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设计长春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七律・到韶山

如何设计长春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七律・到韶山(3篇)

更新时间:2025-01-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的教案范文,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与艺术魅力,促进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鉴赏能力。
第1篇:如何设计长春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七律・到韶山
拓展

教学设计:小学六年级语文《七律・到韶山》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用情感朗读与背诵的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力。

2. 深刻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启发学生对历史及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心:

强调诗歌的情感理解,鼓励学生对诗人所处历史背景的思考及现代意义的探讨。

教学时长:

1课时

教学工具:

- 硬件:多媒体设备

- 软件:文本、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用歌曲或视频引入毛泽东的生平故事,通过展示标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课文初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七律的基本特征,讨论其文学形式的独特性。

2. 全班齐读,以增强文本的感受力度。

3. 讨论相关历史背景信息:如毛泽东的诞辰、诗的创作年代等,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

三、诗歌分析与赏析

1. 首联分析:

- 讨论“逝川”典故的使用及其情感表达,如何反映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鼓励学生分享离开故乡后的感受,展开对情感的深入探讨。

2. 情感体验:

- 用图片展示2025年韶山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感知背景的悲壮。

- 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首联情感的理解。

3. 尾联分析:

- 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比表达对故乡新貌的欣喜,分析“稻菽千重浪”的具体描写与情感流露。

4. 情感对比:

- 讨论“咒”与“喜”字在情感上的转变,分析其字面意义及引发学生的反馈。

5. 颈联解析:

- 讨论革命先烈的牺牲与新中国建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生活。

6. 综合讨论,鼓励学生踊跃分享对诗人诗风的感受。

四、扩展与深化

1. 全班尝试背诵整首诗,增强诗感,同时加强记忆。

2. 可以开展主题讨论,如“我们如何珍惜现在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个人出发思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初步理解《七律・到韶山》的内涵,还能在实际语境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培养情感共鸣及人文关怀。

第2篇:如何设计长春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七律・到韶山
拓展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文中主要的字词。

2. 感情丰富地朗读诗作。

3. 深入理解诗作的内涵,感受革命斗争所体现的决心与精神,领悟诗人广阔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 理解诗意,尤其是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与诗人理想的高度。

教学难点

- 体会并感受艰苦卓绝革命精神所传递的情感力量。

知识链接

背景

韶山位于湖南省湘潭,是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在20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视察农民运动,正值反动势力压迫的时候。他的故乡曾经历过激烈的斗争,而这段历史渊源与个人的情感纠葛,为这首七律诗注入了深厚的情感背景。

作者介绍

毛泽东(2025年-2025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也是卓越的战略家和诗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与毛泽东相关的图片,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讨论这位离开家乡17岁的小伙子的理想及其经历。

2. 小结引入:今天我们将走近毛主席,了解他的诗作《七律・到韶山》,并感受其中的深刻情感。

二、了解作者与历史背景

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毛泽东的认识,加深对这位诗人的理解。

2. 播放背景音乐,并展示2025年前后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感受那段艰难岁月,增强课堂氛围。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受

1. 学生在教室中自由朗读诗作,之后共同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2. 聆听优美的朗诵,感受诗中的情境并讨论其带来的感受与思考。

3. 配合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回归故乡的激动。

四、深入意境,体会情感

1. 分析诗中的重要句子,讨论其所蕴含的情感与历史背景。例如,诗的开头如何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深入探讨各个联句所传达的情感、革命精神及历史韵味,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诗作的独特魅力。

3. 在讨论古代诗歌对比的基础上,强调《七律・到韶山》的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

五、拓展延伸,传承传统文化

1. 鼓励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反思革命精神的长远意义。

2. 提出如何将红色文化传承下去的思考,强调作为当代青少年的责任与使命,激励他们珍惜当今的幸福生活。

结束语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毛泽东的诗作,更重要的是理解了革命先烈们的牺牲精神与不屈意志。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铭记历史,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力量。

第3篇:如何设计长春版六年级语文教案:七律・到韶山
拓展

标题: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七律・到韶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认读3个生字,掌握其意思和用法,能够书写其中2个生字。

2. 能够流畅、富有感情地朗读该诗并背诵。

3. 深刻理解诗的内涵,赏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感悟其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品中蕴含的革命情怀与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深入分析诗歌,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来抒发情感,展现意境。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读和师生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背景资料与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的背景,检查预习情况,学习字词,流畅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教学过程:

一、展示韶山的相关图片,提升学习兴趣,营造情境。

二、引导学生简单阐述诗歌的背景,介绍韶山和作者的关联。

三、整体感知,消除理解障碍。

1. 朗读古诗,务求准确流畅。

2. 学习新词:

(1)发音练习:川(chuān)戟(jǐ) 菽(shū)

(2)辨析相似字:咒( )皱( )霸( )靶( )

3. 多样化朗读方式(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指名朗读,以及小组间互读)。

四、小组合作学习诗歌,分析重点词汇,掌握全诗大意。

五、汇报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首诗的主要思想。

1. 理解重点词汇的意义:

菽:泛指豆类作物。

牺牲:为理想和信仰而付出生命。

2. 解读诗句,结合背景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细读,感受作者传达的革命精神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

二、默读诗篇,细致体察,思考作者对故乡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三、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深入讨论。

四、通过情境创设,鼓励学生朗读,探寻诗的深层意境。

五、教师进一步介绍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情感构架。

六、组织学生朗读,指导其强调情感,鼓励背诵。

七、总结提升,提炼诗歌中的主题思想。

课后作业:

1. 进行古诗默写,巩固记忆。

2. 收集并整理毛泽东其他诗词,增进对其文学风采的了解。

板书设计:

回韶山 - 七律

1. 离愁别绪: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2. 社会变迁: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3. 崇高理想: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4. 现实赞美: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通过以上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情感素养,更好地理解和传承革命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