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课堂设计示例

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课堂设计示例(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提供了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和运河》的教案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教学,深入理解国家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与热爱。
第1篇: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课堂设计示例
拓展

教学目标

1. 掌握本课的生字和重点词汇,能够解释其含义。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 学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生字和词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1. 授课所需的图片和多媒体材料。

教学时间

1.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兴趣

1.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何能被称为‘巨龙’吗?”

2. 接着询问:“你们对长城和运河了解多少呢?”

3. 教师通过PPT展示,让学生观察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并描述所见内容。

二、初步阅读与理解

1. 学生自学课文。

(1)独立阅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并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2)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汇:

- 依山傍水

- 悠久绵延

- 章回秘史

- 令人惊叹

- 人间仙境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展示相关词汇,纠正读音。

(2)请学生结合具体句子解释这些词汇的含义。

三、分析课文结构

1.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与“奇迹”相关的三个主要内容。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

四、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导入问题:“为什么作者要通过‘驾驶着飞机’来引入奇景?”

2. 教师引导讲读,进行对比分析:

- “一个奇迹展现在我眼前。”

- “我见到了一幅奇异的画面。”

3. 引导学生用动画比喻理解“穿行”和“爬行”的具体含义。

4. 引导讨论长城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同时分析“不朽”的内涵。

5. 探讨“创造”与其他短语的呼应关系。

6. 引导理解“祖先”的重要性,并讨论创造奇迹的主体。

7. 确定第一部分的作用,强调内容的中心思想。

8.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不同内容的句子和段落。

9. 将内容进行分类阅读,鼓励学生互相评议。

五、朗读第二部分

1. 导读,播放录音并鼓励学生默读第二部分,找出感叹的句子。

2. 观察插图,进行填空与讨论。

3. 深入分析长句子结构的作用及词汇的选择,讨论不同词汇替换的可能性。

4. 通过自读比较两部分的朗读技巧,找出异同。

5. 鼓励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6.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朗读课文。

六、探讨与总结

1. 提问学生“人间奇迹”的含义,鼓励分享个人理解。

2. 理清长城和运河为何被称为奇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观察。

3.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总结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

七、全班配乐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一起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行背诵。

八、总结与质疑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想深入了解的方面。

2.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教师适时进行总结。

九、作业设计

1. 背诵全诗,有感情的表达。

2. 撰写介绍长城和运河的短文,培养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长城与运河

- 奇迹

- 长城:依山傍水、悠久绵延(如同巨龙)

- 运河:银光闪闪、直达天边(如同绸带)

第2篇: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课堂设计示例
拓展

标题: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记忆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及相关词汇。

3. 深刻理解长城与运河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成就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并运用“蜿蜒曲折、辉煌壮观”等词语。

2. 认识长城和运河的起止地点,同时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化自信的理解。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背景录音。

教学时长: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诗歌主题,想象其描述的壮丽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道历经千年的长城,还有一条流淌了近两千年的运河,承载着无数的历史和文化。你们知道这道城墙和这条河流各自的名字吗?”

(展示长城的图片):“这是我们的骄傲——万里长城!还有这条美丽的河流——京杭大运河!”

二、初读课文

1. 各自进行轻声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和词汇。

2. 进行生字词的检查。

- 如“流淌、辉煌、曲折”等。

3. 分组交流所学词语的含义,并根据字词重音进行朗读。

三、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1. 探讨作者为何选用“如同飞行在空中”展示壮观的景象。

2. 比较句式的不同表达,试着描述变化。

3. 分析“长城谱写的不朽篇章”蕴含的两层意义。

4. 理解“创造”在句子中的关联性,以及“祖先”的重要性。

5.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文中的情感表达。

四、作业设计

1. 用笔描写字词。

2. 完成书后的小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第二部分,感情朗读与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听写刚才学习的生字词。

2. 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 一同朗读第二部分,讨论“运河则谱写了一首动人的篇章”的深意。

2. 观察插图,交流比喻的含义。

3. 比较句式,理解意义上的细微差别。

4. 提问“北起首都、南至天堂”构成的结构功能。

三、总结与反思

1. 通过课堂学习,大家了解到祖国的奇迹远不止长城与运河,还有许多我们需要探索与学习的优秀文化遗产。

2.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来创造出新的奇迹。

四、作业设计

1. 完成课后指定的练习。

2. 研究多音字的不同词义。

板书设计:

长城与运河

长城(巨龙)

——连绵起伏、辉煌壮观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运河(绸带)

——银光闪闪、蜿蜒流淌

——连接南北的历史之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起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探索精神。

第3篇: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课堂设计示例
拓展

二年级语文上册《长城与运河》教学设计(沪教版)

一、课程引入

1. 词汇回顾

开始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进行生字词的听写练习,以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

2. 朗读感受

鼓励同学们分组,指名朗读教材第一部分,注重情感的表达。老师提问,哪一个词展示了作者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生思考“不朽”的深意。

二、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1. 导入课堂

播放录音,学生可一边听一边默读第二部分,标记下作者发自内心感慨的句子,如“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 互动讲解

- 观察与思考

请学生们注视书中的插图,尝试填写相关内容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中,比喻的对象是什么?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

- 文本分析

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这一结构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什么?尝试交流“动人”和“不朽”是否可以互换。

3. 朗读技巧指导

让同学们结合已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自行朗读第二部分,注意情感与语气的搭配。指名对比两段的朗读方法,各自选择一段分享。然后进行同座间的互读,互相纠正发音。

4. 多样化朗读

- 男生朗读两段中关于描述的部分,女生读抒情的词句,最后齐读那些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话,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三、知识总结

1. 反思与讨论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们理解到了什么?我们的祖国的美景是否只限于这两个伟大的奇迹?作者是否仅仅在赞美我们的祖国呢?

2.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从高空俯瞰了祖国的伟大奇迹。其实,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伟大的长江大桥、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技术领先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及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三峡工程等。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未来创造出更多的新奇迹。

四、布置作业

1. 课堂练习任务

完成课后习题的第三题,以巩固当日所学内容。

2. 家庭作业

- 进行多音字的组词练习。

- 完成形近字的组词练习,示例为:

- 骂、使、蓝、导、象

- 驾、驶、篮、异、像

- 绵、峪、蜿、蜒、扁

- 棉、浴、碗、诞、篇

- 折、绸、朽、州、飘

- 拆、调、巧、洲、漂

附录:板书内容

- 长城

-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 运河

- 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