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长春地区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第三篇

长春地区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第三篇(3篇)

更新时间:2025-04-06 教案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介绍了长春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的教学设计,重点探讨了课堂活动的安排与教学目标,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与兴趣。
第1篇:长春地区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第三篇
拓展

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

教学目标:

1. 识记14个生字和2个部首,并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中的情感。

3. 让学生体会亲情的美好与快乐,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 运用多种策略来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汉字之美,体会亲情的深厚。

教学准备:

- 词卡、学生自制生字卡片、相关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 共2课时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14个生字和2个部首。

2. 正确朗读课文,并感受到亲情。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 提问学生:你们过生日时收到了什么礼物?当时的心情如何?

- 询问学生:爸爸妈妈的生日,你们有没有送过礼物呢?他们是怎样的反应?

- 通过交流复习生日礼物的美好,进而引入故事。

- 介绍讲述的主人公笑笑,并展示她爸爸在生日时收到的一份特殊礼物——信件。

- 通过展现两封信,讨论信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众所周知的文化——汉字。

- 板书课题《一个中国字》,齐读课题。

2. 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 教师范读课文,留心字音的准确性。

- 学生运用拼音尝试独立阅读,并寻找隐藏的生字。

- 进行“读文认字擂台赛”的小游戏,提升学习兴趣:

- 小组应在8分钟内讨论并熟读课文,找出识字的方法。

- 小组之间可以推举代表阅读,或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评比流利度和准确性,每位成员都将获得小星星作为鼓励。

- 每组分享识字技巧,激励学生互相学习。

3. 再读课文,巩固识字

- 学生与伙伴互相阅读课文,进行生字的互考,可以书写生字以加深记忆。

-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两个新部首,理解“页”字的演变过程。

4. 课堂小结

- 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为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

5. 作业布置

- 讨论问题:笑笑的信中为什么只有一个“笑”字,可能包含的情感深意是什么?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书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亲情的欢乐。

教学过程:

1. 复习识字

- 展示生字卡片,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认读。

-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进行认读,复习已学的生字。

2. 提问引导,增强情感体验

- 回归笑笑的信论题,深入探讨:为什么信中有一个“笑”字,学生的理解是什么?

3. 朗读课文,提升情感

- 选择课文中感叹句进行划出,教师范读后,激励学生模仿,找出增添情感的句子。

- 进行分段练习,鼓励每位学生感情朗读,找出字里行间的亲情真谛。

4. 书写指导

- 讲解生字的结构,如“没”和“甜”的左右结构,注意书写的平衡。

- 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字形。

5. 完成课后练习

- 小组内练读词语,归纳词语特点,鼓励学生说出例句。

- 引导学生查找生字的其他读音并进行组词练习,加深对汉字的了解。

6. 作业布置

- 要求学生书写生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感受亲情的美好。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书写新字,更能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理解汉字的深厚含义与文化,感受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珍贵。

第2篇:长春地区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第三篇
拓展

标题: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个中国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板块“我家的亲属”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名叫笑笑的小女孩,给远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了一封信,信中只写了一个字——“笑”。这一字表达了女儿对爸爸的思念与关爱,让爸爸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与快乐。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体会亲情的美好,还能进行汉字的学习与识记。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普遍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参与活动和游戏,并渴望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篇课文中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因此识字教学成为重要任务之一。通过趣味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生字生词。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掌握7个生字的书写,了解部首“大”。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语境中进行识字,体会父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感受亲情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认识和书写14个生字与7个生字,同时理解部首“大”的含义与用法。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汉字的魅力和亲情的芬芳。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字词卡片、信封、课件(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开场时,教师进行小魔术,变出一封信引起学生的注意。

2. 师生互动,讨论信的内容,导入课文标题《一个中国字》。

3.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揭晓信中只有一个字的秘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字音。

2.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阅读,圈画生字,采用喜爱的方式进行识记。

3. 指名分段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自信心。

三、再读课文,多法识字

1. 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封”字及其扩展词汇。

2. 学习“奇、怪”字,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思并进行书写练习。

3. 理解“递”字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4. 通过“拆、页”字的学习,认识字形结构和书写技巧,加强字音的发音练习。

四、生字回文

1. 带领学生朗读一到四自然段,巩固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 听写生字,回顾已学的字。

2. 认读新词,巩固记忆与理解能力。

二、再读课文,继续识字

1. 讨论妈妈与爸爸看到信时的情感变化,学习“兴、奋”这两个字。

2. 理解新字“第、挂、爱、些、没、舒”的含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分享识字经验。

3. 进行书写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珠、甜”等字的结构与书写技巧。

四、创设游戏,巩固生字

1. 通过分组进行字词比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反应能力。

2. 运用互动游戏,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读字卡,促进学习交流。

3. 宣布全班孩子的优秀表现,引导他们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结尾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创设、互动学习和游戏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汉字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对亲情的理解与珍视。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孩子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乐趣与成长。

第3篇:长春地区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教学设计第三篇
拓展

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字》

教学目标

1. 学习认读15个生字和2个部首,并能书写7个生字。

2. 能够感情丰富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3. 感受亲情的美好,体会拥有亲情的快乐。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领略汉字的魅力。

- 采用多种方法帮助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教师提问:“同学们,大家写过信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 问:“你能说说信的内容吗?”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讨论信的主题。

- 教师拿出一封信,询问:“想看看这封信吗?”引发好奇心。

- 询问:“如果这封信是你写给老师的,你想表达什么呢?”鼓励表达情感。

- 教师导入故事,提到一个叫笑笑的小男孩,问:“他给爸爸写的信会表达什么情感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准备聆听。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的准确性,要求学生仔细听。

- 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读课文,注意轻音节的发音和词语的连贯性。

- 鼓励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 开展“经验小交流”,请学生分享喜欢的字及其记忆方法。

- 学习两个新的部首,提升字词认知。

- 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体验,讨论笑笑只写一个“笑”字的原因,增强理解力。

- 最后,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感受其中的情感。

第二课时

1. 复习生字

- 通过“小小火车”的游戏,带动学生复习生字,看看哪一列“火车”开得更快。复习字词包括“奇怪、没有、几页、兴奋、露珠、甜甜”等。

- 引导学生思考:“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你还认得吗?”激发兴趣和思维。

2. 讨论交流

- 讨论笑笑给爸爸寄来了什么,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完成书后练习

- 照样子说一说,先请学生读一读再指名读,让学生分享这些词汇的特点,强调表达的安排和效果。通过示例“密密麻麻、高高兴兴、红红火火”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读出句子:“笑笑双手把信递了过去。第一回见到女儿写的字,他兴奋得不得了。”让学生体会文字所传达的情感。

4. 课后作业

- 要求学生书写生字,巩固课堂所学。

-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不仅学习了汉字,更感受到了亲情的美好,增强了对文字的热爱和理解。这一过程将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汉字世界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