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指甲变了教案怎么写

小指甲变了教案怎么写(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围绕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小指甲变了》一课,提供详尽的教案范文,旨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内容。
第1篇:小指甲变了教案怎么写
拓展

新标题:感受外婆的爱与孩子的欢乐

教学目标:

1. 独立识记本课重点汉字,并准确书写及理解生活应用的词汇,积累相关表达。

2. 流利朗读课文,尤其是关于外婆为孩子们染指甲的段落,讨论这其中的细节与情感。

3. 理解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感受到文中蕴藏的情感温度。

4. 体会农村生活的简单快乐,感受与外婆之间的亲情联系。

教学重点:

1. 正确认读和书写生字。

2. 流畅朗读课文,感受农村孩子的快乐与对外婆的思念。

教学难点:

1. 在反复阅读中,积累优美句子和好词。

2. 理解外婆给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及其背后的深情。

教学准备:课文多媒体展示、凤仙花实物、相关工具道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播放一个夏日黄昏的场景)小朋友们,你们看,晚霞在天空中渐渐消散,蝉鸣声此起彼伏,一阵阵花香漂浮在空气中,淡淡的月光洒满大地。

2. 夏日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啊!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感受其中的美好。

3. 在这一片恬静的夜空下,农村的女孩子们正在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指甲变了》这节课,揭开她们的快乐。

二、整体感知

1. (展示凤仙花的图片)小朋友们,这种美丽的花叫凤仙花。在农村的夏天,孩子们会用它来染指甲,真是个有趣的传统。

2. 你们猜,凤仙花把小女孩的指甲染成什么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吧!

3. 同学们发现,染过的指甲变得红润、亮丽,还有好闻的香气,就像一颗颗珍珠一般。

三、深入分析

1. 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寻找外婆为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注意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 大家知道外婆是如何准备这些材料的吗?阅读中一起找出关键词,如“捣”、“蒜”,并讨论这些词语的意思。

3. 让我们一起朗读描写外婆动作的段落,感受她耐心和细致的爱。

四、情感交流

1. 全班讨论:外婆的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分享你们的故事。

2. 通过这一点点的交流,让我们更加理解外婆的用心,她在琐碎中给予了孩子们多大的快乐。

五、课堂总结

1. 读完这个故事,你最打动的地方是什么?

2. 课文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孩子们在这简单的生活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色彩,更是与家人之间的那份深情。

3. 下一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文中优美的描写,记录下你觉得最美的一句。

板书设计:

外婆的细心——凤仙花的色彩——孩子们的快乐与期待

第2篇:小指甲变了教案怎么写
拓展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洗、染、夜、璀、瑰、娇、懒、趣”等8个新生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童趣横生、如梦如幻、细致入微”等词汇。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用几句话简要复述女孩子们染指甲的过程,特别是外婆的细致动作。

3. 感受童年生活的魅力,理解女孩子们的心情与对美的向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词汇卡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小指甲变了

- 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中的特殊发音,并进行轻声练习。

提问: “小指甲变了,究竟变得如何呢?”让学生分享预习的结果。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红润润、璀璨亮丽、香气扑鼻。

- 朗读词语,通过朗读深化对这些形容词的理解。

引导思考: “小指甲的变化让我们联想到一种什么样的美?”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到变化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思考小指甲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美丽?

- 提示学生关注外婆和女孩们的互动,板书主要角色:外婆、女孩们、染指甲。

2. 讨论外婆为女孩染指甲的环境。

- 出示句子:“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梢,洒在宁静的夜晚。”引导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他们的想象。

3. 引导学生寻找指甲变化的时间。

- 学习相关语句,认识生字,并着重讨论时间表达的用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故事发生的背景。

4. 根据讨论的结果,组织学生简要概括课文大意。

- 小组合作复述:在温馨的月夜,外婆为女孩们染指甲,第二天醒来,小指甲变得迷人。

三、深入学习,体验情感

1. 树立情境,让学生想象外婆在月夜下的准备工作。

- 引导学生具体朗读描写月夜的词句,帮助他们感受外婆的温柔和耐心。

2. 讨论染指甲的材料和步骤。

- 板书外婆为染指甲准备的材料,激励学生表达他们的创意。

3. 设计角色扮演,感受女孩们急切的心情。

-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女孩们对染指甲的期待,板书:着急,强调情感共鸣。

4. 深入理解外婆染指甲的过程。

- 临场演示,通过实际动作和语句连接,帮助学生记忆外婆的每个步骤,让他们感受温暖与幸福。

5. 探索小女孩们的“小心翼翼”与惊喜感。

-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表达她们的细腻心情,以及看到指甲变化时的欢喜与惊奇。

四、总结提升,深化主题

-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感概童年生活的美好,强调对美的欣赏与追求。

结束语: “每个孩子心中都渴望美好,今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份对童年纯真回忆的珍惜。”

- 带领学生再读课题,增添对文章的理解与美好期待。

板书设计

```

小指甲变了

-------------------

月夜 | 第二天清晨

外婆 | 准备 | 包(染)

红润润 | 璀璨亮丽 | 香气扑鼻

女孩们 | 着急 | 新奇 | 惊喜

```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还能在参与中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第3篇:小指甲变了教案怎么写
拓展

标题: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小指甲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积累词语“枝头、轻轻捏、细心翼翼、红润光亮、花香扑鼻”。能熟练书写6个字。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 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找到描绘外婆为孩子们处理指甲的动作词汇,积累时间表达的句子。

4. 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理解每个人都爱美的心情。

教学重点:

1. 熟悉并认读本课中的11个生字,学习书写6个生字。

2. 流利朗读课文,体会农村孩子的快乐和对外婆的思念。

教学难点:

1. 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积累描述外婆动作和描绘环境的好词。

2. 学会抓住描绘外婆给孩子们处理指甲的动作的词汇,描述整个过程。

教学准备:

课文媒体、凤仙花的实物和图画、染指甲的工具(如小容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通过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忆童年的快乐时光。

出示课题:《小指甲的变化》

2. 引导提问。

(谁的小指甲变了?小指甲变成什么样子了?小指甲是如何变化的?……)

二、初步阅读

(一)自学

要求:(1)注意字音,顺畅阅读,把课文读对。(2)思考谁的小指甲发生了变化,它变成了怎样?

(二)反馈交流

1. 分段读课文。

2. 交流思考:

(1)是谁的小指甲变了?(例如,姐姐、好友、邻居等)

(2)小指甲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 出示句子:“啊,小指甲变得红润光亮,闪亮如珠,仿佛是最美丽的宝石啊!”

3. 学习新字。

4. 引导正确发音,注意ABB式的词语。

三、深入阅读

(一)学习课文的相关段落。

1. 教师:请轻声朗读所选段落,思考小指甲是如何变化的。

2. 互动交流:

(1)学习生字。

(2)通过插图了解工具(如小碗或染料)。

(3)圈出描述外婆为孩子们处理指甲的动作词汇(如:涂、轻捏、抹、取、递等)。

(4)边做动作边读句子。

(5)引导讨论:染指甲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如何?引导朗读相关句子,如“哟,好痒啊!”和“哟,好舒服!”

3. 过渡:确实,染指甲时可能会有些痒,但孩子们心里却是十分开心的。你觉得孩子们是如何表达这种快乐的呢?

(二)学习其他段落:

1. 阅读其他部分,寻找描绘孩子们对染指甲期待的表述。

2. 交流与板书:

(1)“月亮透过树梢,慢慢爬上天边。小女孩们洗过澡,围着红色的围巾,披着长发,坐在席子上享受凉风。槐花的香气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飘散在这美好的夜晚。”

- 注重朗读,捕捉那份愉悦的气氛。

(2)其他女孩们争相呼喊:“快给我染,快给我染!”引导学生模仿她们急切的语调。

(3)每位小女孩展现自己的小指头,像金光闪闪的小宝石一样,小心翼翼地回家,轻轻躺下,急切地想要看自己的新指甲。

- 学习新字,用比喻的方式理解“小心翼翼”。

- 让学生想象:她们回家的情景是怎样的,怎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新指甲。

- 板书:小心翼翼。

四、小结复习

板书设计:

《小指甲的变化》

争先恐后

小心翼翼

欢乐无比

通过这次课,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生字和词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对美的向往,渗透了对外婆宽厚情感的感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