1篇:如何引导孩子防范陌生人安全
拓展

标题:中班假期安全教育活动《谨防陌生人》

活动目标:

1. 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通过观看视频和小组讨论,学习与了解安全知识,特别是对“陌生人”的警惕性。

3. 通过再现和创作的方式,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准备:

视频《白雪公主》;“陌生人”标识贴纸;相关情境剧道具。

活动过程:

一、视频观看与讨论

1. 启动话题:师:“小朋友们,大家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要一起回顾《白雪公主》的故事。”(幼儿:“喜欢!”)

2. 故事梗概:师总结道:“故事讲的是白雪公主的美丽引来了嫉妒的皇后,她不断想要害白雪公主,但最终被善良的小矮人拯救。”接着引导幼儿观看故事中的片段。

3. 讨论关键时刻:师:“影片中谁来过白雪公主的家呢?”(幼:“是皇后变成的老巫婆!”)师:“对了,白雪公主为什么会昏倒?”(幼:“因为吃了有毒的苹果。”)引导幼儿思考,并学习生词“陌生人”。

4. 总结:师:“今天我们学到了,面对陌生人,特别是在家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哦!”

二、角色扮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1. 情景模拟:师:“现在来进行一个小小的角色扮演,想象一下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遇到陌生人,你会怎么做?”

- 情境A:快递员送包裹

- 应对策略:

1. 不随意开门。

2. 向快递员询问问题,而不是直接打开门。

- 情境B:远亲上门

- 应对策略:

1. 不轻易相信,保持警觉。

2. 必要时给父母打电话确认。

- 情境C:公园遇见陌生人

- 应对策略:

1. 不随便接触陌生人。

2. 坚决不吃陌生人提供的食物。

2. 教师总结:师:“小朋友们,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记住在没有大人的情况下,要时刻保持警惕,保护好自己哦!”

三、知识竞赛,加强安全意识

1.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关于安全知识的小竞赛!如果答对了,我们就可以赢得参加安全知识大赛的机会。”

- 问题1:小兔子看到陌生人给它糖果,它应该怎么做?

- 问题2:小黄鸟与不认识的小朋友聊天,这是个好主意吗?

- 问题3:小狗独自在家,门铃响了,它该怎么办?

2. 通过竞赛,调动幼儿的思维和表达,让他们积极参与。

四、再次观看影片,巩固安全知识

1. 师:“最后,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关于如何防范陌生人的视频,认真观察并从中学习。”

2. 视频结束后,幼儿分享各自的看法,师进行总结:“大家都表现得非常好,记得这一切都是为了彼此的安全,希望大家时刻小心陌生人,共同保护自己!”

结束:[欢快的音乐响起],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时刻警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让这个假期更加安全快乐。

第2篇:如何引导孩子防范陌生人安全
拓展

标题:中班安全教育活动《警惕陌生人》

一、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性和初步的安全意识。

2. 引导幼儿懂得如何与不熟悉的人互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3. 增强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多媒体演示材料

2. 两种标记牌:“好”和“坏”

活动重难点:

1. 重点:提升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

2. 难点: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判断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过程:

1. 音乐引导,激发兴趣

播放耳熟能详的《小兔乖乖》歌曲,让幼儿轻松愉悦地进入主题。

2. 故事分享,观看《小兔与陌生人》

教师提问:小兔为什么拒绝陌生人的邀请?日常生活中,陌生人可能会用哪些方式来吸引小朋友?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与陌生人》的故事。

(1) 幼儿讨论:

- 小兔见到了谁?

- 什么样的人算是陌生人?

- 小兔为什么会接近陌生人?

- 结果是怎样的?

- 小朋友们应该如何对待陌生人?

(2) 师生总结:相信陌生人可能带来危险,他们可能通过食物、玩具或甜言蜜语来欺骗小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尤其不能随便跟陌生人离开。

3. 情境演示,开展讨论

选择三个常见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 不要随便吃来自陌生人的食物。

- 如果一个人独自在家,听到敲门声该怎么办?

- 如果与父母走散了该如何处理?

通过演示,鼓励幼儿进行讨论,老师用提问引导,帮助幼儿在思考中学习如何与陌生人打交道及自身安全保护的方法。

4. 卡通角色示范

引入受欢迎的卡通角色,例如巧虎,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示范正确与错误的应对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幼儿更容易吸收知识。

5. 角色扮演游戏

将故事与情境学习结合,鼓励幼儿担当“小小裁判”,在新情境展示中,通过举“好”或“坏”牌来判断不同的行为,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和选择意识。

6. 总结与回顾

以儿歌《警惕陌生人》结束活动:

- 我不跟陌生人走

- 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吃

- 陌生人的礼物我不收

- 陌生人敲门我不应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学习中增强安全意识,加强与陌生人交往的防范技巧。

第3篇:如何引导孩子防范陌生人安全
拓展

新标题:幼儿安全教育活动《警惕陌生人》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帮助孩子们认识到陌生人可能带来的危险,让他们了解到不应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言辞,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确保不随便与陌生人接触。

2. 能力目标: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潜在危险情况下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和互动,在活动中体验乐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① 三个不同故事的课件:《小狼与小兔》、《小猪的警惕》、《假叔叔的诱惑》。

② 角色扮演情境剧《陌生人来敲门》,由家长参与扮演不同角色。

2. 环境准备:

① 教室的一部分设定为安全区,另一部分为“陌生人区”。

② 制作以“安全与陌生人”为主题的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 歌曲引入

1. 播放《小狼与小兔》课件,邀请孩子们一起互动唱歌。

2. 结合故事讨论:小兔子是怎样的?它该如何保护自己?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

二. 观看课件,深入理解

(一) 课件:《小狼与小兔》,讨论陌生人的诱惑

- 教师提问:小兔子做得对吗?为什么不应该相信“小狼”的话?

- 共同总结:陌生人常常用美好的话术来诱骗孩子们,要保持警惕。

(二) 课件:《小猪的警惕》,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

- 教师提问:小猪遇到的冒险是什么?你觉得它应该怎么做?

- 一起探讨:如果遇到陌生人的邀请,孩子们要怎么反应。

(三) 课件:《假叔叔的诱惑》,不随便与陌生人接触

- 教师提问:来敲门的是谁?小朋友该如何应对?

-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加深理解:如果没有父母在身边,应该如何独立做出判断。

三. 游戏环节《对错判断》

- 通过设立安全区和“陌生人区”,让幼儿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判断。例如:

1. 陌生人要带你出去,你应该怎么做?

2. 有陌生人给你食物,你会接受吗?

3. 陌生人问你在哪里住,可以告诉他吗?

四. 情境演绎巩固

1. 教师暂时离开,设置家长扮演“陌生人”。

2. “陌生人”尝试用糖果和玩具吸引孩子,进行引导对话。

3. 教师及时介入,表扬孩子的正确应对,同时强调,虽然其中有好人,但孩子们仍应保持警觉,不随意相信形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防范陌生人的安全知识,还能够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