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语文《听诊器的由来》
教学目标:
1. 识字与书写:认识“诊、克、肺、核、治”等17个生字,并会写“内、板、紧”等8个生字及“木板、紧贴”等词语。
2. 理解与朗读: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3. 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培养他们积极发现问题、勇于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 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有感情地理解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时数:
- 总共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挂图展示:出示听诊器的挂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哪里见过听诊器,它的用途是什么。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相应地板书“听诊器”。
2. 互思互动:教师引导道:“听诊器的发明,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的。大家想不想知道呢?”然后板书“由来”,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听录音: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享他们理解的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3. 自主朗读: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朗读全文,并要求尽量将每个字音读准。
三、识字与识字方法交流
1. 生字卡片:抽取生字卡片,带领学生一起读。
2. 重点学习:对不认识的字进行重点学习,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识字方法。
3. 组词与造句:共同再读易错字,并尝试组词或造句,帮助巩固生字的记忆。
四、伙伴互读
1. 找朋友读课文:学生寻找伙伴互相读课文,确保每个生字的准确发音。
2. 个别分享:请个别学生分段读课文,教师及时纠正读音错误。
五、书写指导
1. 观察与指出:学生整体观察字形,指出容易出错的字。
2. 重点字指导:
- 对“病”字的书写强调主要部件“丙”,纠正笔画顺序。
- 对“内”的书写指导第二笔为横折钩,内部结构的正确写法。
3. 书写练习: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六、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 段落解析:
- 在第一自然段中,帮助学生体会“非常”所传达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雷奈克作为一名关心病人的医生的责任感。
- 在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站、贴、蹲、划”等动作,激发他们对雷奈克好奇心的理解。通过细读,让学生体会到雷奈克医生的兴奋和急迫。
- 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从“第一个”理解创造的重要价值。
七、课堂练习,语言积累
1. 小组讨论: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增进理解。
2. 摘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并记录在“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增加词汇积累。
结束语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生字词汇,还能深入理解听诊器的发明故事,从中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这一过程将帮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过程和背景。
2.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背景和过程。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1. 教师首先展示听诊器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见过,并讨论它的用途。在黑板上写下“听诊器”一词。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听诊器的发明伴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提到“由来”一词并解释其含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提炼主旨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的准确性和句子的流畅性。
2. 教师进行范读,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讨论课文中所讲的故事。
4. 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阅读课文,追求准确的发音。
三、细读理解,深刻体会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指名几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 带领学生探讨该段落传达的情感和信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分享他们的理解。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用心表达情感,体现出雷奈克内心的悲伤。
4. 进行齐读,帮助学生在音调中感受情感。
学习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了解雷奈克的发明过程。
2. 讨论启发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事情,抽读相关段落。
3. 理清雷奈克去哪里以及观察到什么,并分享孩子们的回应。
4.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雷奈克与孩子们之间的对话。
5. 通过小实验,以木板传声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呈现实验过程,鼓励学生进行汇报。
6. 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的描述,回顾雷奈克听到声音的那一刻,并鼓励学生运用“果然”造句。
7. 讨论雷奈克的喜悦表现,用不同词语表达“赶紧”的含义,培养他们的词汇能力。
8. 利用图片与文本结合,想象雷奈克听到的声音,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他的惊喜。
9. 齐读第二自然段,进一步加强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10. 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深入探讨雷奈克如何从最初的小木棍转变为听诊器并进行改进。
11. 请学生描述雷奈克的第一款听诊器并手绘展示,分享每个人的创意。
12. 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作品的完整性。
四、品味赏析,内化理解
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鼓励他们选出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分享。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雷奈克,并讨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探讨他具备的品质。
2. 鼓励学生思考,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百多年前,但雷奈克对医学界的影响是深远的,今天我们仍然感谢他这位心中装着病人、善于观察和创造的医生。
六、达标测评
- 提问:听诊器是谁发明的?
七、作业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将情感融入其中。
2. 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到课后词语花篮的空花朵上,鼓励他们扩大词汇量。
---
板书设计:
看到病人的痛苦,心里难过;想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变化
- 听诊器的由来
- 受到木板传声的启发
- 用小木棍听病人内脏的声音
- 改进小木棍制成听诊器
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听诊器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听诊器的由来》教学设计新内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17个生字,并能书写8个生字及相关词语,包括:体内、木板、紧贴、赶紧、医生、病人。
2. 通过默读课文,了解听诊器的历史和发明过程,掌握其基本功能与用途。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掌握生字新词的写法与用法。
2. 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听诊器的制造过程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准备生字卡片和实物听诊器,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此内容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
1. 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写法。
2. 通过师生互动,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实物听诊器,并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这个是什么?”(展示听诊器)“这是医生为病人检查时常用的听诊器。”(板书:听诊器)
2. 简介听诊器的作用:“这就是听诊器,它能帮助医生听到人体内的各种声音,例如呼吸声与心跳声。你们知道谁发明了听诊器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的由来。”(板书:15、听诊器的由来)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后,大家想知道什么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自由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和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2. 专注读准生字音,重点关注翘舌音和后鼻音的区分。
3. 分享记字的小技巧,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
4. 组织读书活动:自由读、开火车读、小组朗读。
5. 小组内互相测试生字的认读情况。
6. 展示生字书写卡片,进行有趣的扩词活动,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字的记忆。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标出段落序号。
2.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并特别指导长句子的朗读技巧。
3.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引导他们总结听诊器的发明背景和过程。
四、指导写字
1. 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生字,注意书写的结构与笔画。
2. 分类指导,教师示范生字的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各类字的特点。
3. 组织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并提供及时反馈。
4. 选取优秀书写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
五、作业布置
1. 学生抄写新学的字词,加深对生字的记忆与理解。
板书设计:
- 听诊器的由来
- 生字词:效、疗、研、板、蹲、棍、腔、析
- 词语:诊、核、跷、凑
- 词语:内、弯、克
通过以上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点,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