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莲叶青青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

莲叶青青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摘要介绍了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一课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课堂活动安排,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1篇:莲叶青青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
拓展

标题:理解人与自然的情感——《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通过文本分析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人、自然与情感的关联。通过细致的词句品味,激发学生的自我领悟与感受,培养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与思考深度。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时能够表达感情。

2. 理解课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理清文章主旨,感受到祖母对自然的热爱及关怀他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讨和领悟文章背后的深层情感,感受到祖母深厚的爱与关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与莲丽相关的古诗词,以丰富课堂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1. 利用视频展示荷花及荷叶的美丽,音乐声中让学生沉浸于自然的美感。

2. 提问学生看到视频后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除了美丽的荷花,还有什么重要的呢?引入今天的主题《莲叶青青》。

3. 板书课题,带着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二、整体阅读与理解(3分钟)

1.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内容。

2. 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情节,明确祖母对莲叶的热爱及其背后的情感。

三、细读段落,感受情感传递(10分钟)

1. 过渡到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从中感悟她对生活的认真与坚持。

2. 学生找出描述祖母爱的句子,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受。

3. 利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进行情感表达,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四、深入分析,理解善良与关怀(20分钟)

1. 细读5-7自然段,思考祖母是如何用莲叶帮助他人的。

2. 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祖母内心的善良,探讨她为何从不犹豫地剪下喜爱的荷叶。

3. 举例讨论祖母将自己心爱的事物与他人分享的情感,进一步深化对爱与无私的理解。

五、扩展与总结(5分钟)

1. 讨论文本中如何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2. 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的无私帮助和关爱事例,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关爱。

3. 提出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身边的关爱”为题进行创作,将所学应用于日记写作。

结语:

通过本次阅读与讨论,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像莲叶般,理解和传递爱与关怀,把这种温暖的力量散播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第2篇:莲叶青青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
拓展

教学设计: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莲叶青青》

教学目标

1. 识别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相关的新词。

2. 学会提取关键词,深入理解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 完成对文本中令人感动部分的准确概括。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课文学习,领会关键词的用法,并感知相关句子的意义。

2.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于提炼出感人部分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清除文本阅读的障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重要词语。

3. 开始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与词义的理解。

3. 检查阅读效果:

- 出示生字卡片,进行发音练习。

- 按自然段分组朗读课文。

- 思考问题:你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4. 理清文章脉络:

- 讨论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 汇报学习情况并讨论小组修改意见。

- 集中朗读描写“祖国”钟爱莲叶的句子,感受其情感。

5. 深入学习第一段:

- 指定小组进行朗读。

- 自主学习,并提出疑问。

- 引导学生讨论对莲叶的喜爱与感动,从中找出具体句子。

6. 小结:总结所学内容和感悟。

7.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写感受。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情感。

2. 通过学习文本,反思人际关系中的美好情感。

3. 鼓励学生描述身边熟悉人的外貌特征。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活思维。

2. 深入阅读课文:让学生再次阅读,加深理解。

3. 精读与讨论:

- 学习课文第二段,讨论祖母对荷花的喜爱及其表现。

- 找出让学生惊讶的句子,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 通过朗读感受祖母对荷花的细心呵护,讨论由此获得的感悟。

- 分析“孩子们的不以为然与祖母的欣喜”这一句的修辞手法。

4. 学习后段内容:

- 出示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 向全班反馈学习情况,分享理解。

5. 总结全文:梳理整篇文章的情感脉络与主题。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熟悉的人的特点与情感。

板书设计:

| 知识要点 | 关键词 |

| -------- | ------ |

| 莲叶青青 | 细心、欣赏 |

| 祖母的爱 | 关心、喜悦 |

| 生活感悟 | 共享、帮助 |

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掌握语言知识,更能体会人际情感的细腻与美好。

第3篇:莲叶青青教案设计:如何引导学生欣赏
拓展

标题:通过“荷叶”感悟爱的力量——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的情感。

2. 学会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表达感情的能力,鼓励他们在朗读中投入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的情感线索。

2. 理解荷叶作为象征物传达的深厚情感,并反思身边的爱与关怀。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 (展示荷叶的图片)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季,看到那满池的莲叶,总会令我们感到一丝清凉。你们觉得荷叶和祖母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2. 这一池青翠的莲叶,不只是一种植物,更承载着无数的情感记忆。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莲叶青青》,去探寻这份情感的源泉。

3. 全班齐读课题。

自主阅读: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注意字音的正确性和词句的理解。

2. 在阅读中,思考:荷叶对作者意味着什么?有哪些片段让你产生共鸣?

内容解析:

1. 请各小组讨论:课文中每个自然段讲述了哪些情节?想表达哪些情感?

2. 小组汇报并进行全班分享,找出关键段落并进行朗读。

关键词学习:

1. 重点讨论诸如“清凉”、“善良”、“无私”等词语的含义,以及这些词语如何加深了人物形象。

总结:

通过初步的阅读和讨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后续更深入的分析做好铺垫。

---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 回顾上节课内容,讨论祖母的形象以及荷叶的象征意义。

情感细读:

1.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5-7段,找出那些让你感动的语句,讨论祖母对莲叶和小孩之间的情感链接。

2. 让学生关注“咔的一声”这一细节,感受祖母心中对荷叶的珍视与她无私的关爱。

3. 引导学生想象祖母在剪叶时的神情和心情,并讨论下一步行动。

课堂讨论:

1. 讨论祖母为何能将对荷叶的深情与对他人的关爱结合在一起。启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去关心身边的人?

2. 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生活中类似的关怀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综合练习:

1. 学生以“荷叶”作为主题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写一段关于身边关爱故事的回忆。

2. 教师抽取几篇进行分享,并讨论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技巧。

总结与延伸:

1. 板书:爱莲、关爱他人。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像祖母一样,注意关心他人,用爱去温暖周围的人。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方面有所收获,也希望在他们的生活中种下爱的种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传递温暖的使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