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探讨:如何深入理解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探讨:如何深入理解(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浙江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教案第三部分,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竺可桢的贡献及其对气象学发展的影响。
第1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探讨:如何深入理解
拓展

标题:重温竺可桢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

在这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一生,通过他的日记,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人文关怀。

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

1. 学会朗读日记片段,感受竺可桢的情感。

2. 深入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讨论能力。

3. 体会竺可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坚持与勇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日记

首先,我们通过投影展示竺可桢的一段日记,营造一种亲身体验的氛围。例如:

“2025年2月6日,气温高零下1℃,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接着,教师将以温暖而富有敬意的语调朗读这段文字,让学生感受到背后深沉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这段文字的看法,鼓励大家在心中留存对竺可桢深深的敬仰与理解。

二、日记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中,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课文中其他的日记记录,并引导他们积极找出更多段落,如:

“3月12日,北海冰融。”

课文中提到从2025年到2025年,竺可桢记录的近千万字日记不断流露出他对天气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讨论期间,激励学生思考:“在这些记录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天气的变化,还能读懂更多农作、生态与科学研究的奥秘。”

三、深入理解日记

请学生考虑,从竺可桢的日记中,他们能提炼出哪些精神品质与情感。例如:

- 他将日记视为生命的延续。

- 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

- 他的坚韧不拔与严谨治学的精神。

请各小组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并找出其中能够用课文句子支持的论述。

接下来,重温日记中精彩的词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引导讨论这个比喻的内涵与深意。

四、尊重与传承

竺可桢的日记以其高深的科学价值和情感深度成为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继承和发扬竺可桢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最后,播放一段关于竺可桢的纪录片,让学生在音像资料中感受他的伟大和传奇。

通过这样一堂丰富的课程,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竺可桢的科学成就,也将受益于他所体现的人格魅力,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追求卓越,永不放弃。

第2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探讨:如何深入理解
拓展

标题:探索科学精神——竺可桢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和掌握新生字及相关词汇,初步尝试用“只有……才……”和“可是”结构造句。

2. 能够根据提供的情节内容,复述课文的第一和第二段。

3. 领悟竺可桢为科学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和严谨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理解和感受文中提到的几个生动事例,以领会竺可桢那种执着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同时,能够按情节复述课文的前两段。

三、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教学幻灯片和相关资料。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一)教学导入

1. 引入课题,介绍科学家。

(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科学家的课文呢?请分享一下关于茅以升和李四光的故事。

(2)接下来,我们将认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竺可桢,简单讲述他的生平和贡献。

2. 听录音,感知课文大意。

(1)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思考课文中提到的竺可桢的几个主要事迹。

(2)课后进行交流,讨论他所做的重要工作。

3. 自主阅读课文,自学新词汇。

(1)自由阅读并划出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等方式自学生字词。

(3)提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多方讨论。

4. 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词,探讨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比如“支撑”、“旋钮”、“哆哆嗦嗦”等。

(2)讨论词语的意思,例如“与世长辞”、“从不间断”等。

(3)针对同学分享的疑问,进行共同探讨并解答部分。

5. 自由阅读课文,分段练习。

指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并进行互评,帮助彼此改进。

6. 作业布置:

(1)完成《作业本》第2、3、4题。

(2)课后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了解竺可桢的生平和事迹,更能感受到他对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同时,通过词汇和句子的练习,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并受到竺可桢精神的启发,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3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探讨:如何深入理解
拓展

标题:用心感受科学的力量——竺可桢的探索精神

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竺可桢在科学探索中倾注的情感与坚持不懈的毅力。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6个生字,以及“支撑”等9个新词的意义;训练运用“只有……才……”的句式。

3. 能够根据情节提炼和总结课文的前两段并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单介绍竺可桢的生平,以及他对气象学的重要贡献。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通读课文,特别注意带拼音的生字,进行多次朗读以加强记忆。

2. 指名学生轮流朗读课文,鼓励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同学们谈谈对竺可桢这位科学家的初步印象,鼓励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学习新词和生字

1. 比较易混淆的字词,如“篇”“骗”“偏”“扁”,特别关注“融”的书写重点。

2. 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如“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帮助学生形成词义联想。

四、指导分段

1. 讨论课文中竺可桢的事例,以及各自然段的内容。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论自己的分段见解。

五、学习课文的前两段

1. 同学们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前一天的状态,找出相关描述他的动作与神态的词汇。

2. 通过讨论交流,引导情感朗读,深入理解角色。

3. 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观察自然的记录方式。

4. 交流讨论,理解核心词语如“平时”、“重病”。

5.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竺可桢就像……每一个变化”的比喻含义。

6. 探究第四自然段的含义,思考竺可桢在不同季节可能记录的自然变化。

六、布置作业

要求抄写本课的新词和生字,以巩固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2. 回顾课文的分段和每段内容的核心概念。

二、学习第三、四段

1. 学习第三段

(1)默读并总结段落内容,理清思路。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重点研究句群的结构与写作手法。

(3)尝试用“第一片……第一只……”的结构,让学生自主仿写,探索更多的观察细节。

2. 学习第四段

(1)讨论这一段的核心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汇含义,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联想。

(3)学生自主朗读,加深语感。

三、总结全文

1. 讨论竺可桢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气象研究的表现,找出课文中的例证。

2. 分享阅读的感受与思考,增进对科学精神的理解。

四、朗读与背诵

1.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2. 邀请同学展示读得好的段落,并进行同伴反馈。

3. 教师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前两段,巩固记忆和理解。

4. 鼓励学生背诵关于竺可桢观察自然变化的句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学生在课堂作业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思考,有困难的地方可随时请教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