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怎样教学纪晓岚吟诗?——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

怎样教学纪晓岚吟诗?——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鄂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纪晓岚吟诗》的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纪晓岚的诗歌情感与文化背景。
第1篇:怎样教学纪晓岚吟诗?——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
拓展

标题:走近纪晓岚:一位机智的诗人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讨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的精彩瞬间,体会他在困境中的机敏与才华。

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正确读写“深邃、从容、钓鱼、绝妙、聪慧、闪耀”等生词。

2. 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流畅背诵古诗。

3. 根据文本内容,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景象,体会其中的诗意与画境。

4. 通过词汇的学习,领悟纪晓岚的聪慧及其风采。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与古诗,感受“秋江独钓图”的意境,探讨其中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纪晓岚的聪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就是纪晓岚。今天,我们将通过《纪晓岚吟诗》的故事,一同走进他的世界。

2. 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今天的课题。纪是自己的“己”,而晓的上部分切忌加点。现在请同学们大声读出标题,读得棒极了!大家想知道些什么呢?(预设学生提问,诸如:纪晓岚吟了什么诗?他为何要吟诗?吟诗时的情境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

1. 让我们带着问题深入学习。课文中有一些重要的生词,需要大家一起读准。这些词是:深邃、河岸、垂钓、聪慧、渔翁、闪耀。谁先来试读?强调读音的准确性。

2. 此外,还有一些精彩的成语,大家愿意尝试读吗?如目不转睛、活力四射、生动形象等。

3. 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讲述了什么故事。

三、学习起始部分。

纪晓岚在皇帝的要求下创作出了一首独特的绝句。我们现在要探讨这幅“秋江独钓图”的意境。

1. 执笔描绘这一幅诗意画面,课件展示古诗,大家一起朗读。注意语调,传达出诗的韵味。

2. 同学们,快来想象一下,纪晓岚在这个静谧的秋天看到了什么?可以划出描绘景物的部分,分享你的体会。

3.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感受到的秋江壮丽景色。

四、领悟纪晓岚的聪慧

1. 默读文中皇帝的赞赏,思考纪晓岚的机智展现在哪些方面。

2. 让我们探讨一下诗中用到的“十个一”字,看这些字是如何巧妙融入诗句中,形成美好的画面。

五、总结与拓展

1. 王朝如此盛世,纪晓岚不仅仅是个普通学者,他的机智又如何在乾隆皇帝面前绽放?讨论不同的解读,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2. 像纪晓岚这样的才俊,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课后我们一同探索,下一堂课再来交流。

六、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秋  诗

江  妙

独  轻

钓  吟

我们将用这个课题激发对于历史与文学的热情,体会纪晓岚在文字中的灵动与深刻。

第2篇:怎样教学纪晓岚吟诗?——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
拓展

新标题:探究纪晓岚的智慧与诗意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10个新词汇,认识4个生字,明确理解“沉静、目不转睛、活泼”等核心词汇的含义。

2. 能够用标准普通话流畅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正确背诵其中的古诗。

3. 对比文本中的古诗,发展想象能力,描绘出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4. 理解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和描绘“秋江独钓”的美丽画面。

2. 体会纪晓岚灵活应对的智慧。

【教学准备】

-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纪晓岚的资料。

- 教师:准备字卡、词卡及相关挂图。

【教学时长】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1.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收集到的纪晓岚的资料,介绍他的人生经历与诗歌成就。

2. 板书课题,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题。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 进行生字的认读与生词的辨析。

2. 指导学生书写难度较大的汉字。

3. 流畅阅读课文,确保理解。

三. 感知课文:

1. 讨论课文主题,概述主要讲述的事件。

2. 分享阅读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或句子。

四. 诗文对照,描绘“独钓图”: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思考“一人独占一江秋”的深层含义。

2. 朗读前两自然段,并结合古诗,讨论哪些诗句描绘了文中的情景。

3. 组合两人一组,交替朗读诗与对应的文本,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

4. 带领学生背诵古诗,闭上眼睛,凭借想象力体会画面中的意境。

5. 共同朗读古诗,指名讨论“一人独占一江秋”所传达的意涵。

6. 学生补充评议,深化对诗意的理解。

五. 深入探讨第5自然段的感悟:

1. 学生独立阅读与理解第5自然段,领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2. 分组讨论,分享理解,交流遇到的难点问题。

3. 举行班级交流,组织语言实践活动。

- (1) 朗读训练(先指定个别学生再全班齐读)

- (2) 讨论乾隆皇帝的讲话,分析“好”字的不同含义,探讨作者为何反复使用“好”字,表达的情感为何如此丰富以及所描写的内容。

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感情朗读乾隆的话,进行实践。

5. 组织赛读与评读活动,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纪晓岚的机智与诗意,还能在探索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观察力,为他们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第3篇:怎样教学纪晓岚吟诗?——四年级语文教案改编
拓展

新标题:探索纪晓岚的诗意世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学习并识记8个新生字,掌握6个相关词语。

- 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

- 理解1、2自然段描绘的江畔美景与老渔翁钓鱼的细节。

- 掌握古诗的内容,能够熟练朗诵。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细致的朗读,深入体验江边诗意的风光,引导学习古诗,形成自然的学习氛围。

- 通过诗文对照,领略诗歌的简练与巧妙,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想象秋江独钓的画面,体会纪晓岚的智慧与才华,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1、2自然段所描写的情景,借助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的美妙画面。

教学难点:

- 体会1、2自然段中的意境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特性。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括生字、1、2自然段的课文、古诗文本及《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认知“纪晓岚”这一历史人物,了解他的背景和成就。

2. 讨论古代诗人吟诗的场合与目的,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

3. 鼓励学生分享对于“吟诗”的理解,拓展讨论环节,让他们思考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背景。

二、初读课文

1. 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重点在发音和句意的理解。

2. 识记课文中的新词,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提高课堂参与感。

3. 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内容的交流与探讨,理清文章的基本要素。

三、感悟诗意

- 第一自然段

1. 引导学生描绘秋江的景象,激励他们利用想象,在心中构建出的美景。

2. 组织即兴朗读活动,通过特别强调的词句来感受诗句中蕴含的色彩与动作。

- 第二自然段

1. 观察老渔翁的形象,从静到动、从平静到愉悦的转变,细致入微地体会其情感。

2. 通过丰富的朗读练习,加强对形象化表达的理解与自我表现。

四、诗文对照

1. 连接古诗与课文,分析其中的共同景象,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 讨论古诗中的每个字词所传达的意境,感受文字的魅力。

3. 强调评析的过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五、小结与布置作业

- 整体回顾学习内容,并预告下节课将继续深入探索纪晓岚的作品及其文学成就。

- 自主设计的作业,包括想象古诗意境、古诗背诵、段落填空及问题思考,巩固课堂知识。

六、板书设计

```

22 纪晓岚吟诗

主题 | 景物描写 | 钓鱼过程

时间 | 地点 | 人物

意境 | 老渔翁的心境

```

通过以上环节,培养学生对于古代诗词的理解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