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有效教学网上呼救这篇课文

如何有效教学网上呼救这篇课文(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网上呼救》一课的教学设计,探讨教学目标、课文分析及课堂活动安排,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应对能力。
第1篇:如何有效教学网上呼救这篇课文
拓展

标题:网络时代下的跨国助救——我们的责任与担当

一、引导话题,激发兴趣

1. 大家平时都喜欢使用互联网吗?在网上你们通常做些什么?

2. 板书主题,探讨背景。

看了这个话题,你们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二、初步阅读,理解内容

1. 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标记出生字和难懂的词汇。

2. 结合课堂上学过的技巧,掌握生字词,同时利用词典查查不懂的内容。

3. 默读课文,仔细做笔记,将你的想法和收获写在旁边。

4. 讨论分享,感受这位美国孩子竟然能帮助远在芬兰的女孩脱险的故事奇妙之处。

(1)苏娜为什么会选择在网上求救?

(2)桑恩第一次看到求救时的反应如何?

(3)桑恩采取了哪些措施,最后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三、深入分析,体会情感

桑恩通过网络远程帮助苏娜,实在是不可思议!请大家再次阅读文章,思考苏娜能够获救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1)学生自主研读文本,圈出相关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2)分组讨论,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分享交流,让同学们意识到苏娜的获救是大家团结合作的成果,关键原因包括:

1. 技术的进步与网络的快速连接

(1)地理的遥远使得如果没有互联网,苏娜无法发送求救信号,桑恩也无法接收到,促使学生查阅美国和芬兰的位置,感受科技的便利性与重要性。

(2)分析文中描写的时间:从桑恩发现信号开始,到艾眉接通电话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紧迫与准确。

2. 桑恩的同情心与迅速反应

(1)让学生感受到“你能帮助我吗?”的紧迫感,桑恩的第一反应是立刻询问情况。

(2)体会到桑恩的关切:透过“凝视”、“赶紧”等字眼,感受其对苏娜的急切关心。

(3)从“挺住!”的字面表达,读出桑恩的鼓励和坚定,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表达形式的影响。

3. 艾眉的责任感

(1)理解艾眉的惊讶,讨论为何苏娜未能亲自拨打电话,引发关于责任与支持的深入对话。

(2)通过艾眉的指示和后续的一系列举动,体会她对工作的投入与负责。

4. 救援人员的效率与勇气

(1)通过想象救援过程中的困难,理解及时救助对苏娜的重要性。

四、拓展思考

1. 讨论交流:学习完这篇文章,大家有何感想?

2. 互联网还带给我们哪些便利和启示?讨论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3.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在生活中担当起责任,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第2篇:如何有效教学网上呼救这篇课文
拓展

互联网时代的互助精神教育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和紧急情况下的独特价值。

2. 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掌握心理活动描写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认识到心理活动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现代社会中我们每天使用的“无形的网”是什么?

- 引出主题:“互联网”。

2. 讨论互联网的各种功能,参与者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

3. 介绍课程内容:在危急时刻,通过网络发出求救信号。(板书:网络求助)

4. 理解“求助”的涵义,换个词表达一下这个概念,强调其“求助”的紧迫性。

5. 探讨“网”的象征意义,结合生活实例说明私人与社交网络之间的联系,如同“网”一般纠缠交织,互联网作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二、默读思考,整体感知

1. 出声朗读课文,注重正确发音。

2. 进行小组朗读,互相检查生字发音。

3. 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谁在求救?谁进行了救援?他们的命运如何?

三、作业

1. 朗读课文,感受语气情感。

2. 书写相关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分段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的主要事件。

2. 汇总讨论主要内容。

二、深入学习,理解求助原因

1. 结合日常生活,探讨常见的求助方法。

- 交流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你会如何求助。

2. 讨论角色苏珊选择网上呼救的原因,查找课文中描述该原因的段落。

3. 精读指定段落,识别苏珊求助的两个主要理由:

- 身边没有其他人。

- 无法获取电话设备。

三、研读课文,体会互联网的高效

1. 快速默读,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汇。

2. 分析这些词汇传达的互联网特点,组织讨论。

3. 示例: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救援与网络求救的时间差异,强调互联网在救援中的高效性。

四、重点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1. 讨论在短暂时间内救援如何快速实施。

2. 集体脑风暴:救援中透露了哪些人性之光?

3. 深入分析角色麦克的表现,讨论他的关怀与善良。

五、教师总结

对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互联网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呼吁大家在生活中也要积极互助。

六、作业

1. 进行书写练习,围绕互联网的种种好处进行论述。

2. 提前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第3篇:如何有效教学网上呼救这篇课文
拓展

标题: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探索网络的力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并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 通过学习本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的多样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好奇与兴趣。

3. 培养学生对他人的信任与协作意识,促进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关键内容,以情感丰富的方式朗读。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聊天室”和“互联网”等相关术语的真实含义,初步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

1. 学习文中生字的发音与意思;

2. 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互联网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 课堂上,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互联网”,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随后,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个关于网络救援的真实故事,大家请跟我一起阅读和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理解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三、深入学习,感悟情感

1. 阅读课文的前八段,探讨苏珊发出求救信号的背景。

- 苏珊面临何种紧急情况?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分享阅读心得。

- 讨论苏珊为何选择用醒目的字体发求救信号,以增强表达的紧迫感。

- 通过角色扮演来理解桑恩在看到求救信息后的情感变化。

小结:苏珊在极其危急的时刻选择了互联网求助,而她的幸运在于遇到同情心与及时援助的桑恩。

2. 阅读九至十八段,探讨桑恩如何提供帮助。

- 小组合作,分享桑恩通过网络所做的具体行动。

- 各组分享后进行全班交流,提炼出关键点。

3. 进行角色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角色的情感。

4. 教师总结,重申互联网在紧急情况下的作用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助的价值。

四、延伸活动,实践应用

1. 通过苏珊的故事,我们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但她的智慧与冷静同样不可或缺。接下来我们将观看一个关于“鞋子”的小故事,了解更多应对困难的智慧。

2. 最后,让孩子们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自己的视野,并写下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进行探索,了解更丰富的信息和知识。

以此方式,我们不仅希望学生能够领会课文内容,还能通过探究与实践,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人际互动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