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北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神奇的塔》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神奇的塔》教学设计(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神奇的塔》这一课文的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课堂活动安排,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能力,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第1篇:北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神奇的塔》教学设计
拓展

新标题:探索科技的魅力——中央电视塔教案

教材概述:

本课文选自一年级下册《现代科技》主题单元,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央电视塔的介绍。文章以“科技的魅力”为核心,详细展现了这座雄伟的塔给人们带来的视觉震撼与科技之美。通过“魅力”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这座令人骄傲的建筑。

教学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鼓励他们主动提问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科技的成就,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通过模仿与表达,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读“惊”“奇”等13个字,书写“近”“探”等10个字,学习偏旁部首“门”“火”。

2. 能力目标: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主要部分。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中央电视塔,激励学生对祖国科技成就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中央电视塔带来的科技魅力,为国家的科学发展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字卡等辅助材料。

课时安排:

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

第一课时

1. 情境引入:

以“假如我有翅膀”为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展示中央电视塔的图像,引导学生期待了解这座塔的故事,并揭示课题《神奇的塔》。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主朗读,互听互评,同时帮助提升字音准确性。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共同找出这座塔的名字及特征。

3. 深度解析:

- 学生讨论塔的特点(高、美、快乐、神奇)。通过不同视角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强调“高”、“美”的部分,培养其分析能力,以不同角色或视角进行分段朗读和分享。

4. 理解塔的魅力:

- 让学生对中央电视塔背后的科技进行讨论,例如其如何支持电视信号的传播。

- 鼓励他们想象在塔上享受的景色,理解其作为科技与自然结合的奇妙之处。

---

第二课时

1. 朗读与背诵:

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及角色扮演背诵课文,增强学生的表现力与自信。

2. 拓展活动:

- 展示世界各地的著名塔楼,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塔会如何被描述,从而拓宽他们的视野。

-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3. 趣味识字:

通过游戏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加深对新字的记忆,学习字的结构与用法,进行字形和词义的比较。

4. 知识迁移:

引导学生从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讨论形近字和反义词,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5. 总结与反馈: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升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此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理解中央电视塔的独特之处,还能更好地把握现代科技的变化与进步,培养他们对科学与创新的兴趣。

第2篇:北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神奇的塔》教学设计
拓展

标题:探索神秘的塔——一年级语文教学新探索

教学目标:

1. 学习8个新字,并能流利认读10个相关词语。

2. 鼓励学生默读课文,并尝试背诵重要段落。

3. 通过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对塔的想象,积累相关词汇。

4. 了解中央广播电视塔的外观及功能,并增强对北京发展成就的认同感。

教学重点:

1.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2. 通过互动填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并感受中央广播电视塔的独特之处。

教学方法:

通过图片和多媒体进行形象展示,利用想象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利用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趣味导入,激发好奇。

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塔”字,请学生尝试读取并讨论他们所见过的塔的样子。随后引入“神秘的塔”这个主题,询问学生对这个塔的猜测。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索内容。

(二)初读课文,获取整体信息。

1. 学生分小组学习新字,先拼读生字后熟悉课文,遇到生字可借助拼音或请教同伴,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2. 检查预习,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阅读并回应:“塔是什么样的?”通过互相交流,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3. 多次分段朗读,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座神秘大塔的理解,积累形容塔的词汇。

(三)深入阅读,体验理解。

1. 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描述塔高的部分,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塔的高度。

2. 分段讨论塔的美丽,透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塔与传统宫灯的相似性,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共同探讨塔的趣味性,如旋转餐厅和观景台的功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塔的乐趣所在。

(四)回顾全文,开展背诵。

让学生总结这座塔的独特之处,协助他们理解并开始背诵重点段落。结合课堂讨论回顾重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五)总结拓展,激励探索。

在课堂尾声,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其他著名塔的特色,鼓励孩子们未来能够亲自去探索这些伟大的建筑,并结合课外资料进行讨论,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板书设计:

高耸入云的塔

神秘的功能

美丽的形态

有趣的旋转餐厅

透过这种教学设计,我们不仅仅是在教授一个课文,更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欲,使他们对祖国的文化成就感到自豪。

第3篇:北京小学一年级下学期语文《神奇的塔》教学设计
拓展

新标题:探索神秘的塔——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安排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新生字,认识3种偏旁。

2. 会认10个字,掌握基本的字词用法。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电视塔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2.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并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神奇的塔”所展现的文化和科技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神秘的塔”,问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不同类型的塔?”引导学生分享塔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将“神秘的塔”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这座塔为什么被称为神秘呢?”

二、初步理解课文:

1. 学生先听录音感知文本,思考:“这座神秘的塔究竟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广播电视塔。”)

2. 提问:“谁去过电视塔,可以分享一下经历?”

3. 向学生介绍中国著名的电视塔,包括上海东方明珠、天津天塔和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塔。

4. 观看一段关于它们的短片,感受塔的壮观与魅力。

三、初步阅读与识字:

1. 利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圈出生字及会认字,用心组句,寻找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同桌互读生字,结合拼音进行纠正。

3. 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 确定文中有几个自然段,进行段落理解。

四、文本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 学生指名朗读,分享理解。教师引导:“这座塔为何高耸入云?”

2. 互相练习朗读,讲述塔的形象。

(二)学习第二、三段:

1. 利用插图增强理解,师生共同探讨塔的形象与星星、月亮的对话。

2. 分角色朗读,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3. 老师询问学生见到“宫灯”的印象,并让学生展示图片。

(三)学习第四、五段:

1. 利用实物投影引导讨论,角色扮演交流母子间的对话。

2. 理解“神奇”的含义以及它在生活中的表现,结合个人经验讨论。

五、分角色朗读与应用:

引导学生展开角色扮演,整体朗读,充分表现出塔的高耸、神秘与美丽。

六、新生字学习:

1. 学生独立阅读生字,通过拼音纠正发音,互相检查。

2. 内部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同时分享应用。

3. 学习新偏旁及其代表的意思。

4. 进行书写练习,尤其是在了解笔顺和结构方面的细致指导。

5. 强化巩固写字的正确姿势和握笔方式。

七、复习与巩固:

1. 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生字。

2. 抄写选定的词语,巩固记忆。

3. 分角色朗读,突出文本中塔的高贵与神秘气息。

通过以上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字和课文内容,更能感受到文化与科技的交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