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给、母、节、送、首、争、先、句”共8个字,认读新字“献、诗、准、备、礼、物”共7个字,并认识3个新偏旁部首。
2. 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情感。
3. 通过朗读和理解课文,感受孩子与母亲之间那种深厚的亲情,并鼓励学生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于掌握一、二类生字的读音和书写,通过朗读体会母子之间的亲情,并能够真实、直白地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设计理念]
一、精彩源于生成。
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求知欲。课堂应是一个互动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新知,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他们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快乐来自探究。
学生在学习中应感受到乐趣,课堂需要通过丰富的活动和引导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师应用激励性的语言,创造出一个让学生乐于探索的环境,使他们在疑问中成长,从而体验到深入学习的快乐。
三、让探究的触角向课外延伸。
教学不仅要解决课堂问题,更要鼓励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心,让他们期待下一次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朗读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导入课题,引导学生探讨母爱的主题。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心目中的母亲形象,激发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
1. 结合拼音,帮助学生认读生字。
2. 出示生字卡片,师生互动,进行生字认读练习。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一段,讨论母亲节的意义和小动物们的创意。
2. 学习第2、3自然段,以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鼓励学生合作朗读和表演。
3. 阅读第4、5自然段,分角色朗读,探讨小动物们对妈妈的深刻理解。
四、写字指导
1. 出示生字,教师示范正确书写方式,让学生练习书写。
2. 教师与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好方法,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书写水平。
[板书设计]
献给妈妈的诗
小兔子说:“勇敢”
小狮子说:“温柔”
小黑猪说:“美丽”
小老鼠说:“强大”
表达对母亲的爱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愉快地参与到朗读和讨论中,也能真诚地表达对妈妈的赞美,并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教学要求:
1. 学会“给母亲送首诗”这一句,正确认读“献诗准备礼物”七个字。
2. 了解三个偏旁部首:“绞丝旁”、“角字头”、“包字头”。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 通过课文阅读,感受孩子与母亲之间那种天生而深沉的亲情,并用一句话真心地赞美自己的妈妈。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
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感悟亲情的伟大。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和小黑板等。
教学时数: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母亲节即将到来,小动物们准备给自己的妈妈写一首诗,表达他们的爱与感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聆听小动物们的心声吧!
二、识字与读音练习。
请同学们在课文本中找出生字,认真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生字旁做上记号,并进行多次朗读,加深印象。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发音,确保读音准确。
三、巩固生字认读。
通过“鸡毛信”游戏,小邮差将生字卡片送到各组,组内共同认读生字。
各小组可以互相检查认读情况,优秀小组将获得红旗奖励。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再指名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自然段,并进行相互评价。
五、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请指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讨论母亲节的具体日期。学生自由回答,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参与度。
第二课时
一、指导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在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老师设定情境:“小朋友们,你们的献给妈妈的诗已经写好了吗?”引导学生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鼓励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意境。
接着,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利用角色扮演进行分组朗读,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大声读”、“有感情地读”,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讨论环节,让学生想象小兔子、小老鼠和小狮子的妈妈,如何倾心关爱自己的孩子,从中感悟母爱是多么无私、伟大。
二、分享赞美母亲的话。
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象并说出一句赞美自己妈妈的话。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结合课文内容,强调“自豪”和“有感情”等关键词。
教师将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情感之中,带着激动的心情说:“来,让我们用心来赞美自己的妈妈,因为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烁着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意!”
最后,进行全文朗读,营造温馨的氛围。
三、识字与书写指导。
展示课文中的生字卡片,进行开火车式的认读,去掉拼音帮助学生巩固认知。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记忆方法,互相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强调书写的规范,鼓励大家进行实际练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爱,最终用心铭记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
新文章内容:
教学计划: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献给妈妈的诗》
学习目标:
1. 掌握字词:学习并会写“母亲、节、定、争、句、美丽”6个生字,能够认读“给、诗、物、准备、份、礼、首”7个字。熟悉偏旁部首“勹、亻、心”的基本结构。
2. 能够正确且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 通过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儿童与母亲之间那份天然而深厚的亲情,并用简单的话语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关键在于学生能熟练掌握8个生字,并能进行情感丰富的朗读。
教学准备:
准备生字卡片和小动物头饰,以增添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字音学习:
- 自由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在生字上标注,确保字音的准确性。孩子们尝试多读几遍,纠正发音。
- 学生和同桌互相朗读,检查彼此的发音是否正确,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 巩固生字:
- 通过“鸡毛信”的游戏方式,进行生字的认读。小邮差与你们的组分享一些鸡毛信,组长引导组员一起认读生字词,确保每一组都能准确读出。
- 各小组之间可以互相检查完成的情况。表现优秀的小组将获得插红旗的荣耀。
3. 识字与书写:
-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们组成“火车”进行无拼音生字的认读。从每个生字出发,鼓励他们联想词语。
- 在组内讨论分享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进行指导书写。
---
第二课时
1. 朗读指导:
- 指定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讨论母亲节具体是哪一天,以此引发对母亲的思考与感恩。
- 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教师通过示范情境提问“同学们,献给妈妈的诗写好了吗?”,通过讨论引入“争先恐后”的意思,并激励学生再次朗读。
-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并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式的朗读。挑选代表性学生读出感情,用心体会文本中“大声、有感情地读”的魅力。
2. 讨论与感悟:
- 理解文本内容,讨论小动物们的妈妈对它们的爱与关怀,从而引申到孩子与母亲关系的美好。有助于学生们挖掘内心的感情。
- 鼓励孩子们分享赞美母亲的话,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教师可以适当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感恩的氛围,引导学生倾心表达对母亲的赞美。
3. 课堂总结:
- 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激励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情感的表达和力量。
- 对新学的生字进行识别和书写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字词认识与书写能力。
板书设计:
```
14 献给妈妈的诗
小兔子 勇敢
小狮子 温柔
小老鼠 强大
我 ?
```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孩子们不仅能学会生字,更能在朗读和讨论中体会到与母亲之间那份无可替代的爱,培养他们对母亲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