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庆祝端午节的故事与互动活动
活动目标:
1. 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节日的乐趣。
2.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享受与同伴合作的游戏体验,增强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多媒体PPT,粽子模型,游戏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围绕端午节的故事,你们猜这会是什么故事呢?
2. 切换PPT,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猜测。
小结:有这么多有趣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来揭晓这个故事的内容。
二、欣赏故事
1. 展示故事名称《粽子和小动物们的奇遇》
――你们曾经吃过粽子吗?你们最喜欢哪种口味?(引导幼儿回答:豆沙、咸肉等)
小结:粽子的各种风味让我们在节日中更添乐趣。那么,粽子的由来你们知道吗?
2. 简单介绍端午节的背景:农历五月初五,大家会一起制作和享用粽子,这代表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尊重。
3. ――那么《粽子和小动物们的奇遇》讲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选择分段观看PPT,逐步揭开故事的秘密。
(在浓密的树里,小动物们正努力寻找让大家开心的故事。)
――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呢?(鼓励幼儿讨论)
――让我们看看聪明的老奶奶是如何解决的。
4. 继续观看PPT,看到老奶奶用箬叶包裹故事,懂得了故事的传承是多么重要。
5. 展示小松鼠的图片。
――小松鼠来了,它吃完粽子后能讲故事吗?(引导幼儿思考)
小结:小松鼠虽然吃了粽子,却还是“吱吱”地说不出来。
6. 展示狐狸的图片。
――那小狐狸呢?吃了粽子,它可以讲故事吗?
小结:小狐狸也只能“哩哩”说不出来。
7. 继续欣赏故事,小动物们虽吃了粽子却无法分享故事,问题让它们感到困惑。
8. 在故事结尾,小女孩吃下了粽子,最终她把故事传递给了大家。
小结: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让更多的故事得以延续。
三、互动环节“品尝粽子”
1. ――每一只粽子都蕴藏着神奇的故事。现在我们来“品尝”这些粽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
2. 展示粽子模型一:合作(讲述“团队合作,互相帮助”)
――谁能分享一下故事中提到做粽子的材料?(引导幼儿回答:米和箬叶)
――大家可以描述一下怎样的米和箬叶才是最好的呢?
3. 展示粽子模型二:交流(讲述“分享与倾听”)
――你们知道,好的沟通有多重要吗?可以用什么方式让信息传递得更顺畅?
(引导幼儿讨论,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稍后我们会进行一个有趣的沟通游戏。
4. 展示粽子模型三:祝福(分享“互相关心”)
――大家即将进入新的学段了,给你的朋友送上祝福吧!说说你希望对朋友说些什么?
――你自己希望收到哪些祝福呢?
四、延伸活动
1. ――孩子们,端午节快到了,回家后和家人分享你们今天学到的故事和祝福,别忘了带上小粽子,和家里的奶奶一起享受美好的节日时光,也记得分享你们的故事哦!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基本知识,包括节日由来、传统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2. 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3. 引导幼儿掌握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增强时间概念。
4. 通过参与节日相关的创造性活动,感受节日氛围和乐趣。
活动准备:
1. 幼儿需初步了解农历及其重要性。
2. 提供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欢庆端午节》。
3. 准备相关的手工材料,便于后续活动。
活动过程:
1. 启发讨论,了解端午节
-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庆祝什么节日?”
- 幼儿分享自己的了解,鼓励孩子们之间互相讨论。
- 请几位幼儿在班上表达对端午节的看法,特别强调端午节的日期。
- 教师总结: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五日,介绍其在一年中的重要性。
2. 讲述传说,探索节日由来
- 教师引导:“你们知道端午节背后的故事吗?”
- 与幼儿一起分享屈原的故事,解释他如何为国捐躯,百姓如何凭吊他。
- 让幼儿尝试讲述屈原投江的原因,帮助他们理解节日的悲壮和深意。
3. 讨论习俗,体验节日文化
- 教师提问:“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做哪些事情呢?”
- 幼儿分组讨论并分享各自的想法。
- 请每组代表向全班阐述端午节的习俗,如包粽子、划龙舟和挂艾草等。
- 教师总结这些习俗的象征意义,帮助幼儿深入理解。
4. 互动阅读,巩固知识
-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欢庆端午节》这本书,寻找与端午节相关的图片和活动。
- 幼儿认读书中的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以加深印象。
- 最后,鼓励幼儿将自己对于端午节的理解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延伸活动:
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小型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尝试制作简单的粽子或进行龙舟游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端午节的魅力与乐趣。
活动主题:探索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3. 培养幼儿的叙述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有条理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4. 激励幼儿参与节日活动,积极实践与传统文化的互动。
5. 让幼儿掌握端午节的日期及相关习惯,增进对节日时间的认知。
活动准备
1. 播放屈原故事和端午节介绍的视频资料。
2. 储备各式各样的粽子,方便幼儿观察和互动。
活动流程
1. 导入环节
- 教师播放关于端午节的短片,引导孩子们进行思考。
- 教师提问:“五月初五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庆祝什么节日呢?”
- 幼儿回答:“端午节!”接着教师会询问孩子们:“那我们会怎样庆祝这个节日呢?”
2. 探讨环节
- 教师继续引导,询问幼儿们:“为什么我们要包粽子和赛龙舟呢?”
- 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向幼儿提问:“现在知道我们包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了吗?”
- 幼儿回答:“屈原!”
3. 体验环节
- 教师带来了多种形状的粽子,鼓励幼儿们观察和感受,讨论这些粽子的外观和名字。
-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吃过的粽子是什么馅的?你们觉得甜、咸还是其他口味?”
4. 语言拓展环节
-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句型“不仅……还……”来进行叙述。
- 教师示范:“端午节我们不仅会包粽子,还会一起赛龙舟。”幼儿接着编造自己的句子,分享他们的节日体验。
5. 巩固与迁移环节
- 教师鼓励孩子们在应用句型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经验进行分享。例如:“今天我不仅帮妈妈洗了碗,还跟朋友一起玩游戏。”
- 教师再次提醒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继续使用所学的句型分享各自的经历。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节日氛围,激发了幼儿对端午节的热情与兴趣。在趣味中学习,帮助幼儿加深对于节日传统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该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共享与交流中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享受语言的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