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其在北师大版的课程中,围绕《美好行动》这一主题,我们将重塑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以下是本课的设计框架。
教学目标:
1.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发展良好的语言表达与倾听能力。
2. 识记本课的主要生字,能够独立书写其中的关键词汇。
3. 运用所学识字技巧,实现生字的自主认读和写作。
4. 让学生理解,好的愿望需要实践,每一个小行动都能反映出他们的成长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 理解并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鼓励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领悟到,做一件好事并不一定要宏大,它可以从每一个身边的小事开始。
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思考自己能为他人做的简单好事。
---
课前引入:
1. 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开启课堂,例如“今天早晨,我看到一位陌生人摔倒,周围有人立刻伸出援手,心中不禁感到温暖!”
2. 介绍故事的主角——小美,她也有很多“好事情”想要做。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故事吧。
---
第一部分:初步接触文本
1. 范读示范:教师进行课文示范朗读,展示流利的表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时,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附上序号,尝试自行解读。
3. 生字识记:通过游戏“猜字谜”等活动,运用新颖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生字。
---
第二部分:深入文本理解
1. 分析小美的愿望:学生讨论小美想做的好事,例如帮助朋友、关心小动物,以及照顾家人等。
2. 理解人物情境:提问小美帮助的对象在何时碰到了困难,鼓励学生体会每一个好行动的意义。
3. 思考与角色认同:学生们分享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增强课堂互动。
---
第三部分:小组讨论
1. 分析哪些事情可以算作“好事情”,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个人见解。
2. 讨论中,指出小美的愿望虽美好,但未能实际行动,探讨为什么重要的是从身边小事做起。
---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1. 让学生提出自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施的好事情,比如帮助打扫教室、分享书籍等。
2. 进行“美好行动”的记录,鼓励孩子们在家中或学校里进行实际的帮助行为,并进行分享。
---
课堂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字词,也明白了每一个小好事的重要性,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应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发现、实践“好事情”,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标题:小学一年级语文《小小好人》的学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
1. 掌握新生字的识读与书写,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和意义。
2.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并运用“假如”、“恰巧”、“委屈”等重要词汇,能够利用这些词语进行简单造句。
3.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使学生意识到做好事应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
教学重点:
强调新词的学习及朗读的流畅度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文中吸取启发,认识到善事应由身边的小事起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词汇卡及教学挂图,学生需提前思考自己最近做的好事。
教学时长: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1. 互动提问: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帮助别人,你们都做过哪些善事?
2.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爱做善事的小朋友,他的善行想法是什么?他能否实现?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
1.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找出生字并进行圈点,反复朗读。
2. 邀请学生自豪地与同桌分享他们学到的新字。
3. 通过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4. 全班齐读相关词汇,感受字词的搭配。
5. 教师重点指导“乖”字的书写技巧。
6. 学生进行描红及书写练习,互相展示。
7. 最后,全班齐读全文,准确把握字音。
三、深入理解,感受情感
- (一)学习第2-5自然段:
1. 表述课文主旨,思考所传达的理念。
2. 分段阅读,分析小尤拉的善良愿望。
- 提问:他想做到哪些好事?用“”标记相关语句。
- 理解“假如”的含义,帮助学生体会小尤拉的勇敢。
- 学习“恰巧”的意思,并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3. 角色朗读,注意语气变化。
- (二)创新学习第6-12自然段:
1. 一起总结阅读策略:细读、感受语气、分角色朗读。
2. 小组合作理解段落重点,用字词语进行讨论。
3. 询问学生为什么小尤拉的善意没有得到反馈,引导他们思考行动的重要性。
4. 分角色朗读,突出角色情感。
- (三)自读第13、14自然段:
1. 聚焦小尤拉与母亲的对话,感受母亲的温暖。
2. 鼓励学生讨论家庭中的好事,分享自己的体验。
3. 总结:从生活的小事做起,我们要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
四、总结与表演
1. 进行分角色朗读,注重师生合作。
2. 鼓励学生创作与本课题材相关的小剧本,进行创造性演出。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将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教学设计:关注小事,帮助他人
教学目的:
1. 认字能力提升:识记15个新字,并在实践中增强识字的能力。
2. 书写技巧培养:针对学生认为困难的字进行指导,强调在互评中学习书写。
3. 朗读理解:熟练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识字能力的提高,鼓励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会帮助他人。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 课件、挂图及字卡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什么是好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做过的好事,通过分享激发大家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 引入故事角色尤拉,揭示其渴望做好事的心态,设置故事背景。
二、学习新内容,综合识字
1. 学生小声阅读故事,标出生字,尝试用个人的方式理解。
2. 组织学生逐一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和字数方面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识字能力。
3. 再次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并鼓励他们互相交流阅读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三、系统识字与字卡游戏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生字,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识字难题。
- 教师提炼出难点字,出示字卡进行抢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采用有效的方法记忆生字。
- 进行识字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已学的字词。
四、深入理解,领悟课文内涵
- 再次共同阅读课文,讨论尤拉的愿望以及是否符合“好事”的标准,帮助学生认识到帮助他人其实遍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五、在评价中提升书写能力
1. 小组讨论困难字,教师引导学生集体练习书写技巧。
2. 教师示范书写,明确字形的规律,让学生观察、学习。
3. 学生自主书写并互相评价,老师总结学生意见,鼓励他们改进。
六、总结提升
- 在课堂尾声,重新回顾“好事”的定义以及我们日常应如何通过小事帮助他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助人经历,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做好事。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愉悦中学习字词,增强了主动学习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培养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