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怎样教学冀教版三年级带雨的花

怎样教学冀教版三年级带雨的花(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带雨的花》的教案范文,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1篇:怎样教学冀教版三年级带雨的花
拓展

标题:三年级语文《雨中的花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识记本课的五个生字,及书写九个生字,增强学生的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借助多种朗读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富有情感的诗歌朗诵。

- 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联结生活经验,促使情感共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体验与诗中小孩的情感连接。

- 激発学生对朗诵的热情,享受诗歌带来的美好体验。

教学准备:

- 课件及相关教学道具

- 音乐材料用于配乐朗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老师与同学们互动交流,复习上节课所带的主题《雨中的花朵》。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回忆诗歌内容。

二、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为学生示范朗读,配合轻音乐营造氛围,激励学生在课堂中一起参与感情丰富的朗读。

三、深入文本分析

1. 利用学生的真实经验帮助他们理解诗中小女孩的心情。询问:“有没有像小女孩一样开心的经历?”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他们体验情感的共鸣。

2. 通过分析关键的词汇,如“悄悄地”、“欢快”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并进行情感朗读。

3. 继续探索故事情节,提问小女孩与小鱼小虾的互动,探讨她们之间的乐趣与感受,引导学生感觉到自然的魅力。

四、展开故事情节

1. 讨论雨天的场景,教师提问:“此时小女孩的心情如何?”鼓励学生感受并表达她的情绪,同时引导他们尝试朗读相关段落。

2. 理解诗句中感叹号的使用,讨论情感表达的细节,并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五、情感反思

在故事结束时,老师问:“小女孩回到家会面临什么?”引导学生探讨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以妈妈的身份写下关心孩子的话,鼓励他们感受亲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六、整体感悟

通过配乐朗读,重温整首诗,让学生思考小女孩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变化。鼓励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在音乐中感受诗的美好与深意,结束本次课程。

第2篇:怎样教学冀教版三年级带雨的花
拓展

新标题:三年级下册语文《雨中的花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识记课文中的生字,如“忏、逗”等5个,同时熟练书写“偷、请、躲”等9个生字。

2. 能够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理解诗歌的主题,感受其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鼓励他们在上下文中理解词意。

2.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力,唤起他们与文本的情感联结。

3. 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敏感性,体会诗中蕴含的美与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学策略与方法:

采用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文本,自行识字,并记录下不理解的词汇。

教师准备: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字卡片,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程。

1. 教师写下课题,带领学生齐声朗读。

2.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联想到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理解。

1. 学生带着问题自行阅读,遇到生字时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解决,努力做到读流畅、准确。

2. 利用课件展示生词,指派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 通过图片等方式帮助理解示例词汇,如“诱饵”,并结合语境深入理解“尽情”、“香甜”、和“原谅”等词汇的内涵。

4. 通过小组合作,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鼓励彼此给予反馈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深化理解。

1. 鼓励学生再次阅读,思考文本中的“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关键字句。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后的感受,讨论对文本的印象与理解。

3. 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与诗中角色的体验进行思考,如是否有过偷偷外出和担心被责备的经历,并分享欢乐与苦恼。

4. 全班一起回顾全文,加强对诗中情感的深刻理解。

四、字形记忆与书写指导。

1. 通过生字卡片学习生词,并进行组词造句活动。

2. 小组讨论,分享如何有效记忆字形及提升书写技巧。

3. 指导学生书写重点字,例如“躲”、“诱”、“叔”。

4. 学生进行描红和独立书写练习,争取写得工整美观。

五、拓展延伸,实践练习。

小练笔:想象回到家后,自己可能遭到怎样的惩罚。如果你是母亲,会如何回应孩子?请写下几句话,表达这位母亲可能的心声。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能鼓励他们进行情感的思考与表达,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第3篇:怎样教学冀教版三年级带雨的花
拓展

标题:解读《带雨的花》:重拾童年的诗意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新词和生字,如“谅”、“诱”等5个生字,同时掌握如“偷”、“请”、“躲”等9个会写的生字。

2. 能够流畅、感情丰富地朗读诗歌,提高朗读技巧。

3. 理解诗的内涵,与小主人公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对家庭和自然的思考。

4. 感受诗人独特的想象力,提升学生对儿童诗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深层含义,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而增强他们与诗中情感的联系。

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金波及其作品的资料,准备相关的幻灯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课题,带领学生齐声朗读。

2. 提问:“看到这个标题,你们想了解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期待。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行阅读诗歌,针对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努力做到读出流畅和准确。

2. 通过课件展示生字,邀请学生齐读,并进行游戏式的“火车读”。

3. 利用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如“诱饵”、“尽情”、“香甜”等关键词。

4. 师生合作助读,鼓励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互动和评价。

三、深入理解,讨论诗歌内容。

1. 默读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讲述了什么故事,“我”的心情如何变化。

2. 提问:“你觉得‘我’是怎样的小朋友?”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观点。

3. 让学生带着自我理解的情感再读诗歌,体会其中的细腻情感。

作业:

1. 书写生字,巩固记忆。

2. 朗读诗歌,感受节奏与韵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一课的学习。

1. 重温课题,齐读《带雨的花》。

2. 师生共同回忆金波的这首诗歌主要讲述了哪一场景,激励学生分享对“小姑娘”的认识。

二、细读文本,情感体验。

1. 教师范读,学生认真聆听;找出“我”这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如调皮、天真)。

2.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各自的感受和想法,加强交流。

三、感情升华,交流体验。

1.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情感的体会。

2. 设定情境:“你有没有偷偷出去玩耍的经历?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分享欢快与焦虑的感受。

3. 分析文中描绘的孩子形象,探讨其善良与对母亲的思念。

四、情感朗读,深化理解。

1. 引导学生视角转变,尝试从母亲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增加对话的深度。

2. 进行分组朗读,展现个体的情感表达,并进行班级讨论,促进学习的互动性。

五、扩展延伸,积累写作。

1. 让学生想象自己是那位母亲,凝视着那把带雨的花,写下对孩子的几句温柔的话。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文字,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同理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诗的语言与情感,更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感受自然与家庭的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