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如何准备铁棒磨成针的教学计划

如何准备铁棒磨成针的教学计划(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介绍了浙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铁棒磨成针》的教案,详细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活动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1篇:如何准备铁棒磨成针的教学计划
拓展

标题:如何在岁月中锤炼成长——《铁棒磨成针》的教学反思

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巩固14个生字,理解“铁棒、决心、苦练、变化、不论、未来、成就、坚持”等词汇的内涵。

2. 能够灵活使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并撰写具体完整的句子。

3.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的情感,用多样的语气分角色进行朗读。

4. 理解“铁棒磨成针”的深刻寓意,认识到只要心中有坚定的决心和付出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标。

第一课时:

1. 通过分析课题,了解课文大意,激发学生兴趣。

2. 针对课文的第一段与最后一段进行重点学习。

(1)掌握7个生字,理解“历史、诗人、挑战、持续”。

(2)通过了解李白的变化,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埋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1. 教师出示铁棒与针,让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难道铁棒真的能磨成针吗?”通过课堂的学习,我们会找到答案。

2. 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关注其中生字的发音。

3. 查看文中插图,询问:“插图中的小少年是谁?他在思考哪个问题呢?”

4. 介绍唐代的背景,加深学生对“唐朝、诗人”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教师朗读课文,并鼓励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对课文进行小节划分,寻找“铁棒磨成针”这一主题的线索。

三、深入分析第一段。

1. 自主阅读第一段,练习生字“唐、诗、困”的正确发音,分析多音字“朝”。

2. 进行生字新词的认读与检查。

3. 引导学生总结第一段主要信息,并讨论李白何以成为伟大的诗人。他的小学阶段是如何对待学习和困难的?面对挑战时的正确态度。

四、探讨李白的变化。

1. 学习第三段内容,讨论李白怎样成长为著名的诗人。他的刻苦学习体现在哪里?持续努力有哪些积极成果?

2. 让学生思考:李白的改变是因何而起?这个悬念将在下节课解开。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所学生字及新词,巩固记忆。

2. 课后练习,要求用两个字进行造句练习,以加深对词汇的了解和运用。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生字新词,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挫折的正确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中感受到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勇于迎接挑战,成就自我成长。

第2篇:如何准备铁棒磨成针的教学计划
拓展

教学设计:关于《铁棒磨针》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相关词汇如“坚持、努力、毅力、目标、成就”等的含义。

2. 能够模仿句型“谁在何处做何事”进行完整句子的书写练习。

3. 进行角色朗读,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情表达。

4. 理解“铁棒磨成针”的深刻含义,领悟只要有恒心与努力,任何目标都能达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明确理解“只要持续努力,就能实现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和“勇敢面对困难,不放弃,定能成功”这些核心理念。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抽象词汇的含义可能让学生感到困惑,教师需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式讨论和互动阅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铁棒和针)、配乐朗读材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话题

1. 展示实物:铁棒与针,让学生观察讨论这两者的不同,提问:“看似粗大的铁棒真的能变成针吗?”

2. 引出课题:《铁棒磨成针》。

二、自主阅读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遇到生字时鼓励多读几遍,确保理解其用法。

2. 分段交流,讨论课文的内容结构,讲述故事的主人公及事件时间。

三、深度学习

1. 集中学习课文的第一段,通过讨论李白的早期教育,理解他曾经的态度与后来的改变。

2. 小组分享遇到的学习困难及解决方式,强化个人经验的分享与反思。

四、角色朗读

1. 以小组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特别注意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2. 讨论李白对老大娘的惊讶及她的回答,分析“功夫深”的定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总结提升

1. 共同回顾课文的核心思想,提问:“李白从老大娘那里学到了什么?”

2. 启发学生思考在面对学习与生活中的障碍时,他们会如何表现,以及他们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

六、创意写作

1. 请学生用“谁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句型进行创作,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说明。

2. 利用本课故事鼓励学生谈论未来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板书:

《铁棒磨针》

- 坚持与决心

- 努力工作 ----> 成就梦想

这篇教案旨在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应采取的态度和策略。希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体会到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第3篇:如何准备铁棒磨成针的教学计划
拓展

新标题:关于“坚持不懈”的课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2. 熟悉本课的生字,并掌握特定词汇的意思如“毅力、锲而不舍、奋斗、坚持”。

3. 学会仿写句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4. 能够进行分角色朗读,提升语感和 fluency。

重点: 理解“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的主题思想。

难点: 报道中涉及的生字和抽象词汇的理解。

教学准备: 白板、字卡、实物展示(如铁棒和针)。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题所传达的含义。

2. 学习生字,紧扣第1和第7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讨论

1. 展示实物:一根铁棒和一根针。引导学生描述这两者的特点。

2. 提问:一根粗铁棒能够变成一根细针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是否困难。

3. 引出课题:“铁棒磨成针”,询问学生对此标题的理解与联想。

二、自学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记录生字。

2. 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讨论每段主要内容。

3. 学生展示对生字的认读成果,进行正音练习。

三、理解与交流

1. 讨论“坚持不懈”的意义,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坚持,如学习语言或运动。

2. 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如何克服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复习生字及词汇,并解读课文中的关键段落。

2. 掌握更深层的努力意识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回顾上节课生字,进行卡片认读。

2. 引导学生讨论李白从何处明白了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二、深入分析

1. 引导学生逐段阅读,特别关注人物对话。

2. 强调李白与老大娘的对话中所展现出的坚持和决心,并引导讨论。

3. 理解“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的深刻含义。

三、角色扮演

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重现李白与老大娘的对话,练习把握角色情感。

2.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魅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到努力的重要性。

2. 学会用“谁看到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巩固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课文要点,互相交流理解。

2. 讨论李白所学到的努力与奋斗的道理,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情境模拟

1. 设定情境,学生一起探讨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分享应对方法。

2. 帮助学生描绘出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激励其今后坚持不懈。

三、作业指导

1. 教师提供例句,学生完成相应的写作练习。

2. 完成所需作业,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两句关于“努力”或“坚持”的话。

通过这三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还能在生活中实践“锲而不舍”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