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怎样进行李白思乡的教学设计

怎样进行李白思乡的教学设计(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理解《李白思乡》的主题,结合诗歌的意象与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通过互动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第1篇:怎样进行李白思乡的教学设计
拓展

新篇标题:探索李白的思乡之情: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方法

教学目标

1. 能够使用拼音正确朗读11个生字,包括“思、各、山、村、明、亮、月、光、床、亲、就”,并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认读这些生字。

2. 通过流畅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顿读,能够背诵课文中的古诗,并理解诗的主要意思。

3. 认识“心”作为部首,通过写字练习“思、山”这两个字,增强书写能力和技巧。

4. 根据课后观察月亮变化的要求,进行口述练习,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准确读出生字的发音,特别是三拼音以及前后鼻音与平翘舌音。

2. 学习部首“心”,并掌握“山”的正确笔顺。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 首先,通过复习以往学习的诗歌来激活学生的记忆。可以提问:“小朋友们,谁可以给大家背诵一首学过的古诗?”

2. 介绍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并引导学生朗读《静夜思》。教师可以简要说明李白的成就,并引导学生体会他诗歌中的美感。

3. 学生们使用拼音准确朗读,教师通过抽读和同桌互读来检查发音的准确性。

4. 揭示课题:“李白思乡”,解释“思”的部首及其意义,加强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二、学习生字新词

1. 根据录音,学生看字形、读音,同时侧重注意生字的结构。

2. 组织小组活动,分工拼读生字,确保大家都能熟悉字形和读音。

3. 进行生字游戏,如“你说我拿”,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

4. 利用词语组建与生字相关的句子来促进记忆,如“漂亮的明月”和“亲切的问候”。

三、阅读课文,理解古诗大意

1.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朗读时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2. 分段阅读,评议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讨论李白创作这首诗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思”的深层含义。

4. 齐读古诗,通过抽读与仿读的方式增强朗读兴趣,鼓励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进行比较。

5. 练习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感受与理解。

四、复习与巩固

1. 复读课文生字新词,让它们在实际语境中反复出现,加深记忆。

2. 结合中秋节的情景,鼓励学生描述月亮的美丽,在情感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

3. 通过对比句式练习,帮助学生构建合理表达的习惯,如“怎样的月亮像什么”。

4. 在写字环节,重点指导书写“思”和“山”,帮助学生理解字形与笔顺的重要性。

这节课旨在通过对李白诗作的探索,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启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第2篇:怎样进行李白思乡的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探索李白的思乡情怀

教学目标:

1.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拼音帮助学生认读11个生字。

2. 教导学生朗读课文,做到不添漏字,强化标点停顿的意识,同时背诵相关古诗。

3. 初步学习“心”字底,熟悉“思、山”两个字的书写,注重书写姿势。

教学过程:

一、 引入古诗,了解李白

1. 教师配乐朗诵唐代名篇《静夜思》(展示古诗)。

2. 师生共读古诗,探索诗中生字的拼音。

- 故事启发:在此古诗中,有许多字是我们已经认识的,而有些字则需要我们共同探索和练习。

- 媒体辅助标注生字的拼音,鼓励学生自主拼读并分享读音。

3. 指名学生以小组形式朗读古诗,并随机出示生字进行正音练习。

- 重点词:“明”发音技能训练,让学生了解“明月”的含义,即“亮丽的月光”。

4. 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配合李白的头像及生平介绍),引导学生思考他的艺术成就和个性风采。

- 学生讨论李白的艺术影响,继而学习“各地”这个词。

5. 确定本课的学习主题:“李白思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李白在夜晚的情感。

二、 阅读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然过渡:李白的足迹遍布全国,他曾到达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 介绍相关词语“山村”,指导其书写。

2. 让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并思考李白在小山村里的所见所思。

- 媒体出示阅读要求,鼓励学生自主读课文,理解内容。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确保生字的正音,不漏字、不添字。

- 随机正音“亲人”,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古诗的深意。

4. 引导学生思考李白眼中所映现的家乡和亲人。

- 群体分享各自的想象,鼓励创造性表达,并归纳李白的思乡情感。

5. 引导学生深度朗读诗文,并通过配乐朗读来营造氛围。

- 强化情感,结合对“思乡”的理解加深文学欣赏。

三、 巩固与延伸

1. 回顾李白的故事,展示他在小山村的经历。

- 媒体出示句子概述,鼓励指名朗读与齐读。

2. 帮助学生巩固生字,通过“村、亮、光、床、就”的寓意引导他们运用各种记忆法。

- 激发学生对于汉字学习的兴趣。

3. 拓展阅读,分享其他古诗歌,鼓励学生对古代诗人思乡情感的理解。

- 例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促进古典诗词的深入探索。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也加深了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培养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希望他们在朗朗书声中,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让传统诗词伴随他们成长。

第3篇:怎样进行李白思乡的教学设计
拓展

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李白思乡》

教学目标

1. 复习并巩固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

2. 识记和理解生字“白、人、各、村、明、月、光、亲、就、写”,并积累相关词语如“什么地方、山间村落、光明、月色、明亮、故乡、亲属、写作、低下头”。

3. 培养正确的朗读能力,顺利朗读课文及相关句子。

4. 背诵古诗《静夜思》,感受诗的意境。

5. 能根据示例进行口头表达,描述图画中的故事或场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 老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拼音,准备好了吗?

2. 给学生出示拼音(如:qin、cun、ren)并进行读音练习,随机指名,组织齐读。

3. 邀请学生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介绍李白与《静夜思》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古诗的创作缘由,设疑引入新课。

5. 出示课题“李白思乡”,让学生齐声朗读题目

二、初识课文与生字学习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增强对语音的感知。

2. 在拼音的帮助下,尝试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 学习生字,制作“字宝宝”小卡片,与同桌互相练习。

4. 交流生字学习情况,识别生字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如“明”、“光”与“人”、“村”等,通过游戏和书空法加深记忆。

5. 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词语,创造生动的学习游戏如反向接力读词,提高学习兴趣。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帮助学生将生字与课文结合起来,反复朗读。

2. 组织小组接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技巧。

3.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感受诗中“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并讨论“白霜”的意象。

4. 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四、听说训练

1. 展示与月亮有关的图画,鼓励学生观察并表达月亮的不同形态。

2. 示范性描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引导学生拓展想象,鼓励他们表述个人观点。

3.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关于月亮的形象与寓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外延伸活动

1. 鼓励学生回家以月亮为主题进行绘画,并撰写一句描述,增强艺术创作感。

2. 鼓励学生收集与月亮相关的古诗,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兴趣,推广诗歌文化。

通过以上的教学流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李白的思乡情怀,同时在语言发音和表达能力上也会有所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