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因、交、作、布、两、左、右、它”共8个字,并认知“板、劳、第、世、界、更、能”8个字。认识新部首“点横头”和“巾字底”。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语感。
3.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引导学生明白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坚持和保持恒心,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只有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和认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到恒心与坚持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
---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 通过介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
1. 学生进行自由阅读,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课文。
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 结合田字格和双横线进行生字的认读,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书写形式中认字。
四、流利朗读课文
1. 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为什么要做三只小板凳呢?”激励学生思考。
五、书写练习
1. 教师示范书写“作、两、交、它”四个字,重点讲解“点横头”偏旁,引导学生练习。
---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激趣导入
1. 复习前一课时的生字词,通过田字格和双横线再次巩固。
2.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二、深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由阅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指名读出。
2. 重点关注第一句话,出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
3. 在读完重要词后,引导学生顺畅地朗读句子,强调“作品”的意义。
三、分析第二自然段
1. 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对小板凳的评价。
2. 展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不满,发掘爱因斯坦的情感变化。
3. 学生通过划线找到爱因斯坦的行动和语言,和同桌讨论理解。
4. 观看插图,思考爱因斯坦交的最后一只小板凳,与前面两只的比较,检查绘图所得的印象。
四、角色朗读与感悟
1. 在学生分角色朗读中,通过表演感知人物心理,进一步理解故事情感。
2. 讨论爱因斯坦的品质,启发学生关注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五、书写练习
1. 观察“因、右、左、布”四个字,分享记忆技巧。
2. 教师示范书写“布”,讲解新偏旁“巾字底”,学生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 第
- 三只小板凳
- 第二次
- 强一些
- 第三次
- 坚持
- 认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在流利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坚持和努力,以迎接每一个挑战。
教学设计: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只小板凳》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8个生字,并能够书写“交、己”等7个字,同时了解“亠、亻、巾”3个部首的形状和意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 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明白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具备恒心与毅力,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或成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对爱因斯坦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描述,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学生要理解爱因斯坦为什么选择制作三只小板凳的原因。
课前准备
搜集与爱因斯坦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并展示他的画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找到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3. 教师提问,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学生观察插图,分享他们的想法。
4.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注意正确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记生字,熟悉文中的句子。
2. 进行字词教学,采取小老师带读和集体读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阅读的字词。
3.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朗读,促进对生字的记忆,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鼓励不同同学分享自己的段落。
4. 学生和教师共同纠正发音和朗读错误,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师总结本课重点,布置课后阅读。
第二课时
一、讨论学习,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1.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分享他们的理解,重点关注词语“……都……只有……”,“……直到……才……”。
2. 教师询问爱因斯坦做的小板凳是否让他感到满意,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
3. 在第二自然段中,学生自由朗读,分享他们所理解的内容,并相互交流。
4.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表演老师和爱因斯坦的对话,鼓励他们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动作。
二、书写生字的指导
1. 通过游戏“摘果子”复习已学的字词,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 介绍新的部首,并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提高识字的积极性。
3. 教师重点指导书写“作”字,并示范书写技巧。
4. 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纠正写字姿势。
三、对爱因斯坦表达自己的想法,齐读全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板书设计
- 主题:三只小板凳
- 关键词:爱因斯坦、恒心、不断进步
课后小记与作业设计
1. 请组词:交( )、布( )、左( )、两( )、文( )、有( )、右( )、雨( )。
2. 从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丑的板凳”意思相近的句子并打“√”。
- (1)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丑的板凳了。( )
- (2)这是世界上最丑的板凳。 ( )
- (3)世界上最丑的板凳就是这只了。 ( )
3. 完成填空:爱因斯坦想把板凳做得(让人满意),所以做了(三只板凳),他还会做(更多更多的)板凳。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不仅学会生字词,还能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懂得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鄂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三只小板凳》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课文内容。
2. 教育学生意识到“勤奋学习和不懈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句子。
4. 练习句式“……是因为……”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读通课文,熟练识别文中的生字词。
2. 学习课文的前两段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学习
-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设定明确要求,例如:读准词语、理解句子。
- 提问:课文中谁做了什么事情?并启发学生进行段落划分。
2. 自学课文
-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划出生字和新词。
3. 字词句训练
- 展示生字卡片,拼读生字(如:坦、凳、虽、糟、伟)。
- 强调重点词语的发音,特别是“糟糕、小板凳、虽然”。
- 指导学生朗读较长句子,帮助他们掌握语感。
- 鼓励学生为自然段进行编号。
4. 朗读与表达
- 对第一段进行朗读训练,应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
- 对第二段,引导学生进行填空练习,以巩固对内容的理解。
- 思考“开始”的概念,鼓励学生讨论爱因斯坦对科学的兴趣是从几岁开始的。
5. 作业布置
- 鼓励学生在家继续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并完成“读一读,练一练”的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研究课文的第三、四段,学习爱因斯坦克服困难的精神。
2. 进行朗读训练,练习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教学过程:
1. 段落讨论
- 引导学生找出讲述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段落。
2. 深入阅读第三段
- 在阅读中进行填空练习,帮助理解第三只小板凳的特点。
- 进行对话练习,模仿朗读第三段的句子。
- 拓展反问句的应用:如“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 鼓励学生转换成陈述句,理解同义表达的不同语气。
3. 学习第四段内容
- 通过填空练习理解爱因斯坦的话。
- 引导学生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描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 讨论爱因斯坦在面对小板凳时的选择,分析其背后的理由。
- 利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鼓励学生表达爱因斯坦的动机和学到的道理。
4. 课后小结
- 在课堂尾声,询问学生:学习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能学到什么?
5. 作业要求
- 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1. 词语复习
- 复习前两课时的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准确书写和记忆。
2. 听写练习
- 进行针对性听写,帮助学生巩固识字能力。
3. 朗读能力提升
- 鼓励学生对句子进行变换说法的训练,例如将反问句“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进行转换。
- 利用“……因为……”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表达。
本次《三只小板凳》的教案设计,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真正掌握爱因斯坦面对困难时展现的坚韧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