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5篇)

更新时间:2025-01-0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不跟陌生人走》,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故事,让孩子们认识到陌生人的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第1篇: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拓展

活动主题:幼儿安全意识提升《远离陌生人》

活动目的:

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明白不跟陌生人走的道理。

2. 掌握一些与陌生人交往时的安全策略和应对方法。

活动重点:

强调幼儿在外活动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遇到陌生人时,要坚定不移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活动准备:

1. 制作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画和道具。

2. 邀请一位不熟悉的老师扮演陌生人,设置互动场景。

3. 备好一些小玩具和小点心作为讨论道具。

活动流程:

一、安全演练

1. 教师扮演小兔妈妈,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她要外出寻找美味的食物,同时告知他们在她不在时,要乖乖待在家里。让另一位老师如同“狡猾的狐狸”来引诱孩子们。

2. 全班集体讨论互动:

- 小兔妈妈之前说了些什么?

- 狐狸是怎么诱惑孩子的?小朋友们应当如何反应?

二、图示学习

1. 显示相关的图示,让孩子们逐一讨论:

- 图一:陌生人提议带你去游乐场,你不能去。

- 图二:陌生人给你好吃的东西,你应该拒绝。

- 图三:陌生人来了,你不能随便让他进门。

- 图四:如果陌生人强行拉你,你要用力挣脱并大声呼救。

三、角色扮演

1. 情境一:一个陌生的男士对小朋友说:“小朋友,来,这里有好玩的玩具。” 提问:我们能不能接受他的邀请呢?应该怎么做?

2. 情境二:一个陌生的女士敲门进到教室,告诉某个孩子:“我是你妈妈的朋友,来我这里等她。” 提问:你认识她吗?如果不认识,应该怎么处理?

四、总结与延伸

最后,再次强调外出时要和父母或看护人保持联系,不要独自走开,尤其是在面对陌生人时要提高警觉,学会说“不”。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集思广益,促进彼此学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深入理解与陌生人交往的潜在风险,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2篇: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拓展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保护自己,从小做起》

活动目标:

1. 通过参与情境剧,让幼儿理解陌生人的潜在危险,引导他们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判断安全与否。

2. 激发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明白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求助。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学会在不同场合用合适的方式拒绝陌生人的接触。

活动准备:

- 布置两个场景,一个为“幼儿园”,另一个为“社区公园”。

- 准备一些道具,如玩具、礼物和提示卡片,以便于活动的进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增强体验感。

- (一) 幼儿园里的陌生人

1. 故事引入:教师在“幼儿园”场景中讲述一个故事:小朋友们在早晨上学,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在门外叫他们的名字,试图引导他们离开教室。探索小朋友会如何反应。

2.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参与,教师扮演“陌生人”,通过对话让幼儿真实体验陌生人的诱惑,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 (二) 社区公园里的陌生人

1. 场景转换:在“社区公园”场景中,讲述另一个故事:小明在公园玩耍时遇到一个声称是他朋友的陌生大叔。引导幼儿讨论这种情况下的危险性。

2. 互动演绎:幼儿与假扮的陌生人进行互动,陌生人试图以玩具或小礼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观察并探讨幼儿的反应。

二、知识分享,情感升华。

- 小结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激发他们对陌生人的思考:

1. 你们认为陌生人是什么样的人?

2.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跟陌生人走?有什么理由吗?

3. 如果你们遇到陌生人的邀请,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

三、游戏巩固,实际应用。

- (一) 游戏《反应大挑战》:音乐响起时,幼儿在场地内自由走动。一旦音乐停止,陌生人(由教师扮演)出现,幼儿需要快速做出反应,选择安全的地方躲避并喊出“我不跟陌生人走!”。

- (二) 角色总结:在游戏结束后,聚集幼儿,讨论刚才的体验,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第3篇: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拓展

新标题: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珍惜独立,远离陌生人》

活动目标

1. 提高幼儿的风险意识,让他们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2. 帮助幼儿认识保护自己的基本常识,坚持不跟陌生人前往任何地方。

3. 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学会在突发情况下做出合理判断。

4. 增强小朋友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自信的沟通。

5. 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责任感,关注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安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从小培养防范能力。

2. 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与分享增进理解。

故事课件内容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朋友苑苑在幼儿园门口等待妈妈,却遇到了一位声称是她妈妈朋友的陌生大叔。大叔说他知道苑苑妈妈的事情,还承诺带她去找妈妈,并许诺带她去吃她最爱的冰淇淋。

不远处的另一位小朋友小源注意到了这一幕,他意识到苑苑可能处在危险中,想要提醒苑苑,但是来不及赶上。小源决定拨打紧急电话,向警察求助,警察迅速赶到,帮助苑苑和小源走出险境。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故事课件的第一部分,提出问题进行分析。

- 你觉得大叔是真的朋友吗?

- 大叔给苑苑说了哪些吸引人的话?

- 如果你是苑苑,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通过讨论,让幼儿认识到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保持警惕是多么重要。

二、观看故事的第二部分,鼓励幼儿思考解决方案。

- 请问,大叔是否带苑苑去找妈妈?最后事情如何解决的?

- 如果你在这个情况下,是选择相信陌生人,还是采取其他措施?

三、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分享个人经验。

- 如果幼儿园冒出陌生人接你,你会如何反应?

- 如果在商场与父母走散,你该怎么办呢?

- 在外面玩耍的时候,遇到陌生人提出要带你去玩,如何应对?

- 你一个人在家,陌生人敲门时值得关注的是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幼儿掌握应对陌生人的技巧,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延伸

组织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如何识别警示信号,并在面对陌生人时做出正确的反应。通过模拟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增强警惕,珍惜自己的独立,勇敢地远离陌生人,保护自己与他人的安全。

第4篇: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拓展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拒绝陌生人》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意识到与陌生人接触的潜在危险,培养他们不轻信陌生人言辞的能力,并时刻保持警惕。

2. 增强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辨识能力,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3. 提高中幼儿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勇于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观点。

4. 鼓励幼儿通过互动游戏提升参与感,增进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活动准备:

1. 帽子、面具、道具包等用于角色扮演的装扮。

2. 设计一些情境剧本,邀请几位不熟悉的家长以及幼儿进行互动表演。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景表演《小心陌生人》

情景设置:

- 情景一:一名家长假装成陌生人,故作亲切地和孩子交谈,试图以“我是你的新朋友,把你带去更好玩的地方”为借口吸引幼儿。

- 情景二:另一位家长装扮成“友好的邻居”,声称“你妈妈让我带你去家里,等她来接你。”

二、深入讨论,树立防范意识

1. 孩子们分别遇到了什么人?

2. 你觉得谁是陌生人?他们说了什么?

3. 我们应该跟这些陌生人一起走吗?

4. 如果跟陌生人走,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5. 大家认为能相信陌生人的话吗?

6. 为什么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呢?

教师小结:面对陌生人,务必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他们的话,更不能轻易跟他们走。

三、情境模拟,练习辨别

- 一位家长扮演陌生人,敲门进入教室,询问某个幼儿:“我来接你,你妈妈没时间,快跟我走!”

1. 你认识她吗?

2. 如果你不认识,可以相信她吗?

3. 大家认为这个幼儿应该怎么回应陌生人?(引导幼儿表达)

4. 如果陌生人给你食物,你可以吃吗?为什么不可以?

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可以勇敢地说:“我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教师总结:陌生人可能不怀好意,他们会用可口的食物或者有趣的玩具来诱惑孩子。因此,我们绝不能信任任何陌生人,更不要与他们同行。

四、活动延伸

引导讨论:如果在家里有人敲门,孩子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小结:在家中时,要始终保持警惕,不要随便打开门给陌生人进入,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陌生人带来的潜在威胁。

第5篇: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如何教孩子不跟陌生人走
拓展

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拒绝陌生人》

活动目标:

1. 帮助孩子理解在面对陌生人的情况时,如何保护自己,保持警惕。

2. 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

3. 促进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锻炼其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

4. 提高幼儿的沟通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加深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危险。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拒绝陌生人》和相关插画。

2. 互动游戏道具,用于模拟与陌生人互动的情境。

活动过程:

一、认识陌生人。

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做陌生人吗?他们是指那些我们不认识的人。

2. 讨论陌生人的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所有陌生人都是坏人,有些陌生人可能是好心人,但我们仍然要保持警惕。

3. 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反应出如何友好而坚定地拒绝陌生人提出的请柬或邀请。

二、观看情景剧《拒绝陌生人》。

1. 教师讲述故事情节:小朋友小明在家时,听见敲门声,谨慎地通过猫眼查看到了门口的陌生人。这个陌生人声称是他爸爸的朋友,想带他去看玩具。

2. 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小明的反应:面对提议,小明决定先拨打给他的父母,这样更安全。

3. 讨论小明的选择:孩子们应当学会如何用礼貌地拒绝陌生人的提议,保护自己。

三、情境模拟《在公园与陌生人》。

1. 教师借助录像,让孩子们看小丽在公园玩时碰到了一位陌生阿姨,阿姨要带她去吃冰淇淋。

2. 教师询问:小丽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安全意识非常重要,全班共同探讨如何拒绝陌生人的诱惑。

3. 通过小游戏,让孩子们模仿小丽的反应,增强他们的实际应对能力。

四、案例分享《真的需要帮助吗?》。

1. 教师讲述小刚在商场与妈妈走散后的情景,陌生人主动提出帮助他寻找母亲。

2. 引导孩子们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找哪类人寻求帮助,比如商场的工作人员或警察。

3. 强调:在紧急情况下,不是所有陌生人都是值得信任的,我们必须学会辨别。

五、活动总结。

1. 教师引导全班分享:有没有遇到陌生人以及当时你是如何反应的?

2. 强调:无论是什么情境,当爸爸妈妈让你独自活动时,遇到陌生人无论是提出什么邀请,都必须明确拒绝,保持警觉,并寻求可信赖的成年人帮助。

此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意识到陌生人的潜在风险,帮助他们在面对陌生人时能够自信应对,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