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理解和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如何理解和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3篇)

更新时间:2025-01-07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将心比心》的教案,重点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理解能力。
第1篇:如何理解和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拓展

标题:四年级语文教学新理念:《心心相印》

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主旨,认识到真诚的理解和包容是人际关系的基石。

2. 学习并培养流利、自然而富有情感的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帮助学生体会到相互理解的重要性,难点在于引导他们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一理念。

三、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明确主题。

今天我们将探讨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如何理解他人。想象一下,当你在公园里正准备玩耍,却看到一位小朋友因为没带水而口渴得直发愁。你是否会尝试去帮助他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心心相印》这篇课文,深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题。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遇到生词时可以向邻座的小伙伴请教。

2.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相互检查,共同纠正发音和语调。

3. 全班环节讨论,课文提及了哪些与他人相互理解的例子?

4. 全班齐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讨。

1. 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课文第一段,分享这一段所传达的情感和信息。

2. 自由阅读第二段,找出触动心灵的语句并做标记。

3. 齐读第三段,紧密联系生活经历进行讨论。

4. 特别注意文中涉及的角色对话,试着体会他们的感受和心情。

5. 学完后,你会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分享你的观点。

6. 课堂交流:你在生活中是否曾经帮助过他人?分享你的经历。

7. 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感受其中的温暖与力量。

(四)课后延伸。

1. 请以“心心相印”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你帮助他人的经历。

2. 角色扮演,创作对话情境:

① 在公车上,小朋友主动将座位让给老者,展现温暖的一幕。

② 在超市中,协助陌生的老人找到所需要的商品,践行助人为乐的精神。

③ 在路上,帮助一位因意外跌倒的行人,体现关怀与担当。

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我们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心心相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

第2篇:如何理解和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拓展

心灵交融:同理心与理解的艺术

一、故事启发,揭示主题

1. 讲述一个温情故事(公益广告):

《温暖的拥抱》。

2. 你对此有何感想?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涵

1. 今天的课文,描绘了两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老师将其命名为:“心灵交融”。

2. 请大家自由阅读三分钟,然后告诉我从中感受到的情感和故事。

(让学生自主练习难点,并引导讨论:本篇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件?经历这些事件的主人公感受到了什么?)

三、深入领悟,品味表达

当你身处这两个故事中,你会感受到一丝温暖,对吗?哪些情节触动了你的心扉?请将这些部分标记出来。

(一)第一个故事:这些段落让你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1. 描述:“她走进商店……不再松手”。(分析词汇:沉重、持续)

2. 句子:“陌生人对老者说的话”。

(二)第二个故事:哪些片段使你感到内心的温暖?

1. “有一天……涌上心头的话”

(1)如果你遇到类似的针刺体验,你会作何反应?

(2)试想这位“冷静”的母亲内心的真实感受。

2. “她只见……成功了”

(1)领悟“没关系,再来”的深意。

(2)引导阅读

(3)这位母亲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3. “母亲握着……之后的放松”

(1)感受第二次的“冷静”。

(2)此刻的我感受到的心情是温暖和幸福的,那一开始我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

配乐写作:曾经想要埋怨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收获了温暖与幸福。我终于明白:“。”

四、重温文本,升华情感

1. 过渡:每一个字母的交汇,就像“人”字的架构,相互依靠。在我们生活中,理解、包容与关爱无处不在。这些来自陌生人的问候、亲密的倾诉和温柔的安慰,都是“心灵交融”的体现。故事中的阿姨与母亲正是如此:(感情朗读)

(1)阿姨对老者的言辞。(“我的母亲和您年纪相仿,我希望在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有人为她打开门。”)

(2)母亲对护士的诉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正在医学院学习。她也将面临她的首位病人。我希望她在困难时能获得理解与支持。”)

2. 再次深思: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够抱持“心灵交融”的想法,就能对老人多一份敬重,对孩子多一份爱护,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五、拓展思考,提升感受

1. (板画出心)如果这象征着每位同学内心的火热,那么,在学习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心中应该装入哪份重要的情感?

2. 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逐一记录。(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 结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心灵相通,享受爱与被爱的美好与快乐吧。

第3篇:如何理解和教学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拓展

新课题:心灵的共鸣——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一、学习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在生活中,以他人为重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亲密感。

2. 正确、流利、生动地朗读课文,通过情感传达故事的深意。

二、课前准备:

准备关于情感与理解的短视频和案例材料。

三、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个核心概念——“心灵的共鸣”。通过理解这个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中的宽容和包容。学生们能否分享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时刻让你感受到这份共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学生分角色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试着通过拼音或字典理解含义。

2. 小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心灵共鸣事件,并进行汇报。

3.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具体的心灵共鸣场景。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学生独立思考,哪些段落触动了自己的心灵,并进行小组讨论和情感表达。

2. 自由阅读课文,找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地方,进行标注。

3. 由教师引导,进一步探讨文章中母亲的宽容表现及其情感基础。

4. 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生活中相关的经历,分析这些经历如何体现心灵共鸣。

5. 布置写作练习,让每位学生以一个生活故事为例,阐释“心灵的共鸣”这一主题。

课时二

(一)自学课文

1. 学生自主朗读整个课文,体会语气和情感。

2. 进行同桌朗读互查,纠正发音和流畅度。

3. 师生共同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感知内容

1. 指定学生朗读各个小节,注重情感的传达。

2. 指名复述课文中出现在生活中的两个典型场景,并进行反思。

(三)交流体会

1. 学生们分享他们对课文中角色的理解。

2. 引导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经历,或是相反的事例,引导发现情感的多样性。

(四)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1. 模拟场景:在公交车上,观察如何通过特定行为体现关爱。

2. 其他生活实例:例如,一位老人在公园里默默地照顾小动物。

四、教学结束:

课外作业:阅读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名言,并写一段反思,分享个人的感受和认知。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与讨论,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心灵的共鸣”这一理念,带着理解与宽容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