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索《七律·长征》的诗意与精神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诗歌中艺术表现的独特性及夸张手法的有效运用。
2. 领悟红军长征中的坚毅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教学重点:
讨论关键字词的意义与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艺术高度与夸张技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在2025年10月,随着中央红军即将结束长征,毛泽东在藏地的高山之巅,历经千辛万苦,满怀豪情地创作了《七律·长征》,这首伟大的诗篇用弘扬的笔调展现了红军同敌人斗争、奔向未来的坚定信念。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蕴含着英雄气概的诗作。
二、学(1-2分钟)
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结构与形式特征,强调律诗的八句构成及其对仗和韵律要求。律诗在表达情感、传递意境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我们将一起感受这种美感。
三、整体感知(8-10分钟)
1. 听教师范读诗歌,感受其节奏、停顿与重音。
2. 学生跟随朗读,尝试用情感丰富的声调表现诗歌。
3. 学生讨论诗歌整体意义,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与补充。
四、合作探究(7-8分钟)
1. 深入剖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字,结合上下文,理解难的含义及背后的深意。同时,探讨红军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以及展现出的革命精神。
参考:诗中的“难”指的是长征途中的种种苦难,包括地理的险峻与战斗的激烈,红军展现出“无畏”和“视其如闲”之态度,表现出他们顽强的斗志与无所畏惧的决心。
2. 诗中通过艺术手法描绘了红军途中壮烈的场景,这几幅“征难图”中哪一幅最打动你?请说明理由。
明确:诗作呈现的“征难图”包括过五岭、飞渡金沙江等,学生可根据个人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
五、感悟(4-5分钟)
1. 全诗的主旨情感是什么?
诗歌生动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壮烈历程,热情歌颂了他们面对严峻挑战时的英勇精神与乐观态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大生命力和信仰的坚定。
2. 为什么只选取了一部分场景进行描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精炼而高度的概括能力。
六、拓展链接(8-10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钟爱的诗句及其中情感,并结合具体场景分析红军不怕艰难的精神风貌。
2. 进行全诗的背诵,增强对诗歌的记忆与理解。
通过这些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能领会《七律·长征》的艺术与精神,更能在交流中培养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知与尊重。
标题:小学五年级《七律•长征》教学活动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并识记3个新词,掌握其书写。
2. 理解诗句的含义,并通过关键词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初步体会诗歌的艺术特征,包括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二、课前准备:
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汇:
- 长征:指2025年10月中央红军自江西出发,经过艰难跋涉,于2025年到达陕北的历史事件,全程达25000余里。
- 五岭:特指大庾岭、骑田岭等五座山脉,地理位置跨越江西、湖南以及广东等地。
- 逶迤:形容山路绵延曲折,宛如流水。
- 乌蒙:位于云贵高原间的巍峨山脉。
- 走泥丸:描绘快速奔跑的情景,寓意意志坚定而矫健。
- 铁索:提示大渡河上著名的泸定桥,象征着坚韧和勇气。
- 岷山:横亘于四川与甘肃之间,见证了红军的艰难征途。
三、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感悟,体验诗歌的意境。播放《长征组歌》的片段,鼓励学生分享对于长征的理解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考。
自由朗读诗文,集中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同时,初步引入相关的诗歌知识,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二)指导朗读技巧。重点讲解诗歌的节奏、重音、韵律和情感表达。
示例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此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中的豪情壮志与不屈精神。
(三)练习情感朗读和背诵。结合音乐进行朗读训练,可以播放相关的长征歌曲,引导学生以歌声带动诵读,使朗诵与音乐相结合,提升整体表现力。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练意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鼓励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长征精神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与责任感。
新标题:五年级语文《长征的精神》教学设计
新内容:
一、学习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能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2. 学生识记并理解与长征相关的生字及其词语。
3. 学生能够感受到红军在艰难环境下所展现出的英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
二、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 正确识读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流畅的朗读能力。
2. 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初步掌握其意象。
【预习内容】
(一)通过预先收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回顾与长征相关的内容,了解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
(二)进行朗读练习,确保语音准确。
(三)学习《七律 长征》这首诗,明确作者和创作背景:这首诗是____(谁)在红军长征胜利后创作的。
(四)提出疑问,记录在预习表中,以便课堂讨论。
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诗歌中生字词的作用,以及学习如何将生字词运用在实际语境中。
2. 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从而激发对革命精神的认同。
【小组合作探究】
1. 分析诗中的主要情节,理解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方式。
2. 寻找能够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精神的诗句,讨论其深意。
【深入探究】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总结。讨论中若有人提到“‘暖’字暗示了在春天渡过金沙江,而‘寒’字暗示了在冬季夺取泸定桥”,请探讨这种理解的合理性。
【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七律 长征》生动地描绘了红军克服困难的壮丽场景。请大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诗中每幅画面的主要意思,并分享自己对其中某幅场景的感受。
四、课堂检测
(一)按照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二)结合上下文,解释以下诗句的含义。
1. 红军不怕远征艰难,万水千山都显得轻松。
2. 金沙水温暖如春,大渡桥上的寒风刺骨。
(三)填空。
1. 《长征》的作者是____,写于____年____月。他是一位____和____的杰出人物,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____。这首诗赞美了____的英雄气概。
2. 全诗的主旨可以用这两句概括:____。
3. 在描绘高山的艰险方面体现了红军的____,而在写到低洼地区则表现了其____的精神。
4. 表达红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喜悦的诗句是:____。
(四)查字典。
1. “丸”,查字时先找字母____,后查部首____,意思是:____。
2. “岷”,按部首查时先找到部首____,再查画数,了解“岷山”所在省份:____。
3. “征”的韵母是____,在“南征北战”中指的是:____。
(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结构为四联八句。
B. “腾细浪”描述了水的涌动,“走泥丸”描绘了山的耸立,均运用了夸张手法。
C. 诗歌表达了红军在长征中勇敢无畏的精神。
D. 《长征》是2025年创作的,作者是毛泽东。
五、主题阅读与拓展
引导学生阅读《超越梦想》中的相关章节,思考并分享在阅读中收获的灵感和理解,鼓励学生联系长征精神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
1. 从课文中摘抄10个生字生词,写两遍并造句。
2. 背诵并默写《七律 长征》。
七、板书设计
《长征的精神》
艰难险阻
英雄情怀
乐观向上
万水千山
伟大的心灵
变困难为机遇
喜悦胜利
通过这份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更能深入体会到长征精神的深厚内涵与对未来的积极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