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安全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认识到拥挤场合中安全隐患及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2. 通过互动式的学习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判断能力和应对策略。
4. 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活动准备:
- 相关的安全教育图片,如拥挤人群、发生事故的场景等。
- 急救知识简易宣传册。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 出示图片,询问幼儿对第一幅图的看法:这个场景发生了什么?(幼儿可能回答“人们挤在一起了”)。
- 师生讨论拥挤可能导致的后果,逐步引导到事故的严重性,例如:受伤或更为严重的情况。
- 通过展示第二幅、第三幅图片,说明踩踏事故的真实案例,让幼儿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习预防措施:
- 分组讨论:如果遇到拥挤的人群,应该如何反应?幼儿积极发言,教师总结关键点:
1. 遇到拥挤时应保持冷静,及时避开人流。
2. 尝试寻找安全的躲避处,不要逆流而行。
3. 在人群中保持平稳的站立,避免慌乱。
4. 掌握自我保护的基本技巧,如紧握身边的坚固物体,控制自己的站位。
3. 处理紧急情况:
- 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面对突发状况,例如前方有人摔倒时的正确反应,鼓励幼儿大声呼救,提醒后方伙伴注意。
- 教会幼儿记住急救电话,并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拨打电话的重要性。
4. 进行安全意识小测试:
- 询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安全排队和上下楼梯,如靠右行走、抓住扶手等。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通过开展相应的安全演练和情景模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潜在的危险中保持警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标题:幼儿园友好互动与安全意识培养活动
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之间的团结与友爱精神。
2. 使幼儿认识到暴力与辱骂是互相伤害的行为,提倡友好沟通。
3. 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
4. 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快乐向上的情感。
5. 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与他人。
活动准备:
1. 儿歌:《我们要友好》——通过儿歌传递友爱与理解的价值。
2. 图片:展示友好互动及不友好行为的对比图片,使孩子们直观地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展示不友好的行为图片,提问:“小朋友们看到这个图片中发生了什么?”
幼:有人在争吵。
2. 教师接着展示友好的互动图片,问:“这一幅图里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幼:他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3.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呢?”
幼:我们要友好,不能打架!
二、核心环节:
1. 教师朗读儿歌《我们要友好》,引导幼儿认真听。
师:“儿歌中提到了什么?”
幼:互相理解、互相关心。
2. 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读,鼓励孩子们体会儿歌表现出的友好行为。
师:“这首儿歌告诉我们,碰到问题要怎么做呢?”
幼:要友好解决,不要争吵。
3. 教师总结:“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会伤害别人。我们要成为小小友好使者。”
三、结束环节:
通过情境表演,教师设置一个场景:两位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一个意外地推到了另一个。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你是那位小朋友,你会怎么做?”
幼:我会说对不起,并帮助他。
最后,教师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学会友好相处,并保护自己和他人。让我们一起做快乐的小朋友吧!”
新标题:幼儿安全意识启蒙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理解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某些行为可能带来的危险。
2. 自信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 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4. 在游戏中享受安全和快乐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 有趣的故事书
- 教具(如卡片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 教师展示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玩偶(比如小松鼠),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有一位特别的朋友来了,你们猜猜他是谁?”
2. 幼儿与玩偶互动,打招呼,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3. 教师引导:“哎呀,小松鼠身上怎么有那么多绷带呢?我们来猜猜看它是怎么回事?”
幼儿回答:“可能它走路时摔倒了!”
4. 教师再次提问:“还有什么可能呢?”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识别危险行为。
二、通过故事了解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1. 听故事,分析小松鼠受伤的原因。
-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受过伤呢?跟小松鼠分享一下伤的经历。”
- 幼儿描述自己的小故事,借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教师总结:“小朋友一定要小心哦,比如说在桌子的角落要注意,不要让它受伤哦。”
3. 使用教具向幼儿展现家中常见的危险物品。
- 教师指着图片说:“在家里这些地方我们需要特别小心,有哪些大家觉得不安全的呢?”
- 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如尖锐物品、热水,或是高处的东西。
4. 教师强化概念:“所以说,家里有很多地方需要小心,不要像小松鼠那样受伤,我们要当个聪明的小孩!”
三、识别和判断安全与危险
1. 设置情境,引导幼儿判断图片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否安全。
- 教师:“看这张图片,那个小朋友的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2. 集体讨论,教师总结并强调:“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关于安全的重要知识,记得在生活中都要注意,做个健康安全的小宝宝哦!”
活动总结: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不仅认识到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还在互动中增强了分享和判断能力。希望他们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确保自身的安全。
标题:滑梯安全教育与实践方案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掌握滑梯的安全使用技巧。
2. 让幼儿认识到不恰当的滑梯玩法带来的潜在危险。
3. 培养幼儿的基本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4. 引导幼儿在玩耍中保持警觉,避免接触危险区域。
5. 强调团队协作和守秩序的重要性。
活动重难点:
重点: 教导幼儿安全、正确地使用滑梯。
难点: 帮助幼儿深刻理解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伤害。
活动准备:
1. 准备动物角色的帽子(如小兔、小狗),照相机用于记录。
2. 设计小品表演,创设滑梯的安全场景。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兔妈妈兴奋地说:“今天的阳光真好,我们一起去滑梯玩吧!看那边有谁在玩耍呢?”(引导幼儿注意到小狗在滑滑梯)。
二、展示情境剧,解释滑梯的玩法与安全要点。
1. 通过小狗与狗妈妈的互动,向幼儿展示他们怎样安全地使用滑梯。问幼儿:“你们觉得狗妈妈是如何教小狗的?为什么要遵循这些规则?”
2. 当场人多时该如何有序使用滑梯?引导讨论并总结:“记得,排队最重要,每个人都要等自己的顺序,攀爬时要用双手抓稳扶手,确保双手和双腿都安稳。”
三、幼儿实践环节,教师现场指导。
1. 兔妈妈鼓励地问:“刚才小狗滑得那么开心,你们准备好一起试试了吗?”
2. 在幼儿滑梯时,教师监督并及时纠正不安全的做法,同时积极给予表扬,让每个孩子在拍照记录中感受到成就和乐趣。
四、总结环节,强化安全意识。
活动结束后,兔妈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滑梯虽然好玩,但一定要按照规则来玩才能确保我们的安全。下次再玩的时候,大家要记得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哦!”通过集体讨论,再次巩固安全知识,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今后的游戏中自觉遵循。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在室内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2. 教导幼儿在玩耍时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活动重点
了解在室内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安全规则和常识。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自主识别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录制幼儿在室内活动的影像,特别聚焦于潜在的安全问题。
课前反思
教师提前准备好影片,旨在通过观看和讨论让幼儿识别不安全行为,并鼓励他们找出安全的游戏方式,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1. 在活动开始前,允许幼儿在室内自由探索玩耍,保持轻松的活动氛围。
2. 让幼儿有序坐好,教师可以提问:“大家刚刚玩得开心吗?老师已经把你们的活动过程录下来了,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
3. 播放一段幼儿自由活动时秩序混乱的录像,之后教师引导讨论。
- 提问示例:
- “这段录像是在什么地方拍的?”
- “录像中的小朋友们表现得好吗?”
-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些行为可能导致什么后果?”
- “我们应该如何安全地玩耍?”
4. 播放另一段录像,展示幼儿有序、安全地进行室内活动,鼓励与之前的录像进行比较。
- 提问示例:
- “观看完这段播放,你们觉得怎么样?”
- “你认为我们应该向哪些小朋友学习呢?”
5. 进行安全知识的总结讨论,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 在室内走路要小心,保持轻步,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 洗手时应避免将水溅到地上,避免滑倒。
- 上厕所时排队,避免拥挤,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玩耍时应讲究谦让,不得争抢或恶意使用玩具。
- 自上床和下床时需小心,保持稳健,避免摔倒。
- 不要触碰小钉子和电线插头,避免造成伤害。
- 使用刀具和剪刀时,要谨慎操作,避免受伤。
通过这些步骤,旨在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愉快的玩耍中学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标题:幼儿园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方案
内容:
一、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识别并了解各种安全设施及其重要性。
2. 教育幼儿认识到玩弄危险物品的后果,增强安全意识。
3.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让幼儿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能主动识别危险场所。
二、活动准备:
收集各类安全设施的图片和标志,准备相关的教具和道具,以及用于角色扮演的简单服装。
三、活动过程:
1. 兴趣激发: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和设施,如交通标识、灭火器等,引导幼儿分享他们的认识。
2. 认知探讨:
①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身边的安全设施,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
② 逐步介绍不同的安全设施及其用途,确保幼儿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③ 提问幼儿:这些设施通常在哪里能见到?它们的具体功能是什么?
④ 幼儿们参与讨论,归纳哪些设施是专为行人设计的,哪些是为车辆提供的安全保障。
⑤ 强调哪些物品是危险的,教导他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与这些物品接触。
3. 知识巩固:
通过小组活动,确保幼儿能自信地列举安全设施的种类,并总结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保护。同时,深化对玩弄危险物品危险性的理解。
4. 拓展实践:
进行情景模拟游戏,孩子们分成“行人”和“车辆”角色,模拟在马路上行走的情景。教师设置各种安全设施,指导幼儿在游戏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它们,以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幼儿不仅能够提高对安全设施的认知,还能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标题:幼儿园疾病预防教育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认识常见传染疾病,理解疾病传播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2. 学会一些简单的疾病预防措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 通过讨论与思考,增强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激发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辨别和认识。
活动准备:
准备一组传染病相关的图画,如流感、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以及绘本《小兔乖乖生病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 教师以轻松的语气开始活动,通过引导提问吸引幼儿注意力。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生病的小故事,谁想听听小兔子发生了什么呢?”
2. 开始讲述《小兔乖乖生病了》的故事,突出小兔因为感冒而无法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结合故事情节,引发幼儿的自主思考与讨论。
二、讨论传染病
1. 故事结束后,引导孩子们思考小兔生病的原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教师提问:“小兔为什么生病了呢?还有哪些病是传染的?”
2. 展示准备好的传染病图片,引导幼儿识别并了解这些疾病的影响。
教师进而问:“身边有哪些朋友得过类似的病?生病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不适?”
三、健康教育
1. 教育幼儿在得病时应遵医嘱,怎样配合治疗,让他们明白积极治疗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生病的时候,不要害怕,我们要听医生的话,勇敢打针和吃药,这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2. 引导幼儿讨论预防措施。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不生病呢?有哪些好的习惯应该养成?”通过讨论,让幼儿提出洗手、打预防针等健康行为。
四、关心生病的朋友
1. 引导孩子们理解关心他人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想象对生病的小兔说些什么。
教师问:“如果小兔在生病,你们会对它说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它感觉好些?”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并一起记录下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上述活动不仅传达了健康知识,还激发了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关心他人的意识。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识别传染病和预防措施,还在互动中收获了关心和合作的精神,培养了健康意识。这是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打下的良好基础,让他们在未来能更加有意识地照顾自己和身边的人。
标题:幼儿园小朋友安全意识培养活动
内容:
教学目标:
1. 了解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手的重要性,远离尖锐物品。
2. 学习处理手部轻微受伤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基本的保护。
3. 提升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安全地活动。
4. 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在生活中主动规避潜在危险。
5. 鼓励幼儿观察和探索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品及其特征,学习自我保护。
教学准备:
一张展示小朋友受伤手部的插图。
教学过程:
1.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进行互动提问:
- “你们觉得这个小朋友的手是怎么了?”(出血或受伤)
- “手为什么会受伤呢?”(可能被尖锐物体划伤)
- “周围有哪些物品可能会伤到我们的手呢?”(例如:剪刀、玻璃、铁钉等)
-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是否也曾有过手部受伤的经历,并分享带来的不便。
2. 深入讨论如何避免手部受伤:
- 分享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例如:玩耍时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剪刀、小刀和玻璃等。
- 小结:对幼儿进行提醒,周围有很多危害我们的小手的尖锐物体,我们一定要远离,以免带来伤害和不适,影响我们快乐的生活。
3. 学习如何处理手部受伤的情况:
- 向幼儿询问,如果手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强调用清洁的手处理伤口的重要性。
- 讲解基础的伤后的处理步骤,比如清洗伤口,使用消毒药水,以及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 讨论包扎后的注意事项,例如:避免浸泡在水中,定期检查伤口等。
- 总结:如果不小心受了伤,保护伤口极为重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手更快地恢复健康,继续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深刻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辨别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安全意识培养方案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防范意外的能力。
2. 培养幼儿对危险行为的判断能力。
3. 增强幼儿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参与安全活动。
4. 帮助幼儿明白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习惯。
5.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从小关注自身安全。
活动准备:
安全情境示意图五张,安全标志图三张,玩具车和交通工具模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比如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为不注意安全而遭遇的小意外,提问幼儿:你们觉得小朋友犯了什么错误?
二、识别安全风险
1. 运用示意图,探讨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如楼梯、滑梯、马路等。
2. 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常见的危险行为,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避免。
三、学习安全标志
利用展示的安全标志图,让幼儿猜测每个标志的含义,比如“禁止玩耍”、“注意安全”等,强化他们对安全标志的认知。
四、互动游戏:安全知识小达人
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小侦探”寻找教室内的安全隐患,幼儿们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解决。
五、安全儿歌学习
教授幼儿一首简单易记的安全儿歌,内容可以是:
安全第一,牢记心间,
横穿马路,先看两边。
滑梯玩耍要有秩序,
不要推挤,讲文明。
自己保护是关键,
大家一起共安全。
六、小小安全员活动
鼓励几名幼儿担任“小小安全员”,在班级内监督大家的安全行为,奖励表现积极的小朋友,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活动总结:
最后,通过互动问答环节,让幼儿复述他们今天学到的安全知识,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时刻保持安全意识,成为小小安全卫士。
标题:幼儿安全认知综合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幼儿能够准确演唱安全主题歌曲,并理解歌词内容。
2. 学习对歌词进行自主改编,并乐意参与创作。
3. 认识周围的潜在危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并能够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4. 阐述玩耍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及其后果。
5. 培养安全意识,抵制对危险事物的好奇心,避免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准备:
1. 多张展示图包括:打火机、插座、暖水瓶和药瓶的图片,每种各一。
2. 显示图的说明文案,如:“打火机(图)X、一孩被火烧手指(图)”。
3. 准备一首与安全相关的歌曲,相关音乐和黑板、纸张及笔。
活动过程:
(一)引入部分:
1. 幼儿进行声乐练习,复习安全歌曲旋律,感受音乐节奏。
-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打招呼,但用不同的方式,听我唱,来试试看!”
- 幼儿可与同伴互相打招呼,增强互动。
2. 教师展示图例,引导幼儿复习安全歌曲,激发兴趣。
- 教师:“看,这里有张特别的图,大家先来看看这些图,想象一下它们在说什么。”
(二)核心部分:
1. 教师演唱改编安全主题歌曲,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和理解歌词。
- 教师:“这首歌我改编了,你们听听看,它讲了什么样的道理?”
2. 通过视觉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新歌词的含义。
- 教师:“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图片,注意其中隐含的安全信息。”
3. 幼儿们分组合作,边看图边唱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 教师可以根据兴趣分组,让各组互动提升参与感。
4. 引入新主题《安全第一,不要碰》,讨论生活中的其他危险。
- 教师:“这首歌的主题更为重要了,大家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没注意可能会怎样?”
5. 幼儿记录发现的危险与相关事件,教师在过程中轻声演唱歌曲以营造气氛。
- 教师为孩子们提供记录工具,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6. 教师整理幼儿的记录,选取优秀作品展示并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创作。
- 教师:“我们来看看大家的发现,这些都是重要的安全知识,来唱出来!”
7. 幼儿唱给同伴听,分享自己的发现,传播安全意识。
- 教师:“大家作为小小安全卫士,唱给朋友们听,提醒他们远离危险!”
(三)总结部分:
1. 教师引导幼儿将创编的安全歌曲分享给其他班级,展示活动成果。
- 教师:“我们的安全小卫士们真棒,接下来让我们把这份安全知识分享给更多的小朋友!”
2. 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安全意识。
2. 教导幼儿识别潜在的危险物品,并懂得避免接触。
3.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4. 增强小朋友们的应变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5. 使幼儿懂得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之道。
活动准备:
- 安全知识挂图3幅
- 小组讨论记录纸
- 安全物品识别卡片
活动流程:
一、观察与讨论
教师首先展示3幅安全教育挂图,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每幅图中的情景,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这种行为安全吗?”通过互动,引导幼儿表达他们的想法,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意识。
二、识别生活中的危险
教师引导幼儿深入讨论,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危险物品?”经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如刀具、火源、电器、化学清洁剂等常见的危险品,引导他们理解远离这些物品的重要性。
三、实地寻找潜在危险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洗手间、游戏区、休息室等不同场所寻找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每个组记录他们发现的物品,并在活动结束时进行分享。这样,幼儿不仅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安全意识的渗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危险因素。如发现潜在危险,及时进行说明,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安全知识,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习惯。
总结与反思
在活动的最后,教师与幼儿共同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安全知识,并对幼儿提出的建议进行复盘,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好地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主题:幼儿防范陌生人安全教育
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导幼儿在面对陌生人时要保持警觉,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物品,不轻易开门,更不应跟随陌生人离开。
3. 帮助幼儿了解遇到危险时的自救方法。
4. 培养幼儿在突发情况下保持冷静,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幼儿安全教育相关图画1幅。
2. 一首关于陌生人的儿歌,可供学习与传唱。
活动流程建议:
一、观察与讨论
1. 向幼儿展示安全教育图画,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画中的情景。
2. 向幼儿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反应?”
3. 教师总结:“图中的小朋友意识到陌生人可能会带来危险,所以她选择拒绝陌生人。”
二、学习与演唱
1. 教师介绍有趣的儿歌,内容与陌生人防范相关,邀请幼儿一同欣赏。
2. 在听歌后,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学习这首儿歌,鼓励他们将儿歌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增强记忆。
三、深入讨论
1. 引导幼儿讨论:“陌生人为何会向小朋友提供饮食或礼物?我们为什么要拒绝这些?”
2.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让他们意识到,陌生人赠送礼物的动机可能并不单纯,可能是为了引诱他们走入困境或欺诈。
3. 教育幼儿记住,不论怎么算不清的情况,始终要将自己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被表面的“好意”所迷惑。
附:儿歌内容(可略作改编)
“陌生人送好吃的,我坚决不要;
陌生人想领我走,我绝不去;
陌生人给的礼物,我想都不想;
陌生人敲门声,我都会拒绝。”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起对待陌生人的基本防范意识,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