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撰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如何撰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4-12-3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详细教案范文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强调勇气与自信的重要性。
第1篇:如何撰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拓展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识记14个生字,并掌握其中12个字的书写。

2. 理解角色对话的深意,能够流利、感情充沛地朗读文本,体会标点符号(如问号和感叹号)所传达的不同语气。

3. 培养学生不甘心做弱者的意识,同时增强保护弱者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 识字、写字及流利朗读文本。

- 理解不同语气的表达及其背后的情感。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形成主动保护弱者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及相关插图,多媒体课件

导入环节:

1. 谈话导入:

-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道:“作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在许多人的心里你们是否也被视作弱小?”引导学生关注今天的课文。(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 提问激发思考:“课文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感到自己弱小?”

2. 游戏导入:

- 学生分组做对对子的游戏,寻找“强大与弱小”、“黑暗与光明”等对立概念,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感受其中的对比。

自主学习环节:

1. 学生自学,划出不认识的字,默读课文后自行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2. 识字:小组内互相明确生字的读音,讨论识字技巧,如结合上下文、形声字的特征等.

3. 通过课堂小游戏巩固识字,增强记忆。

深入理解环节:

1. 学生轻声阅读文本,思考“萨沙为何不认为自己弱小?”

2. 细读文本,寻找描写蔷薇花的精彩句子,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 通过具体描写,感受蔷薇的柔弱与美丽。

3. 采用不同朗读方式,学生练习朗读,体会文本中蔷薇花的猗丽和弱小,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

想象与讨论:

1. 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株脆弱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鼓励他们进行角色扮演,表达他们的情感。

书写训练:

- 学习书写新字,特别对形近字进行比较,如“末”和“弱”,使用多种形式(组词、联想等)帮助记忆。

总结与拓展:

1.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角色朗读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 分析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萨沙的内心感受。

3. 拓展讨论,学生分享生活中如何保护比自己弱小的生物或人,增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和责任感。

作业:

- 尝试编写几个问句和感叹句,鼓励创新和表达。

- 自主完成余下的字的书写练习,并进行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到生字和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关注和保护弱小、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爱护。

第2篇:如何撰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拓展

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我永远有力量》

教学目标:

1. 能够准确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分角色进行朗读。

2. 学习并运用恰当的词汇,描写不同的自然景象。

3. 理解反问句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效果。

4. 深入理解萨沙一家人对弱小生命的关爱,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落实分角色朗读的形式。

2. 分析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萨沙一家人表现出的同情心和对弱者的守护。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课堂开始,教师揭示课题“我永远有力量”,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才是强者?什么又是弱小?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萨沙,这个年幼的孩子,有着怎样不屈的精神?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萨沙的故事,探索力量与关爱的主题。(全班齐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分享你对森林美好景色的感受。

2. 学生举例交流,主要感受到:

- 森林的花朵(如野蔷薇)是多么的美丽。

- 一家人的亲密与和谐。

3. 教师总结森林的美丽:例如,粉红色的野蔷薇花,芬芳四溢,勾勒出宁静而温暖的画面。

4. 讨论:如果恰巧遇到如此的美景,大家会对蔷薇花说些什么?鼓励孩子们用情感去朗读。

5. 突然,暴雨来临,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雨景的词语,并分析用词:“如注”的意思,以及强烈的四字词汇来描绘这场大雨。

三、品味情感,感受关爱

1. 理解萨沙在雨中和家人之间的对话,默读并思考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特别关注萨沙的反问句和他希望传达的情绪。

3. 教师说明反问句的魅力,如何将情感通过不同的句式表达出来。

四、角色扮演与情感共鸣

1. 学生依次分角色朗读,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语气的把握,展现情感。

2. 深入探讨萨沙如何通过保护雨中的蔷薇展现出自信与善良的品德。

3. 教师引导:每个坚强者都能成为弱小者的保护者,鼓励孩子们讨论自己的见闻或经历,分享如何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或事物。

五、总结与反思

1. 教师引导全班总结:力量不在于身体的强壮,而在于内心的勇气与善良。生活中,无论是谁,都值得我们去关心与照顾。

2. 提问学生:那么,你们怎样理解“我永远有力量”这句话?是否也会像萨沙那样,愿意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或事物?

3. 最后,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保护宣言,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关爱,承诺做一个有力量的人。

---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理解文本,还能在心灵深处发觉关爱和力量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第3篇:如何撰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拓展

新标题:探讨《我并非懦弱者》的教学设计

新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畅并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

2.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其词义。

3. 理解课文的主题,体会保护弱小者的重要性。

4. 正确书写课文中涉及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增强学习兴趣。

二、检查朗读(约2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注重语音语调,展示朗读的技巧与情感。

2. 分小组进行练习,安排每组准备5分钟时间,准备竞读展示。

- 教师引导:各组轮流进行朗读比赛,争取做到准确流畅。

3. 组间展示,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反馈和表扬。

4. 识字环节:通过学案,认识生字词,进行小组词语竞赛。

- 关注词语的不常见或生僻部分。

5. 再次朗读,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积极交流反馈,提升朗读水平。

三、书写练习

1. 观察生字,分析字形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解释关键的书写技巧。

3. 学生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复写生字。

4. 进行书写检测,教师统一检查。

5. 组织学生互相修改,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感情并且准确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 理解和感悟保护弱者的道德价值,并在心灵上接受启发。

3. 撰写简短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引导他们自由朗读,并试着总结这篇文章的主线。

二、品味课文,感受保护弱者的美德

1. 思考与讨论萨沙的角色及她的表现。

- 出示一句关键句子引导讨论:萨沙正在经历的转变和责任感。

2. 学生分组对萨沙的行为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理解她是如何从自我意识到保护更弱小的存在。

-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角色的言行。

3. 讨论家人在暴风雨中表现出的团结和支援,让学生明白保护弱小者的责任。

4. 通过肢体语言和语音进行情感表达技巧的训练。

三、小练笔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想对萨沙及其家人说的话,或者表达自己的感悟。写作可以围绕如何在生活中保护弱小者展开思考,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板书设计:

```

我并非懦弱者

萨沙(说、做、感)

妈妈

爸爸

每一个人都应保护

弱小者

```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明确理解保护弱者的重要性,还能发掘自身的价值与担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