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撰写小学三年级语文爆竹声声教案

如何撰写小学三年级语文爆竹声声教案(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爆竹声声》的教案范文,着重介绍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节日文化。
第1篇:如何撰写小学三年级语文爆竹声声教案
拓展

标题: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爆竹的故事》教案设计

内容: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中的9个新生字,并理解14个新词语的含义。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思考题,理解课文主旨;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有关爆竹的故事。

3. 通过讨论,认识燃放爆竹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要点:

通过读书活动,让学生对爆竹的历史与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引导学生探讨燃放爆竹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揭题及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过年期间,大家为什么喜欢放爆竹?

二、预习课文(课前任务)。

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记生字新词,确保正确发音。

2. 思考以下问题:

- 爆竹的名字起源是什么?

- 有哪些关于爆竹的故事可以分享?

- 爆竹与中国古代的火药有何联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 学生依次朗读生字,确保发音准确。对于不理解的新词进行讨论,师生共同解决。

2. 逐个朗读课文,要求流利并富有感情。

四、深入学习课文,讨论预习问题。

1. 理解爆竹名字起源的方法。

-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相关段落,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 讨论过程重点强调“竹子的处理”和“受热后空气的变化”。

2. 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句。

五、作业与实践活动。

1. 填空练习:“爆竹”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如:早期爆竹是用竹子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

2.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震耳欲聋()、街头巷尾()、每逢佳节()。

3. 完成语文作业本的相关题目,并为下次课做好准备,思考更多关于春节和文化的相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帮助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安全意识,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到放爆竹的社会意义。希望这一课程不仅能增进学习兴趣,也能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思考。

第2篇:如何撰写小学三年级语文爆竹声声教案
拓展

新标题: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节日的响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节日文化,尤其是与爆竹相关的传统习俗。

2.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叙述能力。

3. 学会并识记新词汇,通过生字的学习增强书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 深入理解关于爆竹的传统文化及其象征意义。

- 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同时训练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流程:

一、引入话题:

1. 猜谜游戏(课件展示)

- 有个小家伙特别炸,

- 一发声响飞天涯。

- 过年时它最欢快,

- 不怕寒冷响声大。

- ─ 请猜一种节日物品

- 学生自行思考,随后展示爆竹燃放的照片,同时播放节日的欢快音乐。

2. 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发音和语调。

2. 进行同桌互读和评价,交流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3. 教师检查并纠正生字的发音。

三、深入解读:

1. 指名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两段,并讨论“爆竹”这一名称的由来。

2. 小组阅读3至5段,思考春节放鞭炮的原因,并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享经验,如除了春节,还有哪些特殊场合会使用爆竹。

3. 指名齐读6、7自然段,探讨爆竹的发展历史,并请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爆竹种类。

4. 小组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关于放鞭炮的传统由来及发展过程,强调其变化:从古代驱赶妖怪,到如今的节日庆祝。

四、拓展讨论:

- 燃放爆竹的各种原因。学生讨论其积极作用与潜在问题,观察其与烟花的关系。

- 通过课件展示烟花爆竹的庆祝场面,引导讨论我国大部分城市对放鞭炮的规定,以及同学们对此的个人看法。

小结:

- 虽然燃放爆竹带来了节日的欢愉,但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我们应通过科学的态度来寻找解决方案,让我们的春节更美好、更安全。

- 结束时,伴随着清脆的爆竹声和欢快的音乐,共同感受节日的气氛。

五、课文朗读与总结反思:

-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将传统文化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珍惜并传播这些宝贵的民俗。

第3篇:如何撰写小学三年级语文爆竹声声教案
拓展

教学设计:传统文化与安全意识的结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38个新词汇的内涵。

2. 通过思考题导向,深入阅读课文,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复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4. 认识到燃放烟花爆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意义,同时了解到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增强自我约束自觉性。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的习惯,帮助他们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文章中的主要句式,进行有效的复述。

---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15个生字,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词汇。

2. 理解课文第一段,积极参与讨论。

3. 初步意识到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以及爆竹名称的由来。

二、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

- 向学生提问:“过年时,人们通常用哪些方式庆祝呢?”

- 带领学生讨论燃放烟花爆竹,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体会其重要性。

- 介绍课题《爆竹声声》。

2. 听录音思考:

- 播放有关烟花爆竹的音频,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自主学习:

- 自行阅读课文,反复读生字,确保掌握字形。

- 划出新词,思考其含义,完成相关作业。

- 针对课后问题进行思考,寻找文本关联。

4. 检查学习成果:

- 认读生字并讨论其字形记忆方法。

- 理解“接触”、“风俗”、“延续”等重要词的意义。

- 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流畅性。

5. 小组讨论:

- 学生们讨论爆竹名称的来源,并理解相关词语的使用。

- 引导学生找出说明爆竹作为庆祝方式的句子,并感受其描述的丰富性。

6. 课后作业:

- 抄写生字和词语。

-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根据课后思考题,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第三段,掌握“临近”、“意外”、“广泛”的词义。

2. 了解燃放烟花爆竹的传统背景,并认识到禁止燃放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 回顾课堂作业第2题,进行反馈和纠正。

2. 学习第二段内容:

- 带着问题阅读,理清故事的脉络,讨论其中的论述。

- 理解“临近”和“意外”的具体含义。

- 轻声阅读,圈出关键词句,准备复述。

3. 学习第三段:

- 讨论城市禁令的原因,运用“因为……所以……”结构进行分析。

- 分享与安全相关的个人经历,增强理解的层次。

4. 朗读练习: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第二、第三段。

5. 课后作业:

- 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巩固学习内容。

---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用重点词句复述课文内容,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2. 自信流利地朗读全文,尝试用“每逢……人们……”格式进行句式仿写。

二、教学过程:

1. 朗读全文,总结各段的主要内容。

2. 重点词句归纳:

- 设计表格,帮助学生选择并填充与课文相关的重点句和词汇。

3. 交流展示:

- 学生在书面媒体上展示他们理解的重点词句。

4. 复述课文:

- 整合所学内容进行复述训练。

5. 仿写句子:

- 讨论“每逢”的使用含义,激励学生创作出与节日相关的新句子。

6. 声音词汇积累:

- 提取表现声音的词汇,通过实际例子巩固记忆。

板书设计:

主题:爆竹的传统与禁令

内容分层:

- 名字由来

- 燃放意义

- 禁止原因

(让学生填写括号内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学习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