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编写第一朵杏花的教案

如何编写第一朵杏花的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第一朵杏花》的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课堂活动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课文。
第1篇:如何编写第一朵杏花的教案
拓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意蕴,加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

3. 激励学生学习竺可桢严谨认真于科学研究的态度,强调科学观察对认知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捕捉关键句,积极思考,深入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板书:竺可桢]

2. 回顾课文,问学生竺爷爷观察杏花的经历是怎样的?有几次呢?(两次)

3. 请学生小组讨论,这两次观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一年前及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 自读课文,分享各自的理解和不解之处。

2. 小组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3. 朗读指导,特别是重点讲解第3自然段中带点词的用法。

4. 展示投影片,分析:“是啊,杏花开了。”竺爷爷的提问反映了他平易近人的性格以及对科学严谨的追求。

5. 分组练读,角色扮演中体验对话的情感。

6. 指名表演,每组选择不同角色进行朗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 回顾一年前的情景,学生认识到现在的成长与变化。请谁来朗读描写春天的自然段。

2. 突出表现“绿、皱、鼓”等关键词。

3. 强调对话部分的朗读,体验情感的细腻变化。

4. 理解小孩与竺爷爷之间的问答情境,体会背后的情感与情境。

5. 讨论竺爷爷和小孩的激动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

6. 通过分析,理解竺爷爷对杏花开放时间的郑重态度,从中领悟到严谨的重要性。

四、总结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 展示竺爷爷的名言,强调“精确”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展开讨论。

3. 探讨竺爷爷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就的原因,强化精确观察的理念。

4. 纵观课文,引导学生总结竺可桢在自然观察中细致入微的一面。

五、总结与迁移

1.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师总结:本课讲述了竺可桢在研究自然变化中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强调了认真观察的重要性。

3. 提问:学习竺爷爷的故事后,大家觉得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实践这种精神呢?

六、作业

收集有关竺可桢的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 精确 观察

桢 一 丝 不 苟

第2篇:如何编写第一朵杏花的教案
拓展

教学设计:初探气候与观察的艺术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够自信、准确地朗读课文内容。

2. 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如何根据时间顺序将文章分段,并体会文本的叙述特点。

3. 感受科学研究中严谨的态度,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明白唯有通过扎实的观察与研究,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识别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培养对人物性格与品质的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环节

1. 互动引入:

- 开场提问:“同学们,春天来临,各种花朵竞相开放,猜一猜,哪一种花最早绽放呢?”

- 展示春花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杏花:

- “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杏花,这种花在春天给大地带来生机。大家觉得杏花美吗?能不能找一个词来形容它们的美丽呢?”

-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3. 介绍竺可桢:

- “引领我们认识杏花的,不仅仅是它的美丽,还有一位科学家,竺可桢。他的故事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朵花的背后所蕴藏的科学意义。”

- 简单介绍竺可桢的生平与成就,强调他的严谨治学精神。

4. 小结:

- “通过竺可桢的努力,他不但观察了杏花的美丽,也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杏花有关的故事!”

二、生字新词学习

1. 词语预习:

- “在课文中,有很多新词等待我们去学习。请大家把这些词语读准,力求标准和响亮。”

- 重点集中在生字词的读音上,纠正常见发音错误。

2. 逐字分析:

- “同学们,‘郑重’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将其与上下文结合来理解。”

- 通过例句加深理解,让学生参与讨论。

3. 词汇扩展:

- 让学生尝试用三字词语替换“顷刻间”,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探索文章脉络

1. 分段讨论:

- “现在,大家可以逐段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描述了几次杏花的盛开呢?”

- 强调段落的时间顺序,理顺文章脉络。

2. 板书:

- “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初看杏花、再看杏花、总结观察。”

- 帮助学生明确结构。

3. 预测与分析:

- “你们能否根据文章内容猜出杏花盛开在什么时间呢?”

- 强调逻辑推理与科学思维,探索未知。

4. 复盘与总结:

- “通过竺可桢的观察,我们不仅看到了第一朵杏花,更了解了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细致。作为未来的探索者,希望你们也能像竺可桢一样,对待事物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最后,强调:“科学的道路充满未知,唯有不断观察与探索,我们才能发现更美的世界。”

第3篇:如何编写第一朵杏花的教案
拓展

标题:让科学之花绽放——《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学会8个新字,认识7个生字,准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用词的细腻与生动。

2. 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索中严谨认真的态度,认识到细致观察对于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厚内涵,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体验观察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有谁在春天看到过那美丽的杏花吗?你们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时是什么时候吗?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竺可桢爷爷。他为了探寻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心怀期待等了一整年,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1. 自由朗读课文,确保生字的读音准确,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 指名朗读自然段,进行同学间的评议;

4. 快速通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呢?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述。

三、学习课文前五段,了解观察杏花的过程。

1. 自由阅读前五段,谈谈你的理解,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

2.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当引导)。

3. 让学生体会:“弯下腰来”体现了竺可桢爷爷的平易近人,“习惯地问”表明他具备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家庭作业:

收集关于竺可桢爷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位科学家的贡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竺可桢爷爷在期待杏花开放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他坚定地承诺:“明年我一定会看到第一朵杏花”。这一次,他是否如愿以偿呢?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后面的故事。

二、学习第六至十五自然段。

1. 阅读这几段,分享你的新发现;

2. 学生交流,提到一年前的孩子无法回答关于杏花开放问题,而在竺爷爷的指示下,一年后孩子找到了答案。

3. 创设情境进行朗读:

- 情境一:展示春天的美丽画面,感受“吹皱”、“吹醒”、“吹绿”的意境,以配乐朗读第六段。

- 情境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感受情绪的波动。

- 出示情境:小孩兴奋地呼喊:“竺爷爷!杏花开了!”

- 竺爷爷连忙询问:“什么时候?”

- 小孩回答:“刚才!”

并通过对话体悟角色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三、学习第十六自然段,抓住中心思想。

1. 读这一段,讨论你理解的内容;

2. 小结:竺可桢爷爷通过多年的认真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3. 教师补充竺可桢的自然观察日记,强调他对自然变化的精准记录:如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等,体现了他的科学精神;

4. 再次朗读竺爷爷的话,加深对其科学态度的感悟。

四、作业:

观察并记录你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发现新变化,培养细致观察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