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坚韧与勇气的故事——《军神》教学设计
文章内容: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年轻的刘伯承在接受手术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坚韧意志。虽然右眼遭受重创且疼痛难忍,他始终拒绝使用麻醉剂,勇敢地承受了多达72刀的手术。正因如此,沃克医生才称他为“军神”。文本不仅表现了刘伯承作为一名军人的强大精神,也传递了作者对他人物品质的深深钦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汇: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 培养快速默读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生字和新词,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和逻辑。
教学过程:
1. 检查预习:展示生字,让学生读并组成词。讨论容易出错的字,强调书写的规范。
2. 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刘伯承被称为军神?”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核心内容。
3. 理解文章结构:指名读课文,并分析事件是如何叙述的。板书文章分为三个部分:手术前、手术经过、手术后。
4. 自主学习与讨论:引导学生划出描写沃克医生情绪变化的句子,思考其内在原因,围绕这些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随后全班分享见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文中通过不同描写手法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
3. 从刘伯承的故事中感受坚忍不拔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的勇敢性格。
教学重点:
1. 把握文本的主要情感,语气语调传达。
2. 理解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的语句,体会他坚定的意志。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填空题复习“军神”的含义及来源。朗读课文,回顾关键内容。
2. 深入理解:讨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看法,带领学生分析他识别刘伯承身份的过程以及刘伯承在手术前的心理状态。
3. 手术的细节:讲述刘伯承为什么拒绝麻药,以及他所展现的勇气。在课堂上进行角色阅读,感受不同角色的情感波动。
4. 总结与感悟:通过对手术后刘伯承的反应进行分析,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刘伯承身上蕴含的勇气与坚韧,激发他们的共鸣。
通过本次课程,我们不仅学习了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体悟到了刘伯承身上所展现出的非凡精神,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己的意志,面对挑战时能勇敢不屈。
标题:四年级语文《军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其准确读音与书写。
2.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刘伯承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3. 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魅力与作者的用心。
一、课堂导入
1. 提问:课堂中的“军神”指的是谁?这个称号背后蕴含了怎样的尊重与赞誉?
2. 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反复朗读以增强记忆。
3. 检查生字学习,特别关注“诊”和“龄”这两个字的发音与书写顺序。
二、理解课文主旨
1. 沃克医生为何将刘伯承称为“军神”?他对刘伯承的印象是什么?
(1)学生自主阅读讨论。
(2)小组间分享看法,交流思路。
2. 全班汇总交流,形成共同理解。
三、深入课文情节
1. 教学医治的阶段
(1)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2)探讨沃克医生是如何识别刘伯承的身份的。
(3)分析刘伯承的冷静表现,体现了哪些特征。
(4)进行分角色朗读,感受不同人物的情感。
2. 医疗前的准备
(1)讨论:刘伯承为何拒绝麻醉剂?
(2)结合课前的资料讨论,推测刘伯承担心的后果。
(3)理解没有麻醉剂对他意味着什么。
(4)分析他是否能忍受疼痛,课文如何表达他的心理状态。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现其坚定信念。
3. 手术中的情境
(1)自由阅读,标记出描述手术过程中的关键词。
(2)全班分享,讨论这些词句的感情色彩与作用。
(3)联系自己的真实经历,谈谈忍受疼痛的体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捕捉刘伯承的英雄气质。
(5)小结感悟。
4. 手术后的反思
(1)快速默读,理解手术的结果。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手术结束了……你是军神!”
(3)思考沃克医生内心的震惊与敬佩。
(4)根据提示,朗读突出“军神”形象的段落。
(5)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文本的感染力。
四、总结与升华
1. 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2. 刘伯承作为一位非凡的“军神”,你有哪些感悟?对他你想说些什么?
3. 指导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深化对故事的理解与思考。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生字和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刘伯承的形象中体会到坚强、勇敢与无畏的精神,促使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坚守信念、勇往直前。
标题:独立坚韧的军神形象探索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能力,使其认识到语言的表达方式重要性。
2. 理解如何通过正面及侧面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坚定信念。
3. 激励学生学习刘伯承的坚定意志,树立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的信念。
教学重心:
1. 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语气、语调的运用。
2. 深入分析描绘刘伯承作为“军神”的精华语句,领悟其坚韧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和导入
1. 填空:“军神”指的是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给他的致敬。
2. 选出同学进行课文的朗读,激发课堂气氛。
二、从中心句切入文本
1. 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他是怎样理解这一称号的?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本。
(2)开展小组讨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2. 全班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三、导学文本
(一)从“求治”入手
1. 指名朗读开头段落。
2. 沃克医生是如何一眼认出刘伯承是军人的?
3. 刘伯承表现出的“冷静”反映在哪里?
4. 通过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文本的情感。
(二)深化“术前”情境
1. 自由讨论,刘伯承为何选择不使用麻药?
2.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分析刘伯承的选择是否仅出于对身体的珍视。
3. 不用麻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4. 课文如何展现刘伯承面对极端疼痛时的坚强?
5. 有感情的朗读,抓住坚定的语气,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三)分析“术中”描述
1. 自主阅读,标记手术中刘伯承与沃克医生的特点。
2. 比较正面与侧面描写的效果,讨论各自的写作手法的意义。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病体验,进一步理解刘伯承的痛苦。
4.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 总结这一部分内容。
(四)深入“术后”情感
1. 默读以聚焦刘伯承手术后的表现。
2. 刘伯承除了紧紧抓住垫单外,还再要求过什么?
3. 沃克医生对此有何反应?
4. 分析沃克医生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内心独白。
5. 理解沃克医生的情感变化与其所承受的震撼。
6. 通过指导性的朗读,表现出“了不起的军神”的崇高形象。
7. 思考沃克医生心中对于刘伯承的复杂感情。
8. 为什么要在问姓名时关上手术室的门?探讨隐私与尊重的主题。
9. 根据课堂提示进行自由朗读,突出情感的描绘。
10. 通过角色朗读表演,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情把握。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激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寻找和磨练自己的坚毅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