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画课程设计探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画课程设计探究(3篇)

更新时间:2025-01-2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学设计围绕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画》,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画的表现力和创作思维,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
第1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画课程设计探究
拓展

小学一年级《山水画的诗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6个生字,能够独立书写5个生字。

2. 理解课文主旨,认识到这首诗展现的是自然景色中的山水画。

3. 理解文中4组反义词的含义。

4. 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完整背诵。

教学重点

1. 识字与写字的正确性。

2. 理解诗句中的意象与情感。

3. 流畅的朗读及背诵能力。

教学难点

- 理解诗句的深层内涵以及其与画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绘画

1. 展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鼓励学生仔细观赏。

2. 让学生描述画中的元素,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如从远及近或者从近及远。(山、水、花、鸟等)

3. 提问:在春天里,山、水、花、鸟给你们的感觉如何?这首诗又是如何表现这些自然景观的?

二、认读生字

1. 学生结合拼音自行朗读课文,并圈出生字。

2. 通过拼音训练生字的发音,增加认读的熟练度。

3. 小组内互相练习,指名读出生字并进行纠正。

三、深化理解诗句

1. 向学生提问:这首诗总共有多少句话?指名找出描写山水的句子。

2. 引导学生逐行阅读,专注于对图画内容的描述。(例如:远山的色彩、近水的静谧)

3. 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学生讨论远山与近水的差异。“远”和“近”如何在画面中体现?

4. 通过描绘与描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哲理。

四、探索诗意

1. 学生主动探索诗中的每一个句子,讨论其中的寓意和感受。

2. 组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融合个人经验。

3. 通过讨论,逐步引导学生发现诗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生动阐释出传统艺术的魅力。

五、流利朗读与背诵

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诗句,增强语感与表达能力。

2. 在朗读过程中,注意表达诗句的情感,特别是关注“去、还在、来、不惊”等关键字的重读。

3.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活动互相背诵,增加对诗句语言的掌握。

六、总结反思

1. 问学生:通过这节课,你们对这幅山水画有什么新的认识吗?诗中表达的情感如何引发你们的共鸣?

2. 总结学习到的词汇和诗句,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 画

- 远山 有色

- 近水 无声

- 花 还在

- 鸟 不惊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融合文字与图画的表现,体会自然的美感与诗意,同时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画课程设计探究
拓展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画》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识记“远、近、花、水、春、鸟”六个字。

2. 熟练朗读和背诵古诗,体会其韵律与情感。

3. 理解古诗的基本内涵,体会山水画所体现的自然之美,从而激发热爱自然和古诗的情怀。

【教学重点】

1. 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 流畅地朗读及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 理解“远”与“近”、“有”与“无”、“来”与“去”的反义词关系。

2. 通过分享和讨论,理解诗句含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意思,感受美的力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学期以来学过的诗歌,来吧,大家跟我一起背诵一首!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儿歌。今天我们还要探讨一首新的谜语诗,等到最后你们会知道答案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感受整体

1. 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逐步引导他们从远到近描述图画中展现的景象。与此同时,教师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美妙氛围。

2. 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生字学习,比如:自由朗读,通过拼音及同伴互助来掌握生字的发音,再通过拼字游戏,增强记忆。

三、深入理解,情感引导

1. 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中的某一行进行多次朗读,并分享给同伴,教师在此阶段支持他们的表达与探索。

2.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用心去体会那一行诗的美。例如分析“远看山有色”,展示与之对应的山的图像,帮助学生形象化诗的意境;同样针对“春去花还在”,讨论春天和花的变化等。

四、技能训练,书写生字

1. 通过游戏“找朋友”,让学生认识与生字相关的反义词,增强反义词概念的理解。

2. 进行书写练习,指导学生正确书写“远、近、花、水、春、鸟”。

五、课外延伸,巩固学习

教师:这首诗真是生动,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句吗?我希望你们能带着这首诗去与家人分享,让他们猜猜谜底!如果答案正确,可以请他们为你们画出喜欢的山水画,并收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的班会。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字词学习和诗词理解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同时感受到自然之美与诗歌的魅力。

第3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画课程设计探究
拓展

新文章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画》的创新教学方案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中,结合古诗《画》的教学设计,我们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情感的熏陶。以下为一份新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认识十五个生字,能够书写六个字,同时了解其中的偏旁部首。

2. 理解和掌握一些意思相反的词汇,并能够形成相关的句子来使用这些词。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朗读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如独立朗读、合作朗读等,帮助学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鼓励他们自主识字,分享记忆技巧。

3. 在课文中的反义词学习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插图和古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场景,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并书写十五个生字,其中六个字的书写要规范。

2. 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古诗的意境及其内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将主要采用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朗读法、想象法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生动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主动学习。

1. 利用朗读与插图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每句诗句的含义。

2.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互相分享识字的技巧和经验。

3. 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的场景,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和对语言的欣赏。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谜语引入,如:“悬在空中的千丝,勾引春的意蕴。”(答案为“画”)

2. 接着询问学生:“你们觉得画里会藏着什么故事呢?”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字词

1. 学生初步读课文,利用拼音标注生字。同时在课文中寻找并圈出本课的生字。

2. 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提供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认字技巧。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 观察课文插图,讨论插图所表现出的景物,例如山水、春花与鸟儿,让学生在观察中领悟诗句的核心内容。

2. 鼓励学生思考与生活的关联,分享他们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引导他们在诗句中找到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与背诵

1. 教师指导下流利朗读古诗,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纠正。

2. 从诗句中提取出反义词,组织“反义词接龙”游戏,加深对反义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书写指导

1. 观察和讨论汉字的书写特点以及笔画的构成,教师示范如何书写目标字。

2. 学生在田字格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检查并给予个别指导。

(六)扩展学习

在课堂之外,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的古诗及其材料,诸如《春晓》《静夜思》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们希望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古诗《画》的内容,更能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