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该如何设计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该如何设计(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案第三部分,包括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设计,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1篇: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该如何设计
拓展

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三:尊重他人,共建和谐校园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岗位的重要性,并尊重他人的付出与劳动。

2. 培养学生对老师及其他校园工作人员的尊重与感恩之情,增强彼此间的交流与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每位工作人员在学校中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尊重和感恩他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与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沟通的能力,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感谢卡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关于校园工作人员的短视频,通过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校园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付出着什么?”

二、我和老师的故事

教师:回顾我们上学以来,老师是如何伴随我们成长的。请谈谈你记忆深刻的故事,可能是一次课堂上的交流,也可能是课后的帮助。

学生自由分享:有同学讲述了老师耐心讲解难题的经历,有的则提到老师在课外活动中的投入与关心。

教师:我们在成长中可能有过和老师的误解或矛盾,但这些都是因为老师希望我们能更好。你们认为老师在那个时刻的用心是出于什么呢?

三、探讨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色

教师:在学校中,不仅有老师,还有很多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比如清洁工、保安、食堂阿姨等。你们知道他们平日的工作吗?让我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有同学提到食堂阿姨每天为大家准备食物的辛苦,有的谈到保安为了维护校园安全的责任感。

四、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

1. 制作感谢卡: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活动,为你心中认为伟大的工作人员制作一张感谢卡,表达你的感谢和赞美。

2. 向全班分享自己的感谢卡内容,鼓励同学们用真诚的言语传达自己的感受。

五、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讨论时间:在课堂中,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请大家说说你们的想法。

学生总结:相互尊重、积极沟通是很重要的,让老师了解我们的想法,也让老师有更多机会去理解我们。

六、教师总结

大家在这一课中学习到了尊重与感恩的重要性。师生之间如同桥梁,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使这座桥梁更加坚固。希望大家今后多关心身边人,尊重每个为我们付出的人,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的重要性,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

2. 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校园内工作人员的感恩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对校园内各类角色的意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去实践尊重与感恩的行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一段关于团队合作的短片,展示每个角色在完成一项任务时的协作过程。

2. 提问:如果没有这些工作人员的配合,会发生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二、了解不同角色的付出

展示一组不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视频,引导学生逐一思考与讨论这些工作的意义。

三、学会表达感恩

1. 小组活动: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你觉得我们可以如何表达对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感谢?”

2. 学生探讨后,记录下他们的感恩方式,比如:言语的赞美、行动上的支持等。

四、积极行动起来

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谢化作行动,例如帮助老师整理课堂,关心食品安全,尊重每位工作人员的劳动。

五、总结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仅学习了尊重与感恩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希望大家能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每一位为校园贡献力量的人,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友好、和谐。

第2篇: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该如何设计
拓展

新标题: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感恩与回馈

新内容:

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父母在生活中付出的艰辛,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从而自觉地用行动来回馈父母的爱与关怀。

活动重点:

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实践这一理念。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感恩”。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给予了我们无限的爱与支持,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我们能在温暖中成长。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共同进入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如何回馈父母的爱”。

二、感受父母的爱:

1. 阅读教材第26到28页,体会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点滴。

2. 观看感人的短片,结合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文字,激发大家内心对父母爱的回忆,重新认识父母对我们的深情厚谊。

3. 教师总结:我们都是在父母无私的关爱中茁壮成长的。每一次的帮助、每一份的呵护,都是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回忆。我们吃的第一口饭、穿的第一件衣服、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浓缩了父母心血的成果,因为他们为了我们放弃了很多,牺牲了很深的期盼。

板书设计:

感恩父母

——理解父母的爱

第二课时

用心回报:

一、阅读教材第29到31页,更深入地体会父母爱的重要和伟大之处。

二、小组讨论:面对父母的辛劳,我们应该如何表达我们的回报之情?教师总结:同学们,我能看到你们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或许对父母的照顾变得习以为常,甚至有时候会忽略他们的付出。同学们,有什么体会与感想呢?

三、学生分享对父母爱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

四、教师总结:正如大家所说,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在我们遇到困难时,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将自己的安危抛诸脑后,为我们的幸福而不惜一切。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的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回报。

板书设计:

感恩父母

——用心回报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在心中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并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实际行动去浇灌,使之茁壮成长。

第3篇: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该如何设计
拓展

标题:探索家庭的多元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家庭与他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深入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背景。

2. 学会通过交流和提问获取信息,探讨亲属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家庭成员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描绘家庭成员的独特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开场时,我们都把家视为心灵的港湾,但是每个家庭的构成及其背后的故事却各有不同。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家庭成员之间有哪些有趣的联系和故事呢?

二、我的家庭故事

1. 分析家庭插图

- 有的家庭由多个世代共同生活。

- 大部分家庭的结构是父母与孩子的三口之家。

2. 展示家庭合影,讲述合影背后的故事!

3. 讨论不同类型的家庭形式,包括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等,大家还知道哪些独特的家庭结构呢?

4. 向同学们分享你的家庭故事,介绍你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职业和爱好。如:

- “我家有四位成员,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妈妈是一名教师,我还有一个爱好画画的妹妹。”

5. 小组调查活动

- 收集信息,填写关于家庭成员和他们的特长及兴趣的调查表。

三、板书设计:

“探索我的家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家庭与亲属的联结

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成员的组成,探讨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与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家庭成员与亲属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各类亲属的关系及称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家庭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祖辈和其他亲属的存在。他们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二、家庭及亲属关系

1. 通过展示亲属关系图,帮助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与称谓。

2. 讲解家庭关系的树状图,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

3. 询问学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与父母的关系如何,他们之间的称呼是怎样的?

4. 进行互动问答,考验大家对家庭称谓的理解。

- 例如,告诉我,你应该如何称呼你的表哥、堂姐?

5. 小组讨论

- 让学生分享自己与亲属之间的趣事,通过实际故事加深对家庭关系的认识。

三、板书设计:

“探讨我家庭的结构”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家庭成员的角色,还能深入思考家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了解家庭的社会功能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与归属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