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撰写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

如何撰写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份关于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与意义,以及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第1篇:如何撰写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
拓展

标题:家庭的深意:让孩子们理解家对生活的真正影响

教学目标:

1. 识记新字新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2. 能够情感丰富地朗读课文,并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 理解家庭的真正含义,从亲情的角度重新审视“家”。

4. 发展性目标:学会自由提问,通过自我探索加深理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通过语言环境学习3个生字和8个相关词语。

2. 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一句子的深层次含义。

教学难点:

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复述第二个故事,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分享了各自的家庭,那么,你们觉得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板书课题:家是什么)

二、初读故事,自我提问

1. 教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两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在阅读时,请大家随时记下自己的疑问。

(展示第一个故事并朗读):有一位富翁醉倒在洛杉矶的街头。当警察试图带他回家时,他却苦涩地回应:“我没有家。”即使远处有他那华丽的别墅,富翁依旧把它称作“房子”,而非“家”。

2. 学生进行自主提问。

3. 展示第二个故事并朗读:在卢旺达内战中,一个名叫热拉尔的人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家人,只有五岁的女儿存活。当他终于找到了女儿,感动地说:“我又有家了!”

4. 学生进行自主提问。

5. 教师总结,带着疑问思考“家到底是什么?”(在课题旁加上问号)

三、整体理解,寻找答案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寻找关于“家是什么”的句子。

2. 学习新词汇,师生共同检查理解效果,展示相关词语。

3. 根据学生汇报,展示核心句子:“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可能在简陋的小屋,也可能在华丽的别墅中,但真正的家,是在有亲情的地方。”

4. 组织朗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深入探讨,释放想象

学习第一个故事

1. 学生思考:为何富翁严格区分“房子”和“家”?

2. 自由讨论,分享各自见解。

3. 引导学生表达当他们感到快乐或痛苦时,家意味着什么。

4. 进行朗读训练,强调名句“家?我没有家。”

5. 教师总结讨论要点。

学习第二个故事

1. 学生思考热拉尔为何在找到女儿后说“我又有家了”。

2. 鼓励学生进行想象:热拉尔和女儿团圆的场景。

3. 朗读训练,帮助理解故事中的细节。

4. 教师总结,明确“家”的定义。

五、归纳升华,范围拓展

1. 齐读一段总结性话语:“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无论是何种形式,缺乏亲情的人,才是真正失去家的人。”

2.回应最初的问题,重新审视“家”的概念。

3. 教师分享一首关于家的小诗,激励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4. 布置鼓励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续写小诗,表达对家庭的理解与情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读书中反思生活,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及其在个人成长中的深刻影响。

第2篇:如何撰写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
拓展

新标题:探索家与亲情的深意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认读并书写生字“乐、云、岸”,理解并运用相关词汇,如“心安理得、相依为命、温馨港湾、心灵归属、珍贵记忆”等。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情节,通过细读故事,加深对家和亲情的理解。

3.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物情感及场景。

4. 初步意识到家是由亲情构筑的,体会亲人之间的关爱与支持。

教学重难点

1. 把握课文的核心故事,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

2. 在具体的场景中,通过表情和动作传达父女重聚的情感。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情境视频。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家。你们认为,家是什么呢?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概念。)

2. 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篇课文来探讨这个主题,书名是《家是什么》。

直接板书:16 家是什么

二、整体阅读,理解故事

1. 师: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回忆其中的两个故事,你能告诉我它们分别讲了什么吗?(引导学生分享对故事的理解。)

2. 师: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生字,例如“乐”、“云”、“岸”,我们一起读一读。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故事的关键内容。

3. 师:通过哪些关键句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你们有什么疑问想要提出吗?

三、深入分析,理解情感

(一)第一个故事

1. 师:在第一个故事中,为什么富翁会觉得自己的别墅不是家呢?(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内心的感受。)

2. 师:当我们失去了亲情,物质的富裕又有什么用呢?请大家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进行讨论。

3. 师:你们觉得富翁此时的心情如何?能否用语言/动作具体展示出来?

(二)第二个故事

1. 师:热拉尔在经历丧失之后,他是如何找到希望的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 师:当热拉尔找到女儿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用“悲喜交集”来描述,这个词汇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 师:你们能想象一下,这一刹那的重逢会是怎样的情景吗?请分享你们的想法。

四、情感升华,反思自我

1. 师:在这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家。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理解的家是什么?

2. 师:相信大家都感受到了,亲情是构筑家的必备条件,哪怕我们没有丰厚的物质,家依然在我们心中。

3. 师:我们一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感受它所传递的情感。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 请将热拉尔的故事与身边的人分享,加入你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描述。

2. 介绍你自己的家庭,展示你所体验到的亲情。

附板书

16. 家是什么

富翁有华屋却无家,

热拉尔有女儿便重拾幸福。

家的真谛在于心灵的归属。

通过这样一堂课,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从中体悟到家庭与亲情的珍贵,期待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用爱构筑一个温暖的家。

第3篇:如何撰写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家是什么的优秀教案
拓展

标题:探讨“家”的真正意义

教学目标:

1. 理解“游历”、“感同身受”等词汇,能够通过生动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学会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自主思考与同伴讨论来寻找答案。

3. 通过故事的比较与感悟,认识到家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情感的寄托。

4. 通过想象力的延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来源: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主题引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这个港湾被称为“家”。(板书)那么,什么是你的家呢?让我们一起通过两个故事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初读故事,自主提出问题

1. (课件展示第一个故事)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酒的富翁,他的身旁是一栋华丽的别墅。当警察准备送他回家时,富翁却说:“我没有家。”警察指了指他的别墅,富翁回道:“那不过是我的房子。”

听完这个故事,你的思考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别墅≠家)

2. 我们再来听一个不同的故事,并尝试提问。(课件展示第二个故事)

在卢旺达内战期间,有位父亲热拉尔,他为了找回失散的女儿,穿越重重困难,最终紧紧抱住了她,感动地说道:“我终于有家了。”

这则故事让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或疑问?(学生讨论后板书:女儿=家)

三、细读故事,自主思考

(一)深入研讨第一个故事

1. 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别墅≠家”的原因。

2. 进行交流讨论:

预设:富翁缺乏亲情,因此他把房子和家混淆。

你能想象富翁在没有亲情的情况下会经历怎样的孤独吗?

讨论他回到家后的感受:(当他回家时是否孤单、快乐或无奈?)

你们在家中碰到挫折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 重点句朗读:

听到警察提及“回家”,富翁反驳道:“我没有家。”(请填入能体现富翁孤独的情感词汇,并以此感情朗读。)

4. 讨论作者对此故事的看法:

(展示:家不应仅是物理空间,更是情感的栖息地。)

(二)深入研讨第二个故事

1. 带着问题细读,思考“女儿=家”。

2. 交流与讨论(有了女儿便有了家)。

3. 在面对富翁的故事时,你感到同情,而热拉尔的故事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思想冲击?

(学生分享各自感受,讨论“游历”、“感同身受”等词汇的含义。)

4. 热拉尔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与女儿团聚,他的心情在这里如何体现?

请用“感同身受”的方式来朗读“我终于有家了”,感受他的喜悦。

四、总结理解,书写反思

1. 将我们对“家是什么”的理解写成一句话,作为故事的结尾

2. 对比我们自己的理解与原文的结尾,进行交流。

3. 基于两个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思考。

4. 试着给出新的等式来解释家的人生意义。(板书:家=亲情、温暖)

五、拓展思维

除了家庭,我们还可以将哪些地方视为“家”?(如朋友、班级、学校等)你有什么理由?

总结:

真正的“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而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人际关系。它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空间中,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

板书:家是什么

别墅≠家

女儿=家

家=亲情、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