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撰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如何撰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1-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教案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
第1篇:如何撰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拓展

新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追忆往昔的勇气》教案设计

一、教学准备:

1. 视频资料《伟大的瞬间》。

2. 板书准备:课文中的关键句子。

二、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李大钊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

2. 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探讨前后照应的写作技巧及其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3. 学习课文中对主要人物的描写方法,包括语言、表情的直接描绘,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强化人物形象。

4. 进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英雄或榜样,简要描述原因。

2. 引导学生回顾李大钊的故事,出示关键词:“坚持、勇敢、牺牲”并写在黑板上。

(二)分析课文结构

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讨论李大钊生前的不同经历。

2. 板书总结:“坚持工作、被捕、顽强抗争、英勇牺牲”。

(三)细读第一段

1. 从“2025年4月28日”切入,让学生理解这一日期的历史意义。

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开头教师强调引人入胜的写法,讨论这些开篇对后文的铺垫作用。

(四)深入第二段

1. 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身为革命者的坚定信念,读出他与家人的关系。

2. 通过小组讨论,具体分析李大钊与父亲的态度差异,揭示各自的内心世界。

3. 总结出父子对话中展现的情感,根据课文感知李大钊的忠诚与责任。

(五)解读第三段

1. 在小组内回顾李大钊被捕的情节,互相讲述各自理解的事件经过。

2. 分析“魔鬼似的”这一比喻让学生体会敌人残酷的同时,反思对待困难的态度。

3.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李大钊的英勇与绝不屈服,激发思考与情感的共鸣。

(六)进行写作练习

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以阎振三为主角的小故事,运用对比法突出人物特点。

2. 在小组中互相分享,鼓励评议和改进。

四、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对他们的启示,加强对“勇气”与“信念”感受的总结。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这种勇敢和坚定的精神,更好地面对挑战与困难。

第2篇:如何撰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拓展

新标题:追忆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李大钊的英雄事迹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11个生字,能够流利朗读并理解相关词汇如“军阀”、“恐怖”等。

2. 理解课文的核心思想,并感悟李大钊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3. 能够通过课文分析,掌握写作中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时间顺序、对比等。

4. 通过感情朗读,参与讨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深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后的表现,抓住其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坚定的信仰与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体会李大钊的内心世界。

教学课时:

分为两课时进行细致剖析。

第一课时

一、引入主题,讨论“回忆”的意义。

1. 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十六年前的回忆”意味着什么。

2. 询问学生,文本中的“回忆”为何是16年前的事情?促使学生反思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理清者思路。

1. 让全班同学翻到课文,让他们带着问题逐段朗读,分享读后感。

-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共同挖掘课文中重要的事件节点(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2. 学生回顾李大钊的重要背景与历史地位,便于后续理解。

- 概括李大钊的成长历程及革命生涯,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感。

三、聚焦情节,感悟被捕时的心路历程。

1. 引导学生挑选打动他们的句子,讨论父亲在被捕前的坚定意志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2. 深入分析具体段落,讨论父亲对家人的爱与对革命事业的执着,透过文本感受父亲的伟大。

3. 重述父亲面对敌人时保持严峻态度的场景,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绪,并进行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深入人物,丰富情感理解。

1. 通过回忆父亲的形象,加深学生对李大钊的认识,突出其无畏精神。

2. 共同阅读被捕后的段落,讨论李大钊在酷刑中展现出的勇气与信念。

二、情感交流,借由讨论增强理解。

1. 让学生自由分享对李大钊形象的认知,从多角度分析其爱与责任,有效联系文本。

2. 探讨“他的心被巨大的信念占据”这句话,引导学生思考动力来源与精神力量。

三、总结课程,讨论首尾呼应的作用。

1. 学生自主讨论课文开头结尾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2. 教师总结课文的结构设计与情感渲染,强调李大钊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典范。

四、抒发情感,结合写作进行反思。

1. 布置学生以李大钊为主题,写一段感悟。

2. 营造情境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共同感受李大钊遗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板书设计:

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 被捕前:坚定决心、无怨无悔

- 被捕时:冷静优雅、从容面对

- 被捕后:心存信念、坚守理想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更深切地体会到精神力量的伟大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激励他们传承这种崇高的品质。

第3篇:如何撰写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拓展

标题:小学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追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深入体会李大钊在困境中的坚定信念和为民族解放所付出的努力。

2. 学习如何通过文学手法增强叙事的连贯性,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效果。

3.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熟悉重点句子的表达。

4. 进行感情朗读,增强对文本的共鸣。

教学重点:

1. 领会描写李大钊革命信念和精神品质的关键句子。

2. 体会文本前后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时段: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 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 观看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2. 引入主题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春天被赋予了复苏与希望的象征,李大钊的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期望的时代背景下展开。他的形象不仅象征着个人的斗志,更代表着那一代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2025年编写的,恰逢父亲牺牲16周年,故名《十六年前的追忆》。通过这段回忆,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那个历史时期的悲壮与激情。

3. 了解历史背景

2025年,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对革命者的残酷打击。尽管身陷险境,李大钊依旧坚守信念,继续为革命奋斗,最终英勇赴义。

二、初读文本,思考

1. 请思考李星华在文中提到的那一天是怎样的?其重要性何在?

2. 文中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李大钊的抗争历程)

三、学习生字词

1. 自主学习生字词,并查阅不懂的字词。

2. 强调读音、字形和字义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自由组合新学词汇,进行口头练习。

2. 深入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深入讲读课文,以更好地理解内容。

2. 朗读全文,并解答课后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被捕前的情节

1. 轻声阅读相关段落。

2. 小组讨论

(1)“那年春天”出现在何处?此句有什么作用?

(2)描述李大钊被捕前的危机感。

(3)李大钊是如何应对这些危机的?

二、探讨被捕的过程

1. 识别文中描述李大钊被捕的段落。

2. 进行思考

(1)哪些词语揭示了紧张的气氛?

(2)李大钊在被捕时体现出哪些坚韧的品质?

三、学习被捕后内容

1. 自学相关段落,处理一些具体问题。

2. 小组讨论

(1)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如何?说明了什么?

(2)对于家人与革命事业的态度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

1. 概括各段文字传达的主要信息。

2. 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深入理解被捕后部分的情感表达。

2. 总结文本思想主旨。

教学过程:

一、讨论尾声部分

1. 轻声阅读收尾段落。

2. 语言练习

(1)提取李大钊被害后家人悲痛的描述。

(2)探讨文中如何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与信仰传承。

二、总结整篇课文

1. 分析李大钊的表现,理解其精神品质。

2. 反思李大钊故事对我们的教育意义,包括对先烈的敬仰和传承责任。

三、课堂练习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深刻体会文本情感。

板书设计:

回忆父亲

历史的印记

李大钊的坚定

家国情怀

传承与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