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设计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活动教案

如何设计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活动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1-17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份针对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社会活动教案,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和文化体验,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增强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兴趣。
第1篇:如何设计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活动教案
拓展

端午节的亲子互动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2. 通过亲子互动增进家庭关系,感受节日的温馨氛围。

3.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 体验手工制作和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粽子制作材料(糯米、豆沙、竹叶),端午节知识卡片,适合的音乐播放器,户外游戏器材(飞盘、沙包等)。

活动过程:

一、介绍端午节的传统

1. 开场时,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围坐,教师用卡片向他们介绍端午节的历史背景和习俗,比如楚辞故事、挂艾草、赛龙舟的意义。

2. 引导孩子们参与讨论:“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吗?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3. 教师总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爱国情怀,同时通过各种习俗让我们在庆祝中团结,增加亲情。

二、亲子共同制作粽子

1. 按照简易步骤,教师展示如何制作粽子,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

2. 提问孩子们:“粽子为什么要用竹叶包起来?里面可以放什么呢?”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可以加入不同的馅料。

3. 在制作过程中,分享制作的乐趣,让孩子们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三、端午节习俗游戏体验

1. 分组进行与端午节相关的趣味游戏,比如“飞盘投粽子”,每组用自制的粽子进行投掷比赛。

2. 游戏中教师鼓励孩子们齐心协力,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大家要放慢节奏,齐心协力才能把粽子投得更远!”

3. 游戏后,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收获。

四、总结与分享

1. 请每组分享今天的活动体验,讲讲自己在做粽子和玩游戏中的感受。

2.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趣味活动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也通过合作制作和游玩更加亲密了。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更在于家庭的团聚与分享。”

活动延伸:

建议孩子们回去与家人一起聊聊端午节的故事,或是共同进行酿造粽子的活动,通过亲身实践继承和弘扬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第2篇:如何设计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活动教案
拓展

端午节大班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互动与分享,加深幼儿对端午节的理解,感受节日的文化魅力和团体活动的乐趣。

2.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动手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3. 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享受节日氛围带来的快乐。

4.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节日游戏促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活动准备:

1. 提前安排幼儿收集端午节的传统资料,可以是图片、故事等形式。

2. 准备制作材料:

- 粽子:粽叶、糯米、棉线等。

- 香包:多种样式的布料、订书机、填充棉、香料。

-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等工具。

- 五彩绳:多种颜色的丝带、毛线、彩纸。

3. 准备端午节的象征性物品,如艾草、菖蒲,以及相关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1. 话题引入:

- 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艾草和菖蒲,引导幼儿讨论:“大家知道我们今天门上挂的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鼓励孩子们表达对端午节习俗的理解。

2. 习俗分享:

-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信息,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各自的见闻。

- 讨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和吃粽子等,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分享自己了解的习俗。

3. 动手制作:

- 将幼儿分成小组,开展粽子、香包、彩蛋、五彩绳的制作活动。通过亲手制作,让孩子们体验节日的温馨与乐趣。

-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随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节日游戏:

- 组织一系列与端午节主题相关的游戏,如“抢粽子”“传粽子”等,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体验节日的欢乐,增强团队合作。

5. 结束分享:

- 活动结束时,鼓励每个孩子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快乐与收获。最后可以总结端午节的意义,以及大家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幼儿能够在欢乐与学习中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第3篇:如何设计幼儿园大班的端午节活动教案
拓展

幼儿园大班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传统习俗,认识到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庆典。

2. 鼓励孩子们通过亲手制作粽子,加深对节日的理解,提升与同伴互动的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4. 学习节日的历史和重要意义,包括其全称和庆祝日期。

5. 增强对时间的概念,知道端午节的具体日子。

活动重点与难点:

- 重点:引导孩子们进行粽子的手工制作。

- 难点: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端午节的故事》;轻粘土及相应制作工具;多种类型的粽子样品与图片。

经验准备:孩子们可以分享自身的端午节经历与感受。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通过一首简短而生动的儿歌引入活动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五月五,是端午;挂艾草,飘香囊。龙舟竞渡忙;粽子甜又香。”

2.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节日?”

幼儿齐声回答:“端午节!”

二、主题教学环节

(一)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1.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吗?”幼儿回答:“五月初五。”

2. 通过讲述屈原的故事,向孩子们详细说明端午节的起源。

3.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家里是如何庆祝端午节的。

4. 小结:总结端午节期间的主要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二)探索粽子的种类

1. 教师提问:“谁吃过不同种类的粽子?来分享一下吧!”

2. 出示各种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不同粽子的形状与口味。

(三)动手制作粽子

1. 教师宣布:“接下来,我们来动手做粽子吧!做完后为自己的粽子起一个有趣的名字!”

2.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轮流使用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粽子,享受创造的乐趣。

三、活动总结

1. 每个孩子展示自己的粽子,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名字。

2. 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表现给予赞扬,鼓励他们勇于表达。

3. 引导大家移步到绘画区,提供纸笔,邀请孩子们画出他们心目中的端午节场景。

活动延伸:

1. 艺术领域:鼓励孩子们画龙舟,表达对端午节的想象和理解。

2. 语言领域:组织小组讨论,讲述屈原的故事,加深理解。

3. 手工活动:指导孩子们制作五彩绳,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氛围与乐趣。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在动手实践中快乐成长,更能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