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如何教学三顾茅庐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如何教学三顾茅庐(3篇)

更新时间:2025-01-05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三顾茅庐》的教案进行详细介绍,涵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古代典故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1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如何教学三顾茅庐
拓展

教学设计:探索《三顾茅庐》的深意与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高理解能力,掌握主要词汇,用以把握《三顾茅庐》的关键内容。

2. 让学生从刘备和诸葛亮的对话中体会诚心的力量,理解刘备为何执意请诸葛亮出山的重要性,并探讨其背后的深层情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引介

1. 教师:今天我们将一起走入“三顾茅庐”的故事,探索这段出自《三国演义》的历史教训。

2. 释义课题:“顾”意为拜访,“茅庐”则是诸葛亮的茅草屋。请问,谁是拜访者,谁是被拜访者?(答:刘备拜访诸葛亮)

3. 提问:大家好奇这个故事的哪些方面呢?(可引导学生提问,如原因、过程、结果)

二、初步阅读与理解

1. 教师:请大家快速阅读故事,感受一下整体。

2. 学生初读课文,并进行小组交流:

- 故事主要内容构成:_________ ,_________(原因与事件)。

- 结果是:_________。

- 故事的关键过程包括:第一次拜访(_________)、第二次拜访(_________)、第三次拜访(_________),并最终请求诸葛亮出山。

3. 词语指导:仰慕、辅佐、怏怏……理解这些词是理解故事情感的重要线索。

三、深入探讨刘备的情感

1. 教师:刘备的三次拜访彰显了他强烈的求才之心。此时的诸葛亮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引导学生讨论)

- 诸葛亮的生活:驾小舟、乐琴棋,对世事淡泊。

- 提问:刘备的哪句话让诸葛亮心动呢?请仔细阅读前四段,找出其中的关键句并分享感受。

2. 学生总结并交流感受:

- 例如:刘备有力地斥责:“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可看出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和推崇。

- 继续探索:刘备不畏严寒、执意拜访的场景,探讨这一行动对他的决心和诚心的体现。

3.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达刘备的语言,复现他真诚的情感。

四、回归全局,深化理解

1. 教师总结:刘备的坚定、热切与诚心促成了诸葛亮的出山。那么诸葛亮出山后创造了哪些辉煌成就呢?

2. 学生讨论诸葛亮的历史事迹,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讨论。

3. 提出疑问:下节课我们将探讨刘备的行为与诸葛亮的感动之间的联系,继续深入学习这段感人的历史故事。

结语:

通过学习《三顾茅庐》,我们不仅要理解故事的表层情节,更要探讨其背后的情感表达和精神气质。希望大家带着疑问与思考,继续深入研究这段历史,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2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如何教学三顾茅庐
拓展

新文章标题:探寻贤才之路——《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改编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片段,讲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刘备为了寻找能够辅佐自己的人才诸葛亮,三次前往茅庐拜访的故事。这一情节展现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求与尊重,反映了他执着追求理想、谦恭待人的精神。通过对三次拜访的描写,尤其是第三次的细致刻画,突出刘备的虔诚和对诸葛亮的崇高敬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张飞的急躁和莽撞。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加深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礼贤下士的重要性。

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复述课文,理解其顺序和脉络。

2. 学会新生字,并能识别由其构成的词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能分析比喻句中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运用“来到……只见……”的句式书写自然景观。

4. 初步理解刘备对求贤之人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非凡才华。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于学生能够说出比喻句中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的关系,并正确运用“来到……只见……”语句描写景物。

2. 难点在于深入认识刘备对人才的尊重和对诸葛亮才干的认可。

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五、 总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三顾茅庐》

2. 教学目标:

- 检测朗读能力,鼓励感情投入。

- 学会生字,理解相关词汇。

- 初步了解刘备与诸葛亮的性格及其意义。

3. 教学过程:

- 启发谈话: 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三国历史背景,了解人物关系。

- 解读课题: 显示“茅庐”的字形,带领学生练习书写。

- 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关注刘备拜访的原因及过程。

- 书写检查: 通过生字卡片巩固字音,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 感知结构: 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划分自然段体会其逻辑。

第二课时

1. 教学内容:继续《三顾茅庐》学习

2.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清晰地复述故事情节。

- 通过比喻句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 深入理解人物间的情感关系。

3. 教学过程:

- 复习检查: 提问生字读音,加深记忆。

- 细读课文: 分段引导,思考人物行为的动机及其意义。

- 讨论敬重与才能: 通过讨论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分析人物性格。

- 句子分析: 探索比喻句的含义,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 复述课文: 鼓励学生根据线索自由表达,再次强化内容掌握。

- 写作指导: 教授使用“来到……只见……”描写景物的句式,通过小组练习增强动手能力。

4. 布置作业:

- 完成生字抄写和比喻句分析,准备下次课讨论新内容。

板书设计:

- 《三顾茅庐》

- 第一次拜访——未见诸葛亮

- 第二次拜访——期待未果

- 第三次拜访——相见时刻

- 刘备与诸葛亮的深厚情谊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不仅了解历史人物,更深入感悟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重要价值。

第3篇: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如何教学三顾茅庐
拓展

标题:《探索求贤之道——三顾茅庐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清晰、有条理地复述故事情节。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通过分析掌握19个生字,其中部分字只需识记。

3. 能够讨论比喻句中所用对象之间的关系,并学习用特定句式描述自然景物。

4. 初步领会刘备对人才的渴望和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刘备对于寻找人才的庄重态度与执着追求。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的写作练习,学习描绘“隆中”的美景。

教学工具:

白板、字词卡片、图画材料

教学时长: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话题

1. 同学们,大家是否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小说?其中的诸葛亮为我们所熟知,今天我们将通过一则故事来探讨他与刘备的关系,了解他是如何成为刘备重要的谋士的。

2. 板书课题,读出课题,与大家分享一下生字的理解。这里的“顾”是拜访,而“茅庐”指的是草屋。

3. 希望通过学习,我们能弄清楚刘备为何三次前来拜访诸葛亮。

二、自读课文

1. 自由朗读全文,找出课题中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2. 请同学们慢慢阅读,理解“三顾茅庐”的故事具体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指名读,交流对生字的理解和掌握,讨论生字词的意义。

(2)以小老师的身份,分享你所理解的词语。

(3)指名分段阅读,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第一段

1. 自由阅读,思考刘备的拜访缘由。

2. 集中理解刘备的诚意从“多次”的行为中体现出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表述刘备的决心。

四、课后作业

1. 抄写相关生字,注意书写规范。

2. 完成字词默写,组建好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和检查

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分享刘备的求贤过程。

2. 齐读第一部分,加深记忆。

二、细读后段

1. 指名读第二到四段内容,讨论每段描写的主要事件。

2. 深入分析第二段中刘备坚决追求才俊的决心,包括他的内心活动和周围人的不同看法。

3. 学习第三段,描述刘备到达隆中的美丽景色以及他的情感波动。

三、探讨之后的情感联系

1. 学习第四自然段,强调诸葛亮的能力与战略思考。

2. 理解刘备的领悟与感受,从中探讨他们之间的友谊。

四、总结与反思

1. 学生们分享所收获的故事教训,讨论如何尊重与珍惜身边的人才。

2. 鼓励大家回家后将这个故事复述给家人,分享相关的领导力和人才观念。

板书设计:

求贤若渴——三次拜访——终于见面——建立深厚友情

通过这篇教案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情节,更能够从中感受到求贤若渴的精神和相互尊重的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