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教授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如何教授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总结了沪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案内容,着重介绍了《山里的桃花开得迟》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课堂活动设计,以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理解能力。
第1篇:如何教授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拓展

标题:探索自然现象的秘密——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认读9个新生字:“沈、芳、院、寺、凋、枯、原、约、袄”,积累7个相关词语,并进行1句听写训练。

2. 规范朗读课文,培养流利的阅读习惯。

3.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识记新生字和词语,并进行生字听写。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理解内容的效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向学生展示课题《山里的桃花开得迟》,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律。

2. 提出问题:“故事中的大人物是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沈括”。

3. 教师介绍沈括的生平和他的成就,让学生对这位名人产生兴趣。

二、整体理解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静心思考,了解沈括在故事中的经历。

2. 学生小组讨论:“沈括在故事中展现了怎样的个性?”引导他们总结出“爱动脑筋,善于实践”的特质。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展现沈括爱动脑筋的片段,进行讨论,老师做适当补充。

2. 随机抽取段落学习,特别留意生字的使用:

(1)阅读第二段,重点学习“枯”、“萎”两个字,解释其含义,指导学生怎样读出这些字。

(2)讨论“寺”、“凋”在第一段的使用,对照古诗的内容,理解其丰富的意象。

3. 带领学生齐读第一、第二段,感受文字的美。

4. 引导学生思考沈括寻找桃花的过程与结果,分析描述原因的句子。

5. 学生交流理解,进一步解读文章的主题。

6. 加深对生字“飕”的理解,探讨妈妈为何提醒沈括带小棉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7. 继续指导学生流利朗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四、思维拓展

课后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曾遇到过的自然现象,举出例子,与同学分享并讨论。

五、练习设计

进行组词练习:

- 请同学们尝试用以下字词造句:

- 芳( )、菲( )、寺( )、枯( )、萎( )、约( )

- 防( )、排( )、持( )、故( )、矮( )、钓( )

- 放( )、悲( )、特( )、苦( )、委( )、均( )

板书设计:

课程标题: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核心主题:探索自然现象,爱动脑筋,勤于实践

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敢于提问,乐于思考,培养他们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

第2篇:如何教授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拓展

新标题:春天的秘密——探索桃花开花的时机

教学目标:

1. 在拼音的帮助下,流利阅读课文,并准确发音。

2. 识记新学的六个生字,特别注意字形特点,练习写字“盛、萎”。

3.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春天桃花开放的晚”的原因,积累相关词汇如“怒放、枯萎、争论、较量”。

4. 体会沈括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精神,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桃花开始绽放,你们知道桃花通常在什么时候开放吗?(三月,上海南汇的桃花节)

2. 分享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桃花的名句,一位同学可以为大家朗读,看看谁能更加流畅的表达。

- 展示“山寺”二字,与大家共同体验其意,古人常在山上建寺庙。

- 展示“芳菲”,并让同学们一起朗读,掌握记忆技巧。

3. 齐读诗句,探讨其意。谁来尝试解读这两句诗?

4. 通过展示“凋谢”,引导同学们分析生字的结构,并进行书写练习,来看花朵的生命周期。

5. 师生共同朗读,讨论: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6. 同学们或许会产生疑问,这是个什么问题呢?(引导学生理解课题: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7. 出示课文第一段,齐读。

二、 初读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利用拼音识字,并思考沈括心中的疑惑,标记出来。

2. 分享思考,讨论沈括是如何探索这个问题的。

三、 理解感悟,积累表达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 指名朗读第二段,掌握生字“枯萎”并使用连词进行比较。

2. 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沈括的问题。

3. 在妈妈的问询下,沈括决定上山探寻桃花的开花情况。

4. 自主阅读第三、四段,找出描写山上桃花的句子。

5. 引导讨论:山上的桃花开得如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

6. 观察桃花盛开的情景,尝试带入感情进行朗读。

7. 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资料表格,总结沈括的观察结论。

四、 实践与感悟

1. 探讨“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原因。学生可以模拟小组讨论,互相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体会七嘴八舌的争论场景。

3. 小组间交流讨论结果,描述山上与山下的不同情况。

4. 沈括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原因,鼓励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 整理老师的疑问,讨论妈妈是否知道开花迟的原因,以及她的态度。

五、 感悟

希望大家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实际生活中,都能向沈括学习,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从而找到更多的答案,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慧。

六、 复习巩固

复习生字,进行组词与书写练习。

板书:春天的秘密——桃花的秘密

第3篇:如何教授二年级语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
拓展

新标题:认识沈括与自然之美:山里桃花的秘密

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书写本课重点生字,培养识字能力,掌握“沈、芳、寺、枯、约、袄”六个生字的读写。

2. 通过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使其能够流利地阅读,不遗漏、不替换、不随意停顿,特别是对诗句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兴趣与科学探究精神,引导他们思考沈括小时候的故事与成长经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课文中两句古诗的含义,并通过重点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 探索山里桃花晚开的原因,理解自然界中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

[教学准备]

- 设计多媒体课件,准备古诗的朗读资料与可视化教学工具。

[教学时间]

-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欣赏古诗

1. 播放古诗《大林寺桃花》的朗读音频,鼓励小朋友们认真倾听。

2. 请学生轻声跟读,注意诗句的韵律与情感。

3. 出示经典句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引导学生认识诗中的美景与感受。

4. 通过生动的问答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呢?

5. 通过讨论,揭示沈括的名字,引出他对自然的思考与探索精神。

二、自学课文,深入了解

1. 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流利理解故事。

2. 小组内互读,纠正发音,分享阅读感悟。

3. 指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沈括遇到的问题以及他是如何解决的。

4. 让每个小组挑选一句话进行朗读并分享其含义,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感悟成长

1. 讨论沈括的特点,例如他的思考能力和求知欲,鼓励各位同学发表看法。

2. 学生选读并圈划出关于山里桃花晚开的原因的句子,分享自己的发现。

3. 借助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回忆沈括的经历,思考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咨询母亲、观察自然、实践探究等。

4.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增加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好奇心,使他们也能像沈括那样勇于提问、探究未知。

四、总结与互动

1. 通过总结沈括的品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爱动脑筋与勇于探索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多提问题、爱思考。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某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开展自由交流,培养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通过这节课,学生不仅学习了生字和古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像沈括一样成为热爱探索的小小科学家。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将这种思想融入日常生活,以科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