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第三课教案如何编写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第三课教案如何编写(3篇)

更新时间:2025-01-01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为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的教案设计,探讨了如何通过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
第1篇: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第三课教案如何编写
拓展

标题:一年级下册语文《探索奇妙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正确识记本课生字8个,能够描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构建句子3句。

2. 掌握音序查字法,能够查找字典中的3个生字,并指出其页码。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带点的词语帮助理解句子的情感和语气,并表达实验过程及结果。

4. 理解伊琳娜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故事,从中学习她的探索精神和勇于发问的品质。

教学重点:

1. 认识并熟练运用本课生字8个,能够描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 运用音序查字法查询生字的字典页码。

教学难点:

熟练朗读课文,理解伊琳娜坚韧不拔、勤于思考的特质,并学习她的探索精神。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及PPT。

教学积累:

积累词语10个,句子3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讨论“你有什么疑问?”这个问题。

- 学生齐读课题。

2. 学习生字:“奇”。

二、课文学习

1. 听录音,介绍文中提到的奇怪问题,划分课程节段。

2. 交流环节。大家思考:“在一杯水中,为什么会有神秘的现象出现?”

- 学习生字:“现、象”。

3. 识别问题的提出者,并阅读文章的第一小节:

- 指名朗读。

- 学习生字:“问、提、发”。

- 全班齐读。

4. 讨论孩子们对于奇怪问题的探索,学生自学第2~7节:

- 小组内自由阅读,认读生字:“探、究、问、知、誓”。

- 讨论每个孩子的反应与行动:

- “扎着小辫子的女孩往水里探去……”

- “胖胖的男孩则尝试了另一种方法……”

- “伊琳娜则决定向妈妈求助……”

- 指导阅读。

5. 探讨科学家的回应及对伊琳娜提问的反应,指导其朗读。

6. 全班齐读第2~7节,深入理解伊琳娜的勇敢与思考。

三、巩固练习

1. 阅读积累的词语,练习生字。

2. 流利朗读课文内容。

3. 进行句子构建和重复练习。

四、实验与写作

1. 请大家思考:有人说,生鸡蛋在手心中无论如何都不会碎,你愿意试试看吗?

- 动手实验,记录过程和结果。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的实验观察与体验。

3. 写作指导:根据实验结果写几句感受与反思。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新生字,还能通过故事与实验培养好奇心,并从伊琳娜的故事中汲取启发,鼓励他们探求知识和勇于发问。

第2篇: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第三课教案如何编写
拓展

标题:探索思维的奥秘——《一个特别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共计10个,积累10个新词和3句话。

2. 理解伊琳娜的思维方式,以及她在追求科学真理过程中的勇气与坚持,学习如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3. 学会用拼音查字典,找到3个字的具体页码。

4. 按照实验要求,清晰描述实验步骤与结果。

教学重点

1. 识记本课生字共10个。

2. 积累10个相关词语及3句重要句子。

3. 通过拼音查字典找到字的页码。

4. 流畅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与结果。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大胆质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题:51、一个特别的问题(全班齐读)。引导学生猜测问题的内容。

二、整体理解

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又是谁提出来的?鼓励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讨交流。

三、学习第一节:

1. 审题:什么是这个特别的问题?(指定学生读出关键句,随后全班齐读)

2. 提问:是谁提出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享各自的理解与看法。

3. 师生共同朗读第一节,强调生字:提、溢。讲解音序查字法,引导学生理解字义。

四、学习二至七小节:

1. 教师提问:这段中有哪几个小朋友,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的?

2. 分组朗读,6名学生依次分节交流他们的思考:

- 扎小辫的女孩说道:“鱼肚子里是不是喝水了?”

- 胖墩墩的小男孩问:“水会不会钻到鱼鳞里呢?”

- 伊琳娜则提出:“我放金鱼入水,水居然溢出来了。”

3. 加强生字学习,识记扎、辫、胖、墩、伊、琳、娜。

4. 分角色朗读,增强语感与理解。

5. 齐读第七节,教师引导:科学家说了些什么?从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五、学习第八节:

1. 教师阐明:伊琳娜代表了什么?师生共同朗读此节。

2. 引导全班齐读,并明确生字:鼎、居的用法。

六、复习巩固:

1. 读出积累的词语与句子,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外拓展

请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与结果,鼓励表达与分享思维碰撞的乐趣。

八、总结与反思: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强调实践与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提问,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3篇: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一个奇怪的问题》第三课教案如何编写
拓展

标题:培养问询精神:让孩子们认识科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认知生字“怪、科、提、却、扎、胖、第、误、知、溢”十个生字,尤其要重视“怪、扎、却、误、知、溢”的拼读。通过多媒体学习,加深对“溢”字意思的理解。

2. 学生应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掌握长句的停顿技巧,并进行角色朗读。

3.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提示展开想象,认识问题的独特之处,从而理解科学家出错提问的原因。

4. 比较三个孩子的不同表现,让学生意识到遇到困难时,应勇于提问,并通过实践和思考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 识记生字“怪”

- 学生拼读“奇怪”并进行交流。

- 复习竖心旁的笔顺,巩固字形。

- 通过重复读好词语,增强记忆。

2. 提出课题,齐读课题《一个奇怪的问题》。

- 教师: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奇怪的问题,大家觉得问题奇怪在哪里呢?

二、整体学习课文

1. 初次接触课文:

- 出示预习要求,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生字并用拼音正确读出。

- 学生共同交流识字的方法,讨论问题的设置和原因。

2. 反馈预习状态:

- 学生们齐心纠正“扎”的读音,提高字音准确性。

- 继续通过拼读和表演强化对“错误、却、溢出、知道”等词汇的理解。

3. 分段朗读:

-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提出问题的小朋友和问题的情况。

三、深入学习课文

1. 学习第1节:

- 理解科学家的角色,什么样的人成为科学家的标准。

2. 聆听和跟读长句:

- 教师示范朗读中如何掌握停顿,随后引导学生模仿。

3. 通过多媒体引导深入理解“溢”:

- 观察动画,提取“溢”的含义,并讨论其与“满”的关系。

4. 学习第2至6节:

- 角色阅读,讨论三个孩子面对同一个问题的表现差异。

-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角色的动作与思考,让他们模拟提问和回答,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孩子们的表现:

- 引导总结出思考、提问与实践的交织,形成完整的认知过程。

6. 理解“奇怪”的情感:

- 学生利用句式表达对伊琳娜情绪的理解,巩固学习的方法与思路。

四、学习第7节:

1. 分析科学家提问的原因,讨论科学探究的本质。

2. 强调科学问题的设定是为了促使大家思考,激励学生在未来也能成为善于提问并思考的科学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字词与句子结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