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会识读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旨。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米饭和花衣裳的来源,培养珍惜粮食和爱护衣物的意识。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 生字词卡片
- 录音机与录音带
- 相关挂图
教学时间
-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 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同学们知道我们吃的白米饭和穿的花衣裳是从哪里来的吗?”,接着告知大家学习第19课可以找到答案。请学生翻开课本到第50页,开始学习《白米饭和花衣裳》。
- 在黑板上写上课文题目,标注“饭”的拼音为“fàn”,“裳”的拼音为“shang”,并引导学生读出题目。
二、听录音
- 听课文录音,思考内容,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 结合拼音进行通读课文,让学生对故事有初步了解。
三、通过图文学习生字词
- 看第一张挂图(小明捧着大米饭)。
1. 提问:“小明手上捧着什么?”“大米饭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描述。
2. 讨论“大米饭是白又香的”,然后逐步引入“吃”字的构造,强调右边的“乞”。
3. 注意“哪”和“那”的发音差别。
- 看第二张挂图(农民在阳光下插秧)。
1. 提问:“图中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农民的辛勤和苦楚。
2. 教学“农”、“民”和“粮”这几个字的字形和发音。
- 看第三张挂图(小红穿着花衣裳)。
1. 提问:“小红穿着怎样的花衣裳?”引导学生描述。
2. 讲解“漂”、“穿”两个字的字义和构造。
3. 展示工人织布的图片,问学生工人阿姨的工作。
四、巩固生字、新词
- 抽取生字卡片阅读练习。
- 学生尝试用新词造句。
五、书写指导
- 指导生字的书写,特别是“漂”字的构造。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检查
- 复习生字和新词。
二、听录音思考
- 听录音,思考白米饭和花衣裳的来历。
三、学习第一节
- 指名朗读第一节,引导学生描述农民插秧的情景,并引入古诗《锄禾》帮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
- 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挂图,连接到大米的生产过程,强调珍惜食物。
四、学习第二节
- 指名朗读第二节,讨论花衣裳的来源。
- 结合挂图,生成讨论,指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爱护我们的衣服。
五、作业
- 自由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 抄写今天学到的生字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及拼音
- 练习拼音及组词。
二、朗读与背诵课文
- 引导学生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进行多次指名读和齐声读的练习。
三、总结与作业
- 老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大家明白了大米饭和花衣裳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我们应学会珍惜。
- 布置写作业:听写生字词,练习写同偏旁的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学生不仅能够识字读书,还能深入理解食物与衣物背后的辛勤付出,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教案:浙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白米饭和花衣裳》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掌握生字“真”、“漂”、“布”,理解相关词汇,如“真漂亮”、“织布”等。
2. 学会用“漂亮”造句,鼓励基础较好的学生根据提示创编简单的儿歌。
3. 培养学生对衣裳来源的理解,认识到衣服的不易。
4. 能够流利地背诵所学儿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开始课前活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加深记忆。
2. 引入今天的主题,告诉学生将学习一首与衣裳有关的儿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课文
1. 读课文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 选择不同的小组进行指名读练习,鼓励女生和男生分别带读,增强参与感。
- 在自由朗读后,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促进思考。
2. 解析课文
- 第1、2行
- 讨论“真漂亮”的意思,鼓励学生尝试换词,找到同义词。
- 询问学生对漂亮的花衣裳的看法,指名读句子并齐声朗读,增强互动。
-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用“漂亮”造句,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 分享生活中见到的漂亮事物,完成课后练习。
- 举例生活中漂亮的瞬间,比如同学衣着的美观,进行看图说话活动。
- 第3、4行
- 通过出示句子“没有工人来织布,哪有漂亮的花衣裳?”引发学生讨论,齐读和指名读后鼓励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话的意思。
- 结合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衣裳制作的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
- 重读句子,争取练习得更加流畅,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创编儿歌
1. 转变为小作者角色,给出图示提示,引导学生尝试创编一首简单的儿歌:
```
_____________,真漂亮,
_____________想一想,
没有_____________,
哪有_____________?
```
- 通过填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课中操
- 组织简单的课中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兴趣。
五、教学生字
1. 出示字卡:真、漂、布,鼓励学生读出声,并分享记忆方法。
2. 讨论字音的难点,齐读生字以加深印象。
3. 关注每个字的书写,提示书写要点:
- “真”的三横要注意位置。
- “漂”中“西”的变化。
- “布”的竖要在中线,确保书写规范。
4. 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的字词。
六、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讨论他们学到了什么内容。
2. 强调珍惜粮食和衣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对物品的珍惜态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掌握生字和句子,还能在生活中意识到美丽衣裳的不易及粮食的重要性,培养感恩和珍惜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到白米饭和花衣裳的来源,从而培养学生爱惜粮食和爱护衣物的意识。
2. 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饭、吃、真、香、粮、农、民、布,并理解“米饭、农民、漂亮、工人”等词语的含义。同时认识食字旁与米字旁的相关知识。
3. 学会朗读课文中的儿歌并进行背诵。
教学要点:
明确课文主题,初步了解两个分节的主要内容。通过讲读第一节,学习生字“饭、吃、农、民、粮”,并识记相关偏旁部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9课《白米饭和花衣裳》(板书课题)。首先,解释一下“白米饭”的意思,就是我们日常所吃的米饭。
接着,教学生字“饭”:这个字的结构中有食字旁,第二笔是横钩,第三笔是竖提,总共写作7笔。注意书写时要左窄右宽。
再来看“花衣裳”,告诉学生“裳”字读作轻声,解释衣裳就是衣服。那么,白米饭和花衣裳的来源是什么呢?读完课文就能明白了。
二、范读课文
1. 老师先朗读一遍课文,让学生听清楚生字的发音。
2. 提问学生,课文中哪一部分讲述了白米饭,哪一部分又是关于花衣裳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三、学习第一节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的音,以及字形与字义的理解。
2. 指名朗读,并指出文中“了”和“一”这两个字需要轻声读。
3. 齐读第一、二句话。讨论其中哪个词语说明了大米饭的好吃(可引导学生回答“白香”)。
4. 讨论:大米饭香,还有哪些东西也是香的呢?(如花、烧好的鱼等)
5. 引导学生思考,吃了米饭应该怎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教学生字“农”,询问它的读音,避免与“l”混淆。让学生练习写这个字,并讨论“农”字可以组成哪些词(如农业、农村)。
6. 教生字“民”,确认它的读音及字形,一起书写并讨论相关的扩展词汇(如人民、农民)。
7. 教生字“粮”,讲解其结构与偏旁,结合例子讨论粮食的种类。
8. 教生字“哪”,探讨与“那”字的异同,进行小组活动填空练习。
9. 指导学生齐读“没有农民哪有米饭白又香?”提问“哪有”的意思,加深学生对农民重要性的理解。
10. 练习以反问语气朗读相关句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1. 通过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联想丁丁吃饭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表达对这句话的理解。
12. 齐读第一节,再次提问,了解粮食的来源,以及我们应如何爱惜粮食。
13. 小结内容要点(略)
四、巩固练习
1. 通过游戏巩固生字词的认读。
2. 指导写字,重点关注生字“农、民、粮”的书写。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学习到的生字。
2. 朗读课文,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