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的教案

如何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的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漏》一课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能力。
第1篇:如何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的教案
拓展

课题:夜雨奇遇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围绕一个有趣的故事展开,描述了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一只狡猾的狐狸与一个贼意外地来到同一个小村庄,准备偷走一个老人的宝贝。故事的跌宕起伏与意外的转折,揭示了情境的幽默与智慧。课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运用了多种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学前准备:

1. 收集与盗贼、动物以及民间故事有关的资料。(师生)

2. 预习课文,识记生字、生词。(学生)

3. 准备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幻灯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识: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熟练读写相关词语。

2. 能力: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感。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和词语,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5分钟)

1. 通过讲述《雾中的偷玉》中狐狸的机智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板书课题,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夜雨”和“奇遇”之间的关系。

初读课文(15分钟)

1.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 确认理解生字、新词的发音与意义。

再读课文(20分钟)

1. 学生二次朗读,讨论角色及其动机,思考故事的含义。

2. 引导学生探讨狐狸与贼的互动,理解情节的幽默。

书写指导(5分钟)

1. 教师范写生字,展示书写技巧,检测学生的书写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幽默的故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让生字的学习变得活泼有趣。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中角色的特点,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

2. 角色分配朗读课文,感知故事的趣味。

3. 根据顺序复述故事情节,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故事的结构及细节,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环节:

复习引导(20分钟)

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故事情节。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情节,并展示相关的幻灯片,增加趣味性。

3. 学生分角色朗读,提高课堂参与感。

复述故事(15分钟)

1. 利用课件展示大纲,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顺序复述内容。

2. 组织小组讨论,评选出“最佳叙述者”,鼓励相互学习。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心,学生分享收获的启发。

2. 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雨天的奇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通过灵活的角色分配和生动的故事叙述,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逐步深入理解故事,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2篇:如何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的教案
拓展

教学设计:让故事流淌——《漏》教案启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和掌握本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能够识写“放弃、恐惧、机灵”等生词。

2. 以流畅的语音、富有感情的方式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幽默与智慧。

过程与方法

1. 开展小组讨论,借助情境剧表演来呈现故事内容,并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

2. 注重分析角色之间的冲突,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对民间故事的热爱,感知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通过小组合作的朗读,让学生领悟故事的趣味和传递的智慧。

教学难点

- 理解角色之间的恐惧与误解,感受故事的深层教育意义。

课时安排

- 总共分为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漏》,是一则生动的民间故事。它充满了惊喜和趣味,教会我们即便在困境之中,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个故事的奥秘吧!

二、生字学习

1. 教师示范生字的发音,特别是需加强记忆的音节,如“恐惧”和“机灵”。

2. 学生个人识字,利用字典查阅生字的意义及用法。

3. 确认掌握情况,进行字词书写练习。

三、通读课文

1. 从故事中提炼出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

- 故事讲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一个可怜的小驴被老虎和贼盯上,最终在老婆婆的智慧下化解了危机。

2. 确认故事结构,层次分明。

- 开端:小驴引起贼和老虎的注意。

- 发展:老婆婆用“漏”这个词让两者产生误解。

- 高潮:两者因恐惧而互相逃跑,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误会。

- 结局:老婆婆解释“漏”的含义,暗含深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生活中的小智慧,期待同学们在课后继续思考疑问。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导入新课

1. 听写生词,以深化对词汇的掌握。

2. 引导学生讨论“漏”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二、深入研讨

1. 小组合作,演绎故事内容,鼓励表现个性与创造力。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分析角色特征,例如,老虎的贪婪与贼的狡诈。

三、回顾与思考

1. 提问学生“漏”给故事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鼓励创作,想象老虎与贼恢复意识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有趣场景。

四、课堂总结

这则故事不仅搞笑,也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传统的民间故事往往通过幽默的方式传达深刻的启示。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并传承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练习设计

请根据课程内容,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plaintext

把握故事的框架

开端:两者的关注

发展:老婆婆的聪慧

高潮:误会与逃脱

结局:揭示真相

```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我们希望激发学生对阅读和传统故事的浓厚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

第3篇:如何设计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漏的教案
拓展

标题: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漏》的生动教案

教学目标:

1. 新认识生字:脊、颠、旋等9个字,学习写作漏、喂、胖等13个字。特别强调书写要领,例如“喂”和“贼”的书写要注意笔画的细节。

2. 理解课文的趣味,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和道理。

3. 利用示意图帮助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幽默性。

教学难点:

通过示意图复述故事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故事内容。

教学时间:

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开场提问:大家是否喜欢听故事?可以分享一下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喜欢的故事,加深对故事本质的理解。】

2. 探索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是《漏》,这个有趣的故事虽然字数不多,但情节引人入胜,大家要认真读哦!

3. 预习指导:通过标注脑海中的分段将阅读过程进行结构化,同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角色对“漏”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的准确性。

2. 小组进行生字的认读,重点练习新词。

3. 默读完成后思考故事到底讲述了什么。

三、复习生字,书写指导

1. 自由练读已学过的生字。

2. 进行生字组词,帮助巩固识字。

3. 注重字形结构,指导学生如何标准书写“喂”、“漏”等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与再读

1. 理清故事线索,理解不同人物对“漏”的各种反应。

2. 确定故事中的关键角色,促进学生对内容理解的深化。

二、逐段解析

1. 讨论小胖驴的外观,激发想象力。

2. 理清偷盗情节的开端,推理故事发展过程。

3. 分段阅读,体会老爷爷和老婆婆的对话趣味,体会老虎和贼的恐惧心理。

三、展开情节,精彩复述

1. 学生分享老虎与贼的逃跑经过,鼓励他们运用丰富的语言描绘情境。

2. 强调每个细节的体现,让学生在反思中总结故事背后的深意。

总结:

老爷爷和老婆婆所担心的“漏”最终却成为了老虎和贼的恐惧,形成了“歪打正着”的幽默效果。通过整个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会了新字的书写,还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和故事的启示,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善用想象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26. 漏

- 老爷爷、老婆婆、恐惧

- 小胖驴、安然无恙

- 老虎、贼、作贼心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