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长春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军需处长》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传达的深厚情感,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丰碑”象征及其意义。
2. 让学生领悟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社会担当。
3. 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写作技巧,学习如何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深入分析课文中关于军需处长的描写,特别是第7自然段中其身处严寒的表现,并启发学生思考其为大局奉献的决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讨“被冰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如何化为“一座晶莹的丰碑”,并理解这种比喻的深刻内涵。
教具准备:
准备歌曲《再唱为了谁》的相关视频、幻灯片资料及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流程:
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
1. 向学生播放《再唱为了谁》的MV,鼓励他们欣赏并思考其背后的故事。
2. 讨论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联系2025年汶川大地震和2025年长江洪水的事件。
3. 通过提问,强调在灾难面前,谁愿意勇敢地走上前线,展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精神。
二、课文阅读,了解背景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军需处长的身份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认识这支艰苦拼搏的红军,以及他们在严峻环境下的挑战,激发对人物的关心和对困难的共情。
三、学习和分析
1. 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对恶劣环境的生动描述,讨论红军面临的多重考验。
2. 讨论军需处长的伟大举动及其背后的深意,强调将军身先士卒的精神。
3. 展示军需处长的形象,让学生用心体味第7自然段的描写,通过细节感受其内心的无私与坚定。
四、情感深化
1. 模拟军需处长的情景,请学生带着敬意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2. 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分析军需处长的心理状态和在极端情况下的选择,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种奉献精神。
五、总结升华
1. 讨论将军在得知军需处长身份后情感的变化,感悟无私奉献的力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这个形象对他们的激励和启示,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私奉献的精神。
板书设计:
- 军需处长
- 奉献精神
- 身先士卒
- 无私无畏
- 将军的思索与角色
- 情感变化
- 责任与担当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能够不仅理解《军需处长》的故事,更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出关心他人、勇于奉献的精神。
标题:探索《军需处长》的教案创新方案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2个新生字,进一步巩固字词基础。
2. 提升朗读技巧,能够进行带感情的朗读,特别是记忆并背诵第7自然段。
3. 理解故事大意,分析文章结构,了解情感如何推动故事的发展。
4. 深刻感受到军需处长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汲取正能量和教育。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能够用情感丰富的语调朗读课文,理解并分析文章情感发展的结构。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促使他们能从中获得启发。
三、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复习前一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谁?”(军需处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位英雄的印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
板书课题《军需处长》。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讨
1. 选取课文第3自然段,指名朗读,聚焦于情感的表达。
2. 学生默读,寻找描绘将军神态的句子,并进行标注。
3. 各组分享自己找到的语句,谈论将军心情的波动及其含义。
4. 自主阅读第8自然段,讨论将军的心理变化。
5. 比较“抽动”和“抖动”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表现。
6. 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重点体会情感的层次和深度。
7. 讨论“愣了一下”和“愣住了”的情感差异,增强语感。
(三)探讨升华,感悟品德
1. 学习第13自然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思考。
2. 解析“晶莹”,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情感含义。
3. 探讨“光亮”与内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品德。
4. 理解“透明”,揭示军需处长的内在美。
5. 引导学生思考将军成为“晶莹丰碑”的意义,鼓励他们对英雄品质的敬仰。
6.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促使他们总结感悟。
(四)延续思考,崇高敬意
1. 板书总结课程要点,整理所学内容。
2. 全班起立,做出敬礼,向军需处长表达崇高的敬意。
3. 让学生课后为英雄撰写纪念文,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我们不仅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发展,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在学习中领悟担当、奉献的精神,以此升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和掌握“掀”与“瞩”两个生字的意义与用法。
- 通过上下文学习词语“峥嵘岁月、层峦叠嶂、英雄气概、磨难考验、铜像伫立、艰苦卓绝、爱国奉献、丰碑般的精神”等的含义。
- 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够流利背诵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 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表情和言语捕捉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与结构。
- 探讨文章中通过事件发展展现的人物情感及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把握情节的内在联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引导学生体会军需处长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伟大精神,从而激励他们树立崇高的价值理念。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在于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抓住文章的主旨。
- 难点在于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文字背后的情感价值。
教学时数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将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及情感描写上,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课题:
- 学生齐声朗读标题,教师板书。
- 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红军如何迎接挑战,感受将军的思虑与责任。
2. 课文展示:
- 结合预习,学生分享个人的理解与感受。
- 一起认读生字。
3. 课文朗读:
- 按自然段分配,进行逐段朗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错误。
4. 思考
- 提问:文章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 理解文章结构:将军思考、军需处长的英勇事迹以及军队的进发。
第二课时
1. 小组讨论:
-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课文的理解,记录各自的关键问题。
- 各组分享问题并进行分类。
2. 重点问题探讨:
- 将军的情感如何变化?
- 为什么说红军面临严峻考验?
- 军需处长为何能成为丰碑?
3. 深化理解:
- 深入分析将军的愤慨与敬仰,理解他对于军需处长牺牲的震撼。
- 结合词句,探讨丰碑的象征意义,感受文章的情感深度。
4. 总结与反思:
- 认同“丰碑”的精神不仅仅属于历史,更应在当代延续。
-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崇高精神应用于日常生活。
5. 作业:
- 以“丰碑”为主题撰写一篇感想,分享个人对忠诚与奉献的理解与感受。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文本的知识,还能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层面上有所提高,将人物的崇高精神融入自我修养和学习生活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